這兩天才剛看完科幻之父所寫的「鋼穴」,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甚至有些濫情,但看到結尾時被深深的感動。

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人類生活在有如蟻窩的鋼鐵巢穴裡面,城市的運作都靠著配給的方式進行,而在那個高度發展的社會裡,許許多多的工作也逐漸被機器人給取代,這是人類的世界。但同時,故事裡也有著一群來自「外世界」的人,他們從遙遠的星系而來,他們有著更高度發展的科技,且更佳發達跟成熟的機器人文明,外世界的人一直都和地球人保持距離,且不斷地推崇著機器文明的好處,而人類則對外世界文明充滿敵意,對機器人更是恨之入骨,認為它們不但較為低等,機器人的存在甚至威脅到地球人的工作機會,讓許多人失去本來的行業。而故事的起頭,則是起始於一場「外世界人」的謀殺案,外世界希望能與地球人一同調查這個驚天的案件(因為一起疑為地球人犯下的案件,可能會讓地球與外世界的關係降到冰點)。被指派調查任務的地球人探員以利亞·貝萊,經局長的要求,必須與一位來自外世界的機器人「機·丹尼爾·奧利瓦」一同破獲這起「不可能」的犯罪。

科幻的背景搭配懸疑的題材,本書要歸為科幻或者是推理小說都不為過,但這本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贏在「想法」,鋼穴底下一群迷戀「中古世紀」的民眾,對更早的地球社會充滿憧憬,朝思暮想著「窗戶」、「眼鏡」等等,那些在我們的世界中稀鬆平常但在鋼穴的宇宙卻沒有效率,甚至是淪為「飾品」的東西。而這種對舊日生活的情懷,也深深的根植在作品之中,它的遠大影響也甚至是整起「謀殺案」的動機。另一個讓讀者感到新鮮的地方,則是外世界的人和地球人對「機器人」的看法,原則上,兩個族群對機器人的定義沒有什麼差別:幫助人類文明的工具,但在接納度上卻大相徑庭,外世界的人將機器人做的幾乎與人樣一致,認為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因為多數的機具都是以人的習性來設計),且越符合人類的外表代表著更方便融入社會。而地球上的人類的想法卻不同,雖然機器人都已經安裝了「三大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的法則),卻仍然對機器的存在充滿懼怕,甚至願意冒著犯罪的危險發起暴動,攻擊機器人服務員。而思想上的「差異」,也讓外世界的人在暗中想要推行的拓荒計畫裹足不前,在外世界的人眼裡,與機器人和平共處的心態,可以加速地球文明往外拓展,早日脫離「鋼穴」,這個一切靠配給的鋼鐵城市,但守舊派的反彈聲浪卻始終不滅,書本到了末章,提供了一個解答:那就是守舊的浪漫派雖然渴望著改變,卻對於外世界人的存在感到不安,反而是外世界人主動退開,放棄協助後,人類才會有想要開展的慾望,而這個結局也宣告著被殺害的外世界「博士」的犧牲,雖然是一起謀殺,但外世界的人卻選擇用這個人的性命當作讓地球人走出去的籌碼,乍聽之下冷血,卻合情合理的做法,告訴著讀者還有在鋼穴底下的眾人,這是一個高度發展並且開闊視野的文明,所存在的格局。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