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x4RJuDtQT2sYVLcuxPwQA

《大腦當家》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bvd3vod
《大腦當家》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cgtye6g

這本書是這陣子買的,但其實已經不是新書了,有些觀念似乎在別的地方有聽過,但不少觀念仍然讓讀者耳目一新,事實上,像我這種「一般性讀者」,常常會把讀過的東西給忘掉,此時,《大腦當家》就成了一個稱職的「提醒者」…

本書共12個章節,以「12個大腦守則」為題介紹關於大腦的大小事,如果只是憑藉著章節標題,可能會覺得東西並不特別,然而每個守則中都會帶到一些實際的科學研究、臨床案例等實證,讓讀者了解到我們的大腦跟我們自己想像的其實很不一樣,一些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東西,也許也不盡然正確。

舉例來說,我們以為運動細胞好的人是因為唸書不行,或者以台灣的教育習慣,總是會希望學生時期應該多唸書,玩樂或運動是「閒暇時間」或者「週末時的放鬆」,但作者約翰.麥迪納卻提出了不一樣的見解,運動其實有助於心智的發展,而背後的歷史甚至可以回推至我們的祖先為了尋找食物而每天可能走路近20公里,換句話說,我們的大腦是靠著「走路運動」發展而來,而非「坐著不動」鍛鍊出來的…因此,根據研究,反而應該在學生時期鼓勵多上體育課,而不是減少運動、或者更糟糕的:把體育課的時間取消,拿來考試或教書…

frank-busch-9UUdERAEghM-unsplash

當然,公正的科學研究,亦會提供正反兩面的結論,過度的運動仍然可能會讓注意力下降,或者因爲疲憊而無法專心。

另一個書中很有趣的概念,在於描述「壓力」。我們都知道壓力大讓人生病、讓人憂鬱,但適度的壓力確實會讓人成長,然而!短期的壓力可能會帶來好處,但慢性的壓力卻會讓人狀態每況愈下…作者還在書中表明:其實我們對壓力的「興奮狀態」其實在面對「壓力」或「快感」時竟有共通特質,在短暫的壓力時,我們的心血管、免疫系統、甚至記憶力都有機會提升,但當壓力維持過久時,所有的作用機轉都會反向過來傷害我們的身體…而每個人對於壓力、創傷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評估壓力所造成的心理狀況時,也不能等閒視之,有一個最簡單的自我評估方式:

當你覺得這個壓力讓你對問題沒有主控權(失去控制的感覺),就容易感受無助、無力,而這種壓力便容易造成不良的影響。

gadiel-lazcano-ulPAVuxITEw-unsplash

*關於這類型的壓力,我自己想補充一點!就算面對無法控制的壓力,我個人發現「透過場域轉換」有很大的幫助,就好像如果在職場上感受到無力感時,可以透過額外(工作時間之外)的自我學習,或者是找到相同目標的人一起討論如何變好,會很有幫助(相關的自我成長方法也可以看一本叫做《令我效應》的書)。

 

ⓞ延伸閱讀:書評-《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穿越痛苦、穿越一切,找尋喜悅

ⓞ延伸閱讀:書評-《另我效應》:創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分身,在現實世界裡獲得超凡成果!


battlecreek-coffee-roasters-eNczfJy4ZsM-unsplash

本書也有提到其他感官的部分,如:嗅覺、視覺。

有趣的是,每個感官系統都要送訊號到視丘才會分配出去。但嗅覺卻能直達杏仁核,而這裡正是掌管情緒跟記憶的地方,這讓我不禁想起驚悚電影《人魔》中,漢尼拔萊特也曾講到「嗅覺是最讓人產生記憶」的知覺…,而書中在提到透過「嗅覺」也可以增加消費者購買慾、甚至讓學生因為受到嗅覺暗示而增強記憶力(因為杏仁核同時也掌管記憶),印象中有一本介紹《世界記憶力冠軍的高效記憶筆記》,也曾建議記憶高手可以透過一些小物品來增加儀式感,幫助記憶,而嗅覺的連動,也似乎是一個很棒的啟動開關,相信在學習的表現上也有正向加強的效果。

*事實上,我也開始會在特定時刻(例如閱讀某些重要的訊息時),刻意的聞固定的味道(但時常會忘記把那個物品帶在身上),希望透過嗅覺的聯想,幫助我在記憶或學習上的表現。

pawel-czerwinski-3k9PGKWt7ik-unsplash

至於視覺的介紹,應該會讓許多讀者「大開眼界」,裡頭提到的觀念雖然我早有耳聞,但作者生動的介紹還是讓我再次感受到大腦的奧妙。簡言之,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覺」,是我們的眼睛接受訊息後在大腦內運算產出的結果,而提到幻覺,就不得不說我在研究所時認識的同學,她具有「聯覺」的超級感官,在閱讀文字時會不知何故的看到「顏色」,不只每個字母代表的顏色不同、整個單字的顏色也會不同、甚至根據她的表述,當她開始學習別的語言時,慢慢顏色也會出現…有這種聯覺症狀的人不局限於「視覺」,也有人會在看到文字時會嚐到特殊的味道。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會因這樣的「天性」而感到困擾,但我認同作者說的:

有聯覺(Synesthesia)的人記性通常比較好。

因為他們的記憶比別人硬生生多出了「感官」的體驗,對於記憶就會有更深刻的感觸。


 

音樂、男女、好奇心

marius-masalar-rPOmLGwai2w-unsplash
有別與我購買的增訂版,早期的《大腦當家》並沒有「音樂」的章節,書中介紹音樂微妙的存在以及如何對大腦造成影響。研究證實學音樂對於:數學、閱讀能力、甚至智商提升都沒有實質影響,但它確實能改變人的認知能力,學習音樂與語言之間有巧妙的重疊區域,它可以「點亮」人腦,讓人有一種快樂回神的感覺。另一方面,學習音樂的人也更懂得傾聽,總體來說,有益無害。另一方面,書中對於男女腦部的差異介紹也是「具爭議卻有理」,這種:

男女天生就不同。

的「可怕想法」,幾乎變成現在討論女權或平等的硬傷,但作者卻認為本質上的差異會影響到男女處理事情的方式,但後天的「社會期待」卻會加深蒂固這樣的差異,也就是說,先天與後天、自然與社會化,關係總是密不可分,反倒是透過男女在處理事情方式的不同,設計教育內容或教材,才有助於幫助學生、孩童正確的發展。

kevin-gent-DIZBFTl7c-A-unsplash

本書的最後一章節「好奇心」,作者透過自己小孩的眼睛,重新反思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童在大腦發展時經歷的過程,從自己從小的教養說起、以至於對自己小孩的教養。閱讀到這段時,我竟然有點小小的感動,作者的母親以及本身,以絕對開放的態度讓下一代擁抱好奇心、不斷學習,當然,我們已經成年的人也許來不及後悔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能「這樣教我們」,但學習永無止境、好奇心也是,我們對自己的下一代,甚至自己,都能不忘大腦的初衷、不斷精進、不斷學習。

 

ⓞ延伸閱讀:書評-《不老的挑戰-創造理想的老後》:台灣第一位女整形外科醫師告訴妳-不老的秘密不只是靠整形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