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早在2018年的《人肉搜索》第一集推出時,就被其新穎的拍攝手法給吸引住,大大小小的螢幕讓觀影就好像跟著電影中焦急的爸爸一般憂心地尋求女兒的下落。不過,觀眾可沒那麼好養,當《人肉搜索2:失蹤搜救》推出時,當年的喜歡就變成了一種對續集的挑戰心態,到底換了主角群卻沒換拍攝手法的第二集,能否青出於藍呢?
*本篇不可避免的會描述到劇情,為避免影響觀影驚喜,請斟酌閱讀。
《人肉搜索2:失蹤搜救》電影預告
事隔5年,《人肉搜索》拍攝手法仍不落後
至從上部電影到現在已經一段日子了,《人肉搜索》的拍攝手法卻不見過時,原因無他,其實最重要的就是「受限」,這類不斷地轉換螢幕的情境式拍攝方式,很明顯的不適用每一部電影,我想這也是本片在步入第二集時,依舊沒有跳脫「搜索」、「角色失蹤」的主題,這讓我不禁想到其他「沈浸式拍攝手法」的電影,像是監視器畫面、V8畫面不斷跳轉的《鬼影實錄》系列(據說這系列都賣得很好,但也據說每集都又爛又有人愛看),或者是更直覺的第一人稱視角,如:《柯洛佛檔案》或者是近期大賣的台灣電影《咒》等...
沈浸式的電影必須要讓觀眾感同身受,但同樣地,不舒服的感覺也就會被放大,像是《柯洛佛檔案》、《咒》在有「動暈症」的觀眾眼裡,應該會反胃想吐,而這類型的電影雖然畫面可以跟著主角的視角移動,卻仍然有「受限媒介」的問題,就好比我在《咒》片影評中說的:導演確實也想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跟觀眾互動,以增加故事的賣點、爆點。
回過頭來看《人肉搜索2》,拍攝手法雖然還是新鮮,但它的受限就更加明顯,甚至在本片開始時,觀眾不免也看出了這系列的「缺點」,好比主角茱恩的幾次面對電腦的畫面,其實都總是有說不上來的怪...因為一般人絕對不會無時無刻開著FaceTime,像鏡子一樣的照著(也或許會?可能我不是年輕一代),而這個不自然感,也出現在主角間的視訊通話跟一些器材轉換間...總有種「怪怪的」感覺:為什麼他們的電腦螢幕秀出的東西有那麼多?
不過,故事也不會因為一點點的不合常理就模糊了焦點,況且,發現受限的下一步就是超越自己所受到的限制...因此《人肉搜索2》很聰明的開始玩「主角螢幕以外的螢幕」,這包含了:智慧手錶螢幕、監視器畫面、他人電腦上的遠端監視主角桌面的畫面(變成繞口令了)...,從新的平台畫面推出之後,不難看出導演的努力(因為他需要說更多故事,不能再只有固定一個主角房間的場景了),但這也似乎看出本系列的終點:它無法打破第三道牆...(沒有這種說法,這是我自己說的!)
我指的是,它最終呈現在一個2D螢幕上發生的故事,一個「平面」的故事...沒有實際上架著攝影機拍出角色們的互動,故事就只能像看新聞一樣,丟出「要給觀眾看的畫面」,而無法激起觀眾自發性的去思考,例如:去思考鏡頭外的其他可能。也就是說...
沒錯!當我們被動的、片面的去思考《人肉搜索2》丟出來的訊息時...我們就中計了。
反轉再反轉,《人肉搜索》:我真的猜不透你!
很意外地,我竟然沒猜到本片的結局,當然,我不是聰明絕頂,更不是編劇...但我自認很懂電影的邏輯,想要抽絲剝繭應該不難才對。但我錯了,大錯特錯...甚至於片頭看到「親人離世」的畫面時,內心暗自吐槽:這系列的慣例就是一定要父母親其中一位過世然後造成家庭失和就對了!最後也狠狠打臉我自以為是的吐槽...怎麼會這樣?
本片帶給我意外的反思(其實第一集的時候就略有所感),就是:
當我們閱讀第二手資料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接受了資料提供者的「片面之詞」。
舉凡網路新聞、藝人、網紅、KOLs在社群平台或螢光幕前的「聲明」,這些全都是主觀的意見,觀眾以為自己有判讀能力,以為只要夠批判就能躲過欺瞞,孰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主事者預判了你的預判...那觀眾就又掉進另一個挖好的坑洞裡...這也是為什麼當我自以為比導演「先走一步」時,才發現其實只是先在下一個洞裡等他把故事說完而已...事實上,也許《人肉搜索2》根本不可能猜的到接局,它就好像「海龜湯」,線索只會在某個定點被觸發,這讓電影有一種「享受挖掘」的樂趣,五年前的《人肉搜索》、還是今天的《失蹤搜救》,它們都創造了一個新鮮、引人入勝的第一人稱搜索過程,但這代表著《人肉搜索2》在筆者心目中超越了首集的魅力嗎?
結語:《人肉搜索2:失蹤搜救》科技帶來的疏離,科技還給你
本系列在筆者心中,有一個很奇怪的地位,兩部電影在觀看到結尾時,都讓我有一些感動,雖然不到淚流滿面,但也眼角微酸...但硬要把兩部電影拿起來比較,好像也比不出個高下,並不是第二集沒創意、第一集太新穎之類的問題,反倒是回想起來,我似乎沒辦法記得第一集裡面太多的畫面,我記得故事、記得反轉、記得女兒跟老爸的長相等,但每一個電腦畫面、手機螢幕,都是文字訊息、新聞標題...自然就不會有太多鮮明的圖像可供記憶...
簡言之,它的美好就像它的反轉一樣,只停留在看電影的那一兩個小時之內,也許觀影後還有餘韻,卻無法久留。《人肉搜索》系列的懸疑跟驚奇,不像《峰迴路轉》這種可以一再回味、挖尋彩蛋或導演精心佈置的畫面佈局,如果觀眾還記得《人肉搜索》的結局,那八成短期內不會想刷第二遍,不過,這種「稍縱即逝」的樂趣,卻也會給出「最即時的感動」,兩部電影在最後與親人的訊息往來、撥雲見日後的關係修補,都不是傳統的演員感情流露、或者是角色對白帶出的感動,而是微小但重要的「習慣改變」,這是年輕一代與父母輩的敞開心房時刻,身歷其中的我們,都知道這一刻有多麽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