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PIXNET.NET讓我有幸可以參與《麵包超人電影版:樂波莉與暖呼呼禮物》的特映會。說實話,在看電影前實在沒想到自己人會在戲院裡,但考量到最近我的口味驟變,相當反常的去影廳看了幾部鬼片,不如看看童趣十足的麵包超人電影吧!
《麵包超人電影版:樂波莉與暖呼呼禮物》電影預告
「本人」到場加持的特映會
比起影評本身,我更想寫下本次特映會的體驗。電影開場時間是19:00,影廳卻遲遲等到18:50幾分才開放觀眾入場,當時我心想,這樣的話肯定沒有開演預告吧?沒想到,19:00已經在影廳的我,卻也還未等到電影放映,影廳員工還在走道間詢問有沒有人要加點爆米花、帶著小朋友的家長們,也不斷來來回回拿「兒童專屬的坐墊」,以免開演時,還未達成人身高的小朋友們看不到畫面…
然後,螢幕兩側的專用門走出一位穿著像是兒童電視台主持人的姊姊,幫這部《麵包超人電影版:樂波莉與暖呼呼禮物》做了正式的開場,然後請在場的大朋友小朋友們,集氣請「麵包超人」出場,出乎我意料地,本以為是「電影開演」的節奏,結果「本人」竟然出現了!
台下小觀眾們反應之熱烈,跟著做出麵包超人招牌的手勢、隨著姊姊跟麵包超人而起舞、歡呼,再看到他們手上的墊板(本次特映會的贈品)晃動著,我突然想起上次有小朋友帶著幸福快樂的神情進戲院時,是幾個月前的《芭比》,有小女孩穿的像是芭比、帶著自己的玩具芭比與媽媽一起在戲院裡同樂…但不消我說你也知道,實際上的《芭比》更像是充滿寓意的成人導向電影,然後,我再往前回想,其他那些我們身為成年人卻願意進戲院看的「兒童導向」電影有哪些?漫威系列?小美人魚?名偵探柯南?
漫威早不知道第幾個階段以後就開始希望更寫實、更嚴肅、小美人魚為了多元化而改變了大家熟悉的膚色,就算是童話故事,也總代表著長大後才會懂的考量。然後,還有好多好多的電影,都隱隱約約藏著大人才懂的黑色幽默、暗喻反諷…
但《麵包超人電影版:樂波莉與暖呼呼禮物》呢?它就是一部兒童導向的電影,看著在坐的小朋友手舞足蹈、引頸期盼,而電影本身呢?完全沒有偷渡什麼大人的概念,它讓父母很放心的來看,知道看過麵包超人的小孩不可能因此變壞,只要找到暖呼呼的「秘密」,那究竟是什麼呢?
愛情與麵包,是大人的抉擇。麵包超人,是小孩的天真
暖呼呼的秘密,是身為機器人的樂波莉赫然發現它的機械之心,也會因為愛與分享,而感受到暖意。不僅如此,樂波莉發現當她難過時,也會感覺胸口一陣刺痛。也許,這是《麵包超人電影版》想要教育小朋友們如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遇到難過的事情你會心痛、收到禮物你會暖呼呼,而要怎麼樣持續暖呼呼呢?
麵包超人教你的是:分享。
與最好的朋友分享,就會暖呼呼。電影裡,無論是正常尺寸的麵包超人、還是被嬰兒光線照射到變成小麵包的超人,都不忘記在朋友失去活力時,拔下自己的頭(很獵奇我知道,但也很可愛),餵給對方吃,這就是分享的力量。而故事裡想要做出音樂盒送給吐司麵包超人的紅精靈,雖然中間的方式有些詭異,但最終,也是為了分享自己的愛慕之情,每個人的內心,在施與受之間,都獲得了暖呼呼的禮物。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每件事都是順遂的,那故事就沒有起承轉合,因此,絕對的善惡對立、麵包超人的另一面:細菌人。就是出現來「搞破壞」的,有趣的是,即便細菌人應該要「壞透了」,它的壞卻好像是小奸小惡,雖然是俘虜了一整個國家的人民、改造了他們的家園,但總感覺沒做出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最後被麵包超人的夥伴們打倒以後,也就悻悻然地離開,好像是約好:下次再回來!
所以,看了電影版的小孩們,會崇拜起細菌人,然後立志當起evil genius嗎?也不盡然,《麵包超人電影版:樂波莉與暖呼呼禮物》告訴小朋友,若你要當團隊裡的搗蛋鬼,那最後可能誰也不想跟你玩,而且無論你有多少的資源,最終都會被正義打敗。
結語:你不是兒童,但你曾擁有過童年
觀看這部電影時,雖然很明顯知道不是拍給我看的,但全程還是難掩微笑,因為它那麼輕鬆、那麼童趣,而電影也很根據「兒童需求」的,僅僅只有1個小時,恰巧是小朋友們可能憋不住尿或就快要忍不住感到無聊的時間。當然,我不會說大家一定要來看這部電影,但若你家裡有個小朋友,又他/她被網路手機荼毒,去電影院又怕被植入什麼不該是兒童該知道的概念的話…去看這部《麵包超人電影版:樂波莉與暖呼呼禮物》吧!也許,你也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暖呼呼的快樂,畢竟,就算我們都不再是兒童了,曾經有過的童年也應喜歡純粹正義的麵包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