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朋友分手?清爽到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
從友誼的枷鎖中解脫,日子過得更清爽暢快!
作者:艾琳.法爾科納
譯者:黃庭敏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2022/12/02
雖然沒有明說,作者這本書的受眾是:比起有話直說的男性,在面對友誼時相對委婉的女性讀者。但我認為無論男女、就像談感情一樣,都有與朋友分手的時刻要面對,而這本《如何與朋友分手?》,內容便是關於如何終結已經造成彼此困擾、甚至毒害雙方的友誼關係。
與朋友分手:就是開不了口讓她知道
艾琳.法爾科納在書中提到,比起男性,女性的友誼似乎更被推崇、更被認為理所當然的成形,然而事實上,把一切都當成「自然發生」時,女性也更容易為友誼困擾。
別的不提,我身邊就有時常困擾「要不要參加某場社交活動」的女性友人,不去怕不合群、去了自己可能會不開心…,雖然作者並未在性別根本差異上做過多的著墨,但我認為這樣的差別就如《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一書中提及的:女性傾向合作大於競爭,所造成的。因為在做決定時更加重視「整體」,導致女性在面臨已經不再有價值的友誼時,或許更難跨出「談分手」這一步。
《如何與朋友分手?》與其給出「強而有力的解答」,不如說給予讀者一個「自我審視」的工具,透過自我覺察去了解現存的關係裡,有哪些正在消耗你的精力、哪些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在正式「談分手」之前,作者也介紹了人際交往中的幾種友誼的形式。
友情有很多,你想要哪一種?
書中引述亞里斯多德對於友誼的評論,這位希臘的哲學家認為,友誼分為三種:
第一,實用的友誼,別人對你(以及你對他們)有用。
第二,享樂的友誼,雙方喜歡彼此的陪伴。
第三,美德的友誼,基於相互欽佩和尊重的往來。
而作者以此為出發,將朋友分為外圈(點頭之交)、中圈、到核心的差異,並且告訴讀者當今的交友圈也可留意幾種朋友類型,如:重要的朋友、與你相像、與你不相像的朋友、懷舊型的朋友、創意型的朋友、導師型的朋友等諸如此類,而需要「被分手的」則是「有毒的朋友」。
儘管本書對於許多種友誼的狀況描述以及各章節中穿插著實例的分享,《如何與朋友分手?》一書倒是沒有給出足以說服讀者的「解決方法」,與其說找到友誼中的不健康依附
關係進而提出分手,不如說,艾琳.法爾科想要教導讀者的是:
要像談一段感情一樣,好好的審視關係、並且在發覺不適合後分手。
是的,所以即便本書在後半部都在描述與朋友分手的情境以及如何維持想要的友誼關係,我認為它都像是在講一段情侶如何維持熱度,或者是,如何和平分開。
結語:即便友情與愛情能有類比,還是很難輕易放棄
閱畢本書,我不確定其他讀者是否有收穫想看的東西,畢竟雖然自認為高度敏感的性格,我還是一位男性,成長路上被教養的社會期待讓我成為那個「勇敢提分手」的朋友,但我也老實承認:
我曾經沒有好好處理很多段友情。
當我心情不爽就會退出群組,不想聊天就會淡出既有社交圈…而也許男性的友誼真的簡單許多,我這種無理的斷交、自我封閉的方式,最終留下的似乎就是長遠且能彼此受益的友誼。然而,從《如何與朋友分手?》書中的描述,不難看出女性的分手確實相對困難,就有如談感情一般,當涉及到「真正在乎」的女性友人時,這種分手的難度想必直線上升(相對來說,男性與男性友誼的分手,或許是自尊問題,往往也斷得容易、乾乾淨淨),於是,作者也在「自我覺察」的過程中提醒讀者:將自己化作第三人稱,較容易做到「情緒抽離」,進而用旁觀者的角度去觀測友誼中的內耗與不合理…
我認為本書的重點最終還是在於「自我覺察」,有意識地觀察友誼的本質,才能知道何謂有益、何謂有毒,至於怎麼和平分手?怎麼談分手,書中再多的方法,也都僅能作為參考,《如何與朋友分手?清爽到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其實根本沒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友情整理術」,依舊沒有降低消除有毒友誼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