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教養

向上教養:溝通不火大,用心理學與腦科學,讓父母快樂活到老
出於愛向老年父母溝通新的認知與觀點

作者:何曉婷
出版社:天下生活
出版日:2024/08/14

《向上教養》實體書購書連結,電子書購書連結

「這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是否常聽到?小時候,是父母跟你說的教誨,長大以後,卻是你對年邁父母的嘮叨?坊間有不少的書籍會介紹如何教養小孩,但隨著逐漸成形的高齡化社會,講求與父母溝通、建立關係的向上教養,卻鮮少被提起。本書的作者何曉婷是一位臨床心理師,正是看見太多的個案,都受「為了對方好」的意圖所苦,因為無論怎麼替父母設想,他們就是不走往對自己最有益的方向。

《向上教養》是一本與長輩溝通的說明書,不過,在正式開始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了解父母,然後有足夠的耐心與信心,把「為了對方好」的意圖,變成一條可行的路。

 

向上教養前要先檢視自己

書評-《向上教養》:今日的父母是未來的你,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自
作者對於向上教養的第一個重點,是先檢視自己。首先,我們真的懂「變老」的感覺嗎?本書的諸多個案裡,氣急敗壞的子女納悶父母為什麼不出去走動要成天窩在家中。但這真的是父母「主動」造成的結果嗎?書裡提到幾個有趣的實驗,讓年輕人模擬老化的感覺,事實是,才短短的體驗時間,生理上的困難就已經讓許多事情難以執行,更別提老化帶來的心理轉變,這也是子女在溝通前應顧慮而往往未顧慮到的部分。

“你來體會我們這裡的老人啊?可是我跟你講,你只能體會到我們的外表,卻沒有辦法體會到我們的身體與心靈。”

除了檢視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老化」帶來的影響。一方面,我們甚至可以從「誰需要被照顧」為出發點,檢視這段關係是否有改變的必要。回歸「向上教養」的根本意義,不就是希望父母開心?也許在自我檢視時,做子女的更該理解的是:他們真的需要照顧嗎?還是我們以為的辛苦勞動,反而是他們心心念念維持的生活動力呢?

當然,這並非合理化將家裡的雜事、勞動移交給年邁的父母。而是了解這些行為對父母代表的意義,以及這些表面行爲下的動機。


 

向上教養是了解父母表面行爲下的意涵

書評-《向上教養》:今日的父母是未來的你,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自
你真的了解你的父母嗎?你了解他們的成長背景、甚至他們的父母如何培養出你的父母嗎?向上教養的學問,是找到行為底下的動機。就有如我們今天的性格也是來自從小的家庭教育,父母之所以變成今天的樣態,是來自歷時更久的習性養成。因此,作者提醒我們千萬不能拔除父母的「根」,事實上,每個人的「根」、塑造我們的核心價值都不該輕易地被否定。想想看,要放棄習慣有多麼困難,更別提已經年邁的父母與他們相對固化的思考邏輯。

想要改變父母的兒女,絕對不能一廂情願地要求改變,而是了解彼此都需要空間,才能進一步溝通。至於面對父母的行為表現,書中列舉許多類型的長輩,有些愛比較、有些看起來不願前進、甚至還有明明可以享清福卻自討苦吃的父母…是否覺得這些描述很熟悉?你是否也曾感到不解?作者用心理學分析出以下原因,這些行為的原型,可能是「掌控」、「依附」、甚至是「自尊」的本性作祟…

書評-《向上教養》:今日的父母是未來的你,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自

但這些事情,是我們腦內原始的性格,不但難以被抹除,隨著時間父母更傾向趨樂避凶,有時,他們及子女可能都未能立刻看出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固守本來的狀態較能在逐漸衰老的遲暮年華,更容易感受到生理與心理的安定。


 

運用大腦科學,向上教養是一條可行但需要時間的路

書評-《向上教養》:今日的父母是未來的你,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自
《向上教養》一步步的拆解每一種父母,並給出許多臨床的案例描述,但最終,我們想要面對的,依舊是如何做到「向上教養」的秘訣。然而,正如一切始於心理學與腦科學,要改變既有的思考迴路絕對不是一蹴可幾,書中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展示一個孝順得兒女,如何透過不斷地增強暗示、若有似無的提供資訊,說服年邁的父母開始愛上國內旅遊,這是一段漫長、且可能進展緩慢的過程。但作者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氣餒,當決定要為父母盡一份心力時,一定要有耐心及信心。

有心相處,向上教養,永遠都來得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姓艾的瑞克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