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朋友的關係,最近交換來的書都是日本小說家/作家所寫的

而我因為對日本文學沒太大的研究,心裡面都一直只有幾個曾經看過的作家:東野圭吾、宮部美幸、乙一等...也因此我的書評就是用那些我看過的書來當基底作為評論

故事設定

《在咖啡冷掉之前》,那冷掉之後呢?

從書名不難看出本書的設定是在一間咖啡廳,而雖然分成四個故事,卻都圍繞著這間咖啡廳發生(這立馬讓我想到同樣蒙著一塊神秘色彩的暖心小品《解憂雜貨店》也因此之後的評論都會稍稍拿來跟東野圭吾的這本《解憂》比較)。故事始於一個「都市傳說」,傳說在日本的某個地方,有一間地下室的咖啡廳,只要坐在咖啡廳內的一個特定的座位,就能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但回到過去卻無法改變過去,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規定例如:回到過去的人不能離開座位、如果有想見的人那個人也必須要曾經到過這間咖啡廳、如果座位上有人,要等到那位顧客離開座位才可以進行、而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規定,服務生會幫你倒上一杯熱咖啡,回到過去僅能在「咖啡冷掉之前」將咖啡喝完,如果沒達到最後一個條件,就很可能永遠被困在過去...

看完這個故事設定,讀者在腦海裡面應該已經會有很多想法了:第一個念頭便是:沒辦法改變、沒辦法移動,那這個回到過去的故事要怎麼樣才能與眾不同?第二個,沒將咖啡喝完的話,會被永遠困在過去,作者是否想要強調人不能總是「活在過去」?我知道預設書本的立場並不是一件好事,會抹殺了許多閱讀的樂趣,但就像是看電影的人都會下意識的去猜測電影的套路一樣,猜測書的套路並不是認為這本書將沒有新意,反而是在一個「先決設定」的情況下,去猜測書要如何滿足這些條件,或者是更讓人期待的:創造一些讀者沒預期到的情境。

四個故事分別為:戀人、夫婦、姐妹、母女。這些標題不難看出故事將會有很多的「情感連結」,這是一件很正確的事情,因為如果無法改變過去,與其和不認識的人偶然見面,還不如從現有的關係裡去發展劇情。雖說都發生在咖啡廳,不過四個故事嚴格來說並沒有任何連結,正確的說:沒有針對整體劇情的連結,這四個故事中的角色在各個故事中互相出現,但這篇的主角是那篇的路人,這樣的連結「不如不見」,硬要寫出他們的對話,反而影響了讀者的閱讀流暢,我有好幾段文字都有些小小的迷思在很多不同的人名跟與劇情不大相關的對白裡。

 

先跳出故事,我們談一下作者跟本書

本書的作者是川口俊和,本身是寫劇本出生,而這本《在咖啡冷掉之前》更是一篇舞台劇的內容,作者秉持著熱忱將它寫成小說,可以看出字語行間的努力,但畢竟是半路出家、又是處女作,故事的走勢、結構都相對鬆散,上文提到很多時候會有「與劇情不大相關的對白」,其實說穿了,就是因為作者將寫劇本的方式沿用到了小說裡,更有甚者,讀者也會在每個故事中都會看見咖啡店店員,或者是旁白視角重複不斷地說明著相同的「回到過去的規定」,這也讓人不禁認為如果要重複出現規則,這些幾乎一模一樣的表述方式應該修改,否則很容易讓人疲乏。說倒這裡不得不再次把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提出來,是因為《解憂》的故事網絡更加複雜,但作者畢竟也是日本暢銷的推理小說家,故事邏輯不言自明,同時,針對每個角色個性跟轉折的描寫也相當透徹,多元的角色被逐一建構出來,這讓讀者就算書看到快結束時突然看見一百多頁以前的角色時,還是能「馬上認出」來,也就不需要過多的描述去重拾這個角色的輪廓了。

 

冷掉之後,就是現實

回到《在咖啡冷掉之前》,故事中有一個「幽靈」的角色,長期霸佔著可以回到過去的座位,僅有去廁所的時候會離開。根據咖啡店員的說法,她是因為沒在咖啡冷掉前離開,而被困在過去之中。本來我以為這樣的角色是作者留下的伏筆,在四個故事匯流時凸現她在故事中的用意,不過很可惜的,一樣是舞台劇的走勢,這個角色並未有實際的作用,她在舞台上晃來晃去不受任何人控制,我甚至可以想像她能打破「第四道牆」跟台下的觀眾做直接互動,這樣的角色在以「視覺」為主的舞台劇中,很容易發揮最大效果,但這是一本小說,也因此讓角色成了路人,甚至「擺設」。而咖啡冷掉之後,無論你是哪個時空,最終得回到現實,而那些無法改變的過去也還是過去,聽出來了嗎?其實本書要講的主題也許從來不是「回到過去」,我認為其實就是「回憶」,這些回到過去的人,就像是翻開了一本日記,僅僅只是一瞥過去的一段回憶,然後將自己後來的體悟寫在旁邊當作「備註」,也就是說:過去沒變、未來沒變,變得是「現在的你」心境的不同,當然,浪漫一點的人可能認為心境變了一切都變了,但同樣地,僅變了心境其實什麼也沒改變。

換句話說,由於過份嚴謹的規則,本書喪失了「魔幻」的優勢,變成單純的暖心小品,即便到了後面的故事,有針對規則稍作修正:回到未來,卻仍然無法在這個生硬的規則中解套。但光提故事面,又因為類似劇本的寫作模式,發散掉一些張力,《在咖啡冷掉之前》也許就像是書一開始的介紹,它是一個「都市傳說」,既然是傳說,也許根本不該被寫成小說。

 

電影版能看嗎?

也許,這本書的「格式」更適合同樣是「視覺傳達」的電影,畢竟它的前身是舞台劇,而一如一個好故事需要一個好的作者,導演也將決定電影的成敗。儘管我並不會特別去追求觀看它的電影版,但仍然期待它在大螢幕下能為自己「平反」,因為這仍然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只要稍作修改規則的設定、稍微調整角色的個性...沒有更多稍微了,這是電影編劇的事情,無論如何調整,那又將會是另一個故事。

 


延伸書評:

書評-時間的陷阱:每個人各自的「醒覺」機會是的,如果你也注意到我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些「過去、現在、未來」的差異,而且覺得不知所云,那是因為被楊定一博士的《時間的陷阱》給影響了。

書評-解憂雜貨店:時空交錯故事交織的暖心小品無論你喜不喜歡《在咖啡冷掉之前》,有沒有被本書感動到,我都推薦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作者將他寫推理小說的功力都花在這上面了,而事實證明原來暖心小品也能那麼懸疑。


延伸影評:

影評-解憂雜貨店:解了觀眾的憂,化不了讀者的煩儘管很多人也深受電影版感動,但身為《解憂》的讀者,反倒認為電影版的步調過慢,並且捨去掉書本許多重要的環節,而年輕演員的演技也讓人質疑...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