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0187.png

因為早有耳聞電影《127小時》會有許多血腥畫面,所以決定看書來體會一下這個驚人的「真人真事」是多麽的不可思議...

故事

本書(原書名為《在岩石與險境間》)是作者本人的自傳,詳細的描述他受困到脫困的經過,受困過程中有穿插著一些回憶片段、以及受困同時,他的朋友、家人對於他「失蹤」的反應跟作為...。整個受困過程耗時127個小時,這也是電影取名的原因,緣由在於作者艾倫在攀登峽谷時,因踩在腳下的大石突然鬆動,情急之下做出反應的作者雖然免於被壓死,卻導致右手被大石壓住,由於他的過度自信,此次的活動剛好沒有跟任何人報備、也並非常人容易經過的路線,身邊的食物以及水份補給有限的情況下,艾倫毅力驚人的撐過了六天(比他原本預期的還要長...),最後憑藉的意志力、冷靜地應對能力跟知識,他用手邊有限的資源將自己截肢,並往上爬出山谷、垂降離開峽谷、步行直到遇見救援...

 

書評

老實說,閱讀本書的時候,我有多次感到噁心跟頭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太早起床做早餐導致精神疲憊的緣故...,但鉅細靡遺的描述以及我失控的同理心作祟,讓我不斷的可以看到、聞到、感覺到書中的處境。其中包含:缺水時喝尿的橋段(作者清楚地描述他尿液的狀態)、實驗性質的拿小刀劃手的橋段、以及最驚心動魄的「截肢」橋段...我也數度好奇,會不會我選錯了「媒介」?也許看影像反而限制住想像,並不會有同樣的噁心之感,但看文字時...幻想無限擴大,反而加深了噁心感。

P.S. 筆者目前的工作,時常偶爾「不小心」會接觸到一些手術等等的影片、圖片,但都沒有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震撼,我想對我來說,也許「自行」手術的恐懼遠大過「手術」本身的恐懼

不過在看完本書以及稍微地估狗了解後...發現作者真的是個很不可思議的人,大學不但雙主修機械工程跟法語系、還曾擔任過英特爾工程師(這些書中都有提到),而書中提到在受困時他仍不斷地拿出數位相機、攝影機紀錄(是的,他確實紀錄/拍攝下了自己斷手後的照片),在我腦海中的成像就是「Go Pro」跟某台「輕便高科技的Sony相機」,但在爬文跟重複看到意外發生的年份後才赫然發現,那時是個電子裝置還未發達的時代,會使用這些東西當時根本是走在時代尖端。另外,書中作者對如何脫困所想的各種「解方」,也看得出機械工程背景的精細,在那麼克難的環境下還能想出各種「盡力達到目的」的系統(雖然多半沒達成),最後,自斷手臂的截肢過程,也代表著作者本身的知識醞釀、對解剖學的基礎認知,否則不可能冷靜處理,更不可能在這麼危難的狀況下,還可以清楚的分辨動脈、靜脈等等的差別...

P.S.再次強調讀者本人的工作跟醫療相關,最近才踏入這個行業,以前好歹也解剖過青蛙唸過第三類組,但對解剖的理解是到這個產業後才又「重新拾起」,因此對完全不相關領域的人(而且還忙著爬山)還能了解相關知識覺得佩服!(不過,當然也有可能是書中提到作者多次的「意外」經驗,而導致艾倫有基礎的認知)

 

啟發

這本書(或者說這則驚人的故事),想當然耳在傳出去後,給了全美、甚至全世界的人不小的啟發。對我來說,即便中間有幾次皺眉頭覺得噁心的時刻,但在一些字與行間也深受感動。不過,我想換個角度寫這段「啟發」,因為正面的回饋我相信在各種電影《127小時》的影評中想必已經被傳唱,我反而想說那些「比較負面」的事...

1.)為什麼意外會發生:書中很多回憶的片段可以看出,作者本身除了熱愛戶外運動外、也熱愛獨行,當然,背後的原因很多,無論是體會生命還是感受快樂,但這樣的攀登/運動習慣,確實是意外發生的「高危險群」,不過更進一步的導致「發生的原因」,是「挑戰極限」,艾倫不斷地在「很糟的情況」下,去做一些本來不允許的事情,現在網路發達,我們常看到社群媒體上有人做些玩命冒險的活動,但這些影像不能提供我「他們的心態」,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挑戰極限嗎?為了受人矚目嗎?如今作者的文字讓我體會到了,我認為某種程度是挑戰...但更深的程度,卻是「賭」。在書中作者遇到各種「山難」、「雪崩」,好幾次都死裡逃生,試想如果在127小時前,先發生了一個難以脫困的「雪崩」,但作者脫困了,是否表示這本書的書名會改成《如何逃出雪崩》之類的呢?我想強調的是...這件「意外」注定會發生,原因在於,作者就是在賭,賭發生了他能脫困、賭九死一生之後他能拿剩下的籌碼繼續下去押注

2.)作者的心理狀態:這在我的想法裡已經不是「自信」,是成癮,是一種狂妄的心理狀態(但不是指這個人很狂妄),認為強大的心智可以戰勝任何物質(而也似乎如此),我甚至有一點點感覺,這種執著根本就像精神病..,事實上,我的論點也是從書中的描述跟作者脫困的後續生活裡看出來的,書中他曾經跟一組人決裂,原因是他「不思考後果」的行動,導致同行的友人差點死於雪崩,在另外一段回憶裡,也有同行的山友聽過他的經歷後,很嚴肅的告訴作者:他不理解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挑戰極限的活動」,他只希望作者能從中找到樂趣,而根據作者對這兩段回憶的解釋,會看出來作者並沒有從中「獲得負面評價」,雪崩的回憶他解釋得更像是「理念不同」、山友的建議則只讓作者關注到「爬山很快樂」,而不是對於挑戰極限的負面評價,而在遭遇巨石壓手的險境時,作者雖然有回想起自己「自以為是」不計後果的行為,也發覺自己其實某種層面的在「期待意外發生」,但作者的反應更傾向「描述客觀事實」而非反省,至於剛剛提到脫困的「後續生活」,則是指他在病床的復原生活以及之後有一則關於他「家暴」的新聞...,就像我說的,故事中的英勇「艾倫」,在我的想法裡更像是一個具有自戀型變態人格的人,不過這並非壞事...反而要感謝他「有地方可以發洩」,也因為他不斷地嘗試,我們才能知道人類的極限,剛剛提到的家暴,我只能學記者憑空杜撰,但我總認為這是因為截肢後的身體狀況無法滿足他不斷挑戰、不斷拿生命去「賭」的想法,讓他氣餒、易怒(再三強調!這是我的臆測,也有可能家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結語

從看這本書開始,我就一直不敢想像這些是真的,怎麼可能有人那麼優秀(指學業上)、又能精通那麼多事情、又能做一堆挑戰人類極限的活動(書中提到他已經攀登好幾十座超過4000公尺的山)、然後甚至還能自斷右手!然後邊閱讀,我就一邊心癢的想要估狗這個作者的身份,不過都忍下來了...而隨著閱讀完畢,透過艾倫的文字我也慢慢看清楚了他的背景,也深深佩服。通常,這種書闔上以前,讀者難免都會幻想自己遭遇相同處境時會怎麼解圍,但罕見的,這本書並沒有給我同樣的想法,也許是因為這一切都太不可思議了,也可能是透過作者的描述,我深知他跟我是完全不一樣的人,是不可能達到的肉體跟心境,也自然而然的,像是艾倫切割下來的那隻右手一樣,不再屬於我的一部分,也就不會引起共鳴了

P.S. 電影《127小時》的主角是詹姆斯法蘭柯,是一個很優秀的演員!感興趣又不怕血的人,一定要看,故事肯定精彩,至於演員演技,絕對沒問題!

127hours.jpg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