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最近終於有機會一睹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初次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卻是在我看《三體》的時候...
原著作者-劉慈欣
《三體》,也就是我之前寫下書名的那三部曲,是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當時被他生硬的科學跟濃厚的人文底蘊給嚇到,卻又被書本仿照艾希莫夫《基地》三部曲的超長時間線和宇宙觀給吸引。在《三體》三部曲書本闔上的當下,內心澎湃洶湧,心想華人科幻界竟然能寫出一部同時具有文化跟科學的虛擬小說(當然,本身看的科幻小說不多,也許還有其他華人作家我未曾觸及到),不過它的「硬科學」跟鉅細靡遺的描述,也讓我有些卻步,所以即便知道還有更早之前的「球狀閃電」跟「流浪地球」,卻遲遲不敢翻開。
《流浪地球》原著
後來,在聽到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以後佳評如潮並看到海報上那一片浩瀚星河加上很有中國風的水墨字體,我又重拾對原著的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沈靜後,也終於自認為有時間、有心力去面對作者的冷硬科學課。但閱讀到一半才驚覺,原來《流浪地球》系列並不是《三體》那樣的超大長篇,而是許多科幻短篇集結而成,它只不過是眾多短篇的其中一部,而透過閱讀作者的短篇,會發現劉慈欣的視界裡,宇宙跟科幻只是背景,作者透過這些讓人難以想像的巨大且遙遠的題材,寫下一篇篇科幻詩句。有句話叫做:醉翁之意不在酒,套上作者的每篇短篇,劉慈欣的「意」在玄外之音的同時,對「酒」也不馬乎,原著的《流浪地球》更像是一個關係到幾億人、幾千年的創世預言。
《流浪地球》電影
詳細的書本介紹,我也就不贅述,回到電影。
1.)特效
《流浪地球》,確實是我目前看過特效最好的中國科幻電影,雖然我對中國科幻電影的涉獵比小說又更少了,但隱隱約約的記憶中,曾經看過劉德華扮演未來警察什麼的...畫面除了尷尬還是尷尬。而我說的這個「好」,不僅僅是科幻領域,可以說是「各類型題材中」最好的「特效」,這廣泛地包含了一些中國很愛的「西遊記」題材或者是古裝神魔電影。片中打造的未來城市,隱隱約約中也看見了不少「致敬」(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致敬」不是抄襲,這微妙的差異,在於我認為導演並不忌諱與好萊塢科幻電影雷同,甚至帶著尊重的「呈現」),例如:地下城的場景類似電影《銀翼殺手》系列的東西洋混雜風格,而太空站的人工智慧「莫斯」,則有《2001:太空漫遊》或的影子。這些「借鏡」我認為相當高明,作為「第一部」有頭有臉的中國科幻電影,這樣的外觀,並不會讓本土或者是國際的觀眾感到陌生,觀眾不用花時間「習慣」這些背景設定,更大大降低了「吐槽」點,更加關注在電影想傳達的訴求以及劇情上面。
2.)劇情
如上所言,原著其實是小說家劉慈欣的其中一部短篇,因此闡述的主題其實是不一樣的。然而,即便小說的篇幅是「短篇」,但它的視野卻比電影更加遠大,它描述了人民從脫離太陽系後的心境改變,跟流浪過程中的內戰跟正反派對於「太陽毀滅」的辯論。而電影的設定卻僅說明:因太陽浩劫,人類文民必須要建造多座行星發動機來將地球推離太陽系,並透過木星引力加速來達到這個目的,而因為運算失誤,木星強大的引力將捕獲地球,其上35億人的存亡命在旦夕...。又一次地,我要感謝電影的編劇或導演,將故事鎖定在「一個事件」而不是「整個主體」,「大題小作」往往是電影最重要的一個目標,而對這個巨大主體的電影,這樣的修飾是非常必要的,不會讓觀眾失去主題,也較能進入劇情。
3.)角色
稱讚完好的,就要說壞的了...《流浪地球》中最失敗的之一,大概是角色的塑造。並沒有特別展現出主要角色的心境,也沒有拍出整個文明的心境。當然,一部分的原因是演員的演技,但更大的部份是角色過於平板,每個人出現的感覺就像跑跑龍套,男主角中二的沒有原因、女主角清純的莫名其妙,更別說那群心理素質頗差的救難隊員,整部電影大概只有「吳京」這個爸爸的角色比較好發揮,而他也還算賣力的在演,這實在有點可惜,一場災難片應該要像《鐵達尼號》一樣:只是個樂隊在沈船之際還要拉完樂曲、或者是船長寧死不棄船的決心,再狗血的內容,在大災難來臨時,都能輕易的刺激觀眾的淚腺,《流浪地球》卻沒能好好發揮,許多今非昔比的對照,僅僅用語言帶過,唯獨兩個主要角色總讓人動容的,大概就是本片演出最多的地球、跟木星兩位行星了,它們的每一個畫面都美不勝收,想想如果在IMAX這樣的巨型螢幕裡看見兩顆行星彼此拉扯,會是何等的壯麗?不過,也許也是因為這個「科幻」的頭銜,讓導演想要將每一個辛苦做出來的動畫鏡頭用到淋漓盡致,美了畫面,卻少了小人物奮鬥的感動。
4.)剪接
本片還有一個很大的痛點,那就是「剪接」,在一些剪接上,因為畫面多雜訊了(行星發動機、星河、木星、機具等等),角色往往會被埋沒在背景裡,有好幾次,我都一下子找不到主要角色在哪裡,再加上較不熟練的剪接,常常一個閃神,就忘記現在在做「哪項任務」,另外,導致這樣讓人丟失焦點的原因,就是「科幻」的成分,我很相信本片一定找來了原著作者當作監製跟指導,以確定每一個呈現都「不偏離現實太遠」,故事的走勢跟最後拯救地球的轉折也都合理,但人家畢竟是作家而不是導演,很多筆下能夠鉅細靡遺描述的「科學」,電影是拍不出來的,但這並不代表不該解釋,而是考驗著導演或編劇的功力,要「怎麼解釋」或「何時解釋」,電影《星際效應》就花了不少沈悶的時間在解釋黑洞的形成跟前往每個星球時因引力造成的時間差距,但《流浪地球》卻悄悄地放棄說明了...,加上不是很流暢的剪接,導致本劇許多的「任務」,只看得出來「有人很拼命」,但卻不知道「為了什麼那麼拼命」。本片的最後一幕,再次說明了「流浪地球」的原因,但我怎麼看都覺得這個「最後申明」好像應該放在最前面當作開場才對,包括流浪地球計畫的每個階段如何進行等等,它講得遠比開頭仔細,好像有些東西終於比較明朗了,卻也閉幕了。
5.)改進
優點跟缺點都說完了,我仍希望所有人都有機會觀賞這部中國電影,不管它是否在中國或國際大賣,它確實拍出了自己的高度。而且徹底地擺脫了許多「中資電影」給人的不好印象:毫無保留的商品置入、明目張膽的抄襲或強國第一的歌頌,它身為一步科幻災難片,也就稱職的做到了自己的高度,不管最後是誰拯救了地球,它確實告訴了螢幕前的每一個觀眾:地球上每個角落都在為這場文明浩劫努力或哀悼,祈禱或奮鬥。在這裡分享幾個我很喜歡的設定,例如這場國際級的災難,讓每個國家的精英都牽連其中,但在語言上他們卻都各自擁有自己的語言,本片並不會因為是誰拍的電影而說了誰的語言,而「透過不同語言卻可以相通」這件事,巧妙的帶出了國際現狀:文化的歧異已經不再歧異,文明的存亡才是最高目標。
6.)結語
我聽說,更早要拍攝的另一部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正是本文開頭提到的《三體》,當時選角都決定好了,但許多畫面跟劇情我想大概是呈現不出來了,後來,來了這部《流浪地球》,讓許多劉慈欣的書迷過足了乾癮,而這個具有冷硬科學背景的「故事」正代表著中國電影或者說華人電影要跨足科幻界很需要的東西:題材。華人電影並不像好萊塢影業已經耕耘有年,砸大錢拍爛戲是好萊塢偶有的狀態,但華人的商業特效電影,卻還剛剛起步,其中最有錢的中國電影產業,又常礙於政治因素讓題材有所侷限,像《流浪地球》這樣又愛國又偉大的作品,在好評聲浪中,我相信也受到中國以及國際間的注視,我期待看見更多劉慈欣的作品被放進大螢幕,無論是好萊塢的改編或者是中國影業自己要一肩扛下《三體》或《流浪地球》內任一篇短篇的翻拍,在這場電影界的太空競賽中,獲勝的,永遠是捧著爆米花,期待更多原創科幻電影的觀眾們。
延伸閱讀:
《流浪地球》抄襲日本和台灣? 我記得的華人科幻電影:什麼?《流浪地球》惹上抄襲風波
書評-三體、三體:黑暗森林:同時具有人文跟科學的中國科幻小說巨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