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2.jpeg

《天生變態》電子書連結(首購折100NTD):https://r10.to/hyVCAv

這本書的標題非常引人注意,斗大的四個字「天生變態」,想必是介紹心理變態的相關書籍,然而看了簡介之後,它又更讓人感興趣了,作者詹姆斯‧法隆是研究變態大腦的腦神經科學家,卻在一次因緣際會,發現自己的大腦圖像竟然跟他研究的那些「心理變態者」的大腦一模一樣...

關於本書架構
我相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對自己眼窩後方的那坨大腦抱著懷疑,尤其國內外恐怖攻擊、社會新聞充斥著電視跟網路,大家也許都曾提出一個懷疑:「我有可能是心理變態嗎?」又或者當我們看著這些聳動的新聞標題的同時,是否內心都暗中思索著:「會不會有心理變態者在生活週遭?」或者「那個誰誰誰行為一直都很怪,會是心理變態嗎?」...秉持著這個想法,我一直以為本書會給我某種程度的「心靈探索」,例如提供書中提及的海爾量表讓我知道自己裡心理變態的潛在人格有多遠,或者是一些「顯而易見」的心理變態者特徵讓我及其他讀者可以按圖索驥、提前預防。

不過我錯了,本書的架構更傾向「個人自傳」,不和期待的感覺倒也不是失望,但頗像幾個月前看了《傾聽死亡現場》那本書時的感覺,本來想看到的是一本類似「工具書」的知識集冊,最終卻加入了作者的回憶之旅。而《天生變態》這本書的作者詹姆斯‧法隆,他的人生經歷可謂是不同凡響,從他發覺自身與「心理變態者」雷同的大腦開始到他如何去面對這個新身份,書中文字撰寫一直頗有「研究本色」,鉅細靡遺但也偶有難以下嚥的時刻,更重要的是,當作者逐步揭露心理變態者的大腦的同時,身為讀者的我好像也看出點什麼端倪...

變態大腦與正常大腦
本書花了一些時間在介紹變態大腦與一般正常的大腦的差別,由於學理的東西很多我也無法說得非常清楚,因此這邊就用我自己的話來詮釋:其實變態大腦是腦部某些地方有明顯的不足,也就是在一些情緒相關的功能喪失,其中一個我認為普遍比較被理解的特點之一就是「杏仁核」的表現跟一般人不一樣,杏仁核主管人對恐懼所造成的反應,在變態大腦裡,杏仁核的功能表現不足,比較容易做出常人不太會做的事情。其實端看作者年輕時的經驗,不難發現他「異於常人」的地方,對細節的過分專注、對道德的過分要求、慣性說謊以及充滿自信等等,有些特質隨著他成長而喪失,有些卻逐漸加強,然而,很令人意外地,要不是因為大腦圖像的結果顯示異常,我想作者應該「毫無自覺」與人不同的地方,而這也帶到我上段想要講出的重點...

當你看到了,你就不會看不到
本書閱畢後,身為讀者的我們閱讀到作者過往的偏執,更有甚者,從文字內看到了他寫作當下的偏執,什麼意思呢?本書最後替自己的特性平反,也就是「變態大腦」其實是演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就好像書中提到的「戰士基因」一樣,有些人天生較為好鬥,這些人並非都是罪該萬死、十惡不赦,反而是在演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一些領域(如軍警等)得以發揮專長,變態人格亦是如此,經調查,外科醫師以及一些需處在高壓環境下工作的行業裡,變態人格有其必要性,然而,為何我要說作者「寫作當下的偏執」呢?因為這本腦神經科學家-詹姆斯‧法隆的自白,他透過身邊親友的眼睛去看見自己的差異,然後他豁然開朗自己的差異,並用他科學家偏執的精神去改變他的差異,無法做到百分之百,但他不斷嘗試...,這樣的行為模式,總給人一種:「既然不在意,大可不必管」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知道你就是長不高,也就不用拼命練跳想要抽高的概念,但作者卻還是不段地強調病態人格的普遍又想要擁有普通人的表現,這種堅持,不就正好說明了他的人格特質?這讓我想到孟子被人問到為何「好辯」,他卻回了對方一長串的理由,然後問說「妤豈好辯哉?(我有好辯嗎)」...《天生變態》書中說道一個有趣的例子,本來就看不到顏色的人,因為無法理解顏色的概念自然就無法解釋顏色,本書在介紹學理、大腦構造、神經科學等領域時,你可以看見作者毫無保留的展現他對這方面全盤的知識,但當他寫下關於自身情緒或常人情緒時,隱約可以看見一種「揣測」的影子,那是他沒有的東西,但他卻用盡全力的解釋給你聽...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