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變》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56qkbxq
《碳變》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dyuqock
第一次聽到《碳變》二字是來自Netflix的影集作品,第二次看到時就是這本原著翻譯小說的封面,好像又是趁著打折的時候,一個手滑就買了,直到現在才花時間把它看完。有別於一般故事類小說,科幻小說(尤其這種建構整個完整時空背景)的篇幅通常可以很長,讀者我甫一翻開本書就被龐大有趣的世界觀給深深吸引卻同時也震懾住了…雖然本篇的頁數極多,但真的有辦法在「一本書」的情況下寫完故事,又能交代給讀者一個完整且吸引人的故事嗎?
《碳變》Netflix前導預告
我看的科幻片不多,閱讀過的科幻小說就更少了(每次寫科幻小說的書評都要再三強調),因此我僅能用記憶中淺薄的畫面來形容閱讀本書時映在我腦海中的成像。《碳變》是一部講述未來世界裡,人們的記憶幾乎可像是檔案傳輸一般:上傳、備份。為了讓生命延續、或者是達到其他可能的目的,選擇備份自己人格的人,在未來世界裡也可以選擇不同的「義體」,只需要把記憶下載至那具空殼身體即可…
聽起來很便利,不是嗎?然而,未來世界裡必然存在的階級制度,讓義體買賣或備份的權力變成少數勢高權重的人的絕對優勢,他們可以選擇不斷重置來獲得幾乎是長生不老的人生、也可以買下想要的義體做為特殊用途,更不用說以反烏托邦為背景的未來世界,科技不斷進步、慾望也是,各種眼花撩亂的毒品、風月場所、有錢人的特殊癖好以及社會底層人掙扎生存的疲態、困窘也表露無遺,在這個奇特的未來環境裡,還有一個特殊的職業/身份,也就是主角「武.科瓦奇」所代表的「特使」。
本書以來自哈蘭世界(另一個星球)的特使科瓦奇為第一人稱視角,來到地球偵辦一位位高權重的人的疑似自殺案件,其過程曲折離奇,讀者也能在書頁間慢慢建構《碳變》裡玲琅滿目的創新科技及概念,直到真相水落石出前,我都為作者明亮鮮活的想像力感到嘖嘖稱奇。
不過,也許染上了現代人無法專注的通病,這本書的故事遠大,讀者卻很有可能失焦,我本身就在宏觀的賽博龐克(Cyberpunk)世界中迷失了方向,許多的術語、法案、人名、支線劇情,要不就是漏看了而在後面出現時有些不明所以、要不就是看了也沒看進去,因為太多有趣、新奇的東西。本書的城市概念好像在看改編自菲利普·狄克的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的電影《銀翼殺手》,而同樣的街景概念在《啟動原始碼》這類型的電影裡也不斷地被套用,而我自己看過銀翼殺手的原著,比起內容滿滿的《碳變》,《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更像是一個科幻背景的詩篇,用少少的篇幅寫出一個充滿哲學思考的故事。
雖然場景設定跟《銀翼殺手》相仿,但整個故事的走勢、特使辦案的過程卻讓我想到另外一個科幻小說家艾希莫夫的《機器人系列》,隨著作者理查.摩根筆下的賽博龐克世界觀,讀者一邊跟著主角探案、一邊了解字句中描述的科幻場景,但這個以特使科瓦奇為主角的故事,還有一個與科幻小說之父很大不同之處!
大題小作,讓故事充滿魅力
(本文圖片取自《碳變》影集-IMDb網站介紹)
剛好與我喜愛的機器人系列-《鋼穴》的原因相反,《碳變》在宏觀背景故事中挑出了一個「小」議題撰寫,其實仔細看本書中提到的政治因素、各式各樣紙醉金迷的娛樂內容便可知:這是一個「加強版」、「進階版」的當今現實世界,而在這個科技無限膨脹、人類生命可永遠延伸的時代,人們要怎麼去面對「心智的轉變」?而套在現實生活的議題可以直接翻譯為:
如何面對孤獨?
我知道看過本書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樣的總結太過隨便,但我認為本書確實圍繞著這個議題打轉,甚至在結局時將這種「孤獨的使命感」所帶來的酸楚無限放大,閱讀本書時我好像已經可以想像得到故事主人翁的結局,但卻還是感受到情緒帶給我的「迎頭痛擊」!我想這就是「賽博龐克」的核心價值吧:
一個社會底層或邊緣的反英雄角色,如何在反烏托邦的社會裡達成使命。
《碳變》能給你滿滿的「冷硬英雄」,甚至是好萊塢動作電影的「動作分鏡」或「英雄時刻」(我想這也是本書被Netflix改編的極大原因),對於一個喜愛冒險故事的讀者,本書讀起來絕對過癮,就算你跟我一樣容易在每次分段閱讀時對裡面描述的東西容易模糊不清,但這類型書籍的脈絡好尋,就算有一搭沒一搭的閱讀完,我還是能看懂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跟最後作者安排的「虐心時刻」。
不過,就像我前段才提到我喜歡艾希莫夫的《鋼穴》以及《碳變》的辦案過程讀起來的感覺也有些雷同,它們對於故事描述的視角廣度仍然有別,比起《碳變》的大題小作,我更喜歡《鋼穴》又或者是中國作家劉慈欣的《三體》那種把「人類文民因科技背景不同而群體思維改變」的議題帶入書籍之中,老實說,我幾乎忘記《鋼穴》裡在偵辦的是什麼故事,卻深深記得作家描述未來的人們因為習慣住在狹窄的空間裡而害怕開闊視野,未來人宛如生存在如蟻窩之中的「鋼穴」的描述、也記得《三體》裡的「三體人」如何在面對星體問題時衍生出的文明發展和個性…。
在閱讀《碳變》時,真正讓我目眩神迷的是關於人類永恆的議題、使用他人義體或記憶資料傳輸的「咬痕」等等…如何改變此文明下的人類的思維模式,雖然本書略有提及,但都還沒針對此主題有更深入的描述(礙於故事的發展也與此無關,也確實不該過分著墨),我認為本書最後的幾個邏輯動機,儘管確實跟「接近長生不老的生命」有關,卻還是「可以想像到的」榮譽、羞恥等我們並不陌生的「情緒」,這就好像當我們在看最早的《駭客任務》時會因電影裡建構的虛擬世界感到震驚,也會津津有味地咀嚼「選擇面對現實還是欺騙自己」的哲學概念,然而到《重裝上陣》,尼歐真正的走起動作片套路時,娛樂度有,值得思考玩味的東西就少了…
《碳變》就是一個具有足夠娛樂性、冒險性,以及滿滿科幻色彩也稍提反烏托邦世界哲學的好書,讀畢後也會讓我忍不住想看看它所改編的Netflix影集,它是一本色、香、味俱全的科幻小說,很難不對味,就是份量多了一點…
更多科幻作品/故事分享
艾希莫夫
ⓞ延伸閱讀:書評-鋼穴:科幻背景底下的思想之旅
劉慈欣
ⓞ延伸閱讀:書評-《流浪地球》:用星空當作稿紙,用星星寫詩
ⓞ延伸閱讀:影評-《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的全新時代
ⓞ延伸閱讀:書評-《最璀璨的銀河》:硬科學男兒心中最柔軟的浪漫
ⓞ延伸閱讀:書評-三體、三體:黑暗森林
其他相關介紹
ⓞ延伸閱讀:書評-《一級艦隊》:太過孩子氣的科幻戰爭作品
ⓞ延伸閱讀:專題:那些「反烏托邦」色彩的電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