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因《芭比》與《奧本海默》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同天上映,國外網友惡趣的製作許多網路迷因,並稱「芭比海默」,兩部毫無交集的電影莫名地跨界合作,而潛移默化之中,我竟然也在兩天內追完了這兩部電影,而兩部確實都極度精彩。

 

《芭比》電影預告

 

關於《芭比》這部電影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本片在上映以前就話題連連,首先是夢幻選角:瑪格羅比飾演的芭比以及萊恩葛斯林飾演的肯尼,然後,漫威英雄片尚氣-劉思慕的加入也在台灣的影迷圈中掀起一小段熱議。隨著電影開拍,話題不斷升溫,尤其是芭比與肯尼兩人五彩繽紛的劇組側拍畫面,以及早些釋出的「前導預告」,本片給筆者、相信多數的影迷的印象絕對是:瘋狂。

沒錯!真正看完《芭比》以後,還是無法改變我的想法:瘋狂,但是好的那種。同樣是「玩具」電影,它就像《樂高玩電影》一樣但更加無憂無慮地擴張芭比的狂想。而有人說《芭比》裡的粉紅世界,更像是華納《駭客任務》的「母體」,我則認為更像《脫稿玩家》中逐漸有著人類思考的NPC角色…或是年輕金凱瑞主演的《楚門的世界》。不管怎麼說,《芭比》藏滿了流行文化、近代電影的眾多影子,卻玩得收放自如、自在進出,這是一部超現實的粉紅狂想,讓你笑的同時卻也能讓你哭,《芭比》是最近的電影中最「怪異」的一部,但卻能讓成年人「共感」,讓觀眾發自內心的體會「芭比」存在的真諦。


 

關於流行文化的Reference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不消多說,除了電影的設定真的很像其他電影,筆者認為它確實就是借鏡了不少電影。信手捻來就是:開場如《2001太空漫遊》的石破天驚、致敬《駭客任務》的全白背景、紅藍藥丸的抉擇(《芭比》改成「高跟鞋與涼鞋」)、片中提到柴克史耐德的電影、小女孩口中說的「心電感應」(英文原文是「Shining」也就是「閃靈能力」)則是來自史蒂芬金《鬼店》的設定,而剛剛提到的「玩具電影」《樂高玩電影》也確實與《芭比》的概念不謀而合,絕非巧合的…兩部電影中的總裁選角皆是「威爾法洛」。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以上的「彩蛋」相信還有很多,因為它不像是一部電影,反倒是流行文化影響下的實境節目,這部電影就像華納兄弟早期、由現已退役的籃球天王麥可喬登主演的《怪物奇兵》,它在電影中打破虛實界線、又在虛實之中打破第四道牆與觀眾對話,《芭比》玩得很兇,觀眾甚至看得出來裡面的演員也玩得很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瑪格羅比詮釋影響全球女孩深遠的玩具演繹得惟妙惟肖,舉手投足間能看見演員對角色下足功夫。但除此之外,玩得最瘋的「MVP」,莫過於從頭到尾故作可愛卻難以讓人討厭的加拿大演員萊恩葛斯林,AKA(As known as)-肯尼。


 

芭比是全世界,肯尼卻只是肯尼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肯尼,看似完美卻沒有自我的肯尼。雖然《芭比》就如其名,是一部講述「芭比」的電影,但它卻不能沒有「肯尼」,我指的「它」是這部電影…。因為肯尼,電影才能取得微妙地平衡,在男女之間、在現實與虛幻之間。為什麼如此說呢?

「芭比的樂園」某種程度上,是真實世界的反面:女性主導、男性配角。而肯尼雖然有滿滿的男子氣概,卻總是依附在芭比身邊,彷彿沒有芭比就沒有肯尼,這樣的設定雖然可笑,但性轉以後,肯尼的存在是否代表著某些依附在成功男人身邊的女人呢?關於這樣的「反思」,我不確定電影是否真的想要觀眾這樣想,因為這僅是這部夢幻混亂的粉紅浪潮裡其中一個議題…焦點回到「肯尼」身上,撇除男女關係的外在因素,內在的「自我」追尋也似乎是《芭比》電影裡的重要議題,比起來到現實世界中憂心忡忡的芭比,萊恩葛斯林所飾演的角色在紙醉金迷的現實中第一次意識到「身為男人」的優勢,現況的美國不僅是男性主導的社會,女性甚至甘願為了成功的男性屈就,彎下腰、捲起袖子去做那些家事活、苦力活,大開眼界的肯尼回到芭比樂園,打算打造屬於自己的王國,沈浸在權力與物質之中的肯尼,卻更加迷思自我,權力、物質,在少了目的的生命中喪失了魅力,是的,《芭比》似乎也探討著物質主義,受物質「賦權」的人們並不快樂,而是無盡的比較跟競爭…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這些事情問「芭比」就知,因為完美的芭比在踏入現實世界中,這是她第一個遭受到的衝擊。


 

芭比:一個被貼上物化女性標籤的女性玩具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這部電影的「哭點」給得猝不及防,當肯尼一個人在「發掘自我」(實際上是在迷失中)的同時,芭比第一次感受到「成年人」的感受,難過,卻感覺很好。她看見身邊玩耍的小孩、被風吹動的樹葉,發現這裡的人如此的快樂,但這些快樂卻不僅是表面,相反地,就因為那些值得快樂的事情太微不足道,這些人的快樂發自內心。看到這一幕時,我腦中閃現一個曾經看過的電影畫面,在迪士尼皮克斯的動畫電影《靈魂急轉彎》中,爵士鋼琴家終於體會到心流,發現身邊值得感動的事物竟是最平凡的感受:

你有多久沒有停下來感受當下了?

瑪格羅比的空靈大眼留下了一滴淚,這些東西是物質找不到的,它們樸實無華卻真摯動人,那是芭比第一次受到衝擊,即便後來她仍在情感上回復到夢幻世界裡,企圖找到那個變得沮喪的芭比主人,換回自己那具完美軀體沒有橘皮、永遠可以踩高跟鞋走路的美腿。然而,一切都不一樣了,就像是初嚐自由的飛鳥,即便將面臨遭受毒蛇猛獸的風險,卻也不忘展翅高飛的機會。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感受到「現實美好」的芭比,卻開始遭受到想像之外的反彈,現實世界裡,多數人鄙視她,尤其是年輕的女性,認為這樣物化她們的玩具是法西斯主義。電影中不乏簡潔有力卻發人省思的台詞:

男性不但恨女性,女性也恨女性。

在青少女口中說出的台詞,有一種「小孩說大話」的感覺,但卻也切中要點,甚至,她不經意地點出了美好的起始最終都會換來過度解讀、誇張詮釋的結局。《芭比》電影中提到玩偶設計的初衷,其實從來也不是為了讓女孩們想要有著完美的臉蛋、病態姣好的身材,而似乎是告訴每個芭比的小小主人們,妳可以是芭比,因為芭比代表無限可能,她能是醫生、工人、總統甚至諾貝爾獎得主,芭比可以是任何人!更有甚者,從電影如盤古開天闢地的開頭便知:

芭比的出現是要打破女孩們玩嬰兒玩偶的「常態」,女孩們不用藉著玩樂來告訴自己為何要預先學習怎麼當個媽媽。

但幸運地有了芭比玩偶,也很不幸地掉入另一個坑洞。電影裡的女性為自己的角色自我調侃、怒吼,她們背負著社會給予的期待,並責怪連玩具都在潛意識裡植入社會大眾對女性角色的期待,即便這是非戰之罪,但也並非全然不是,現實中男性主導的系統裡,確實也期待著女性如芭比一般地完美、優雅、甚至好好地服侍男人們(事實上,這也是錯誤印象,畢竟在「芭比王國」裡「芭比」不是無腦的美女,而是有成就的女性)。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電影的後段,男女議題、社會意識吵的不可開交。身為觀眾的筆者在戲院裡坐立難安,因為我怕一場無限延伸的災難會讓電影覆水難收。結果,一個議題被拋出救火,那就是方才提到的「自我」。


 

結語:芭比、芭比,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有趣的是,《芭比》實際上打破了許多我在觀影前有的既定印象,卻也好像什麼也沒打破。它提到男性主導的世界、女性應扮演的角色、物質主義、自我、生命的意義、生而為人的定義等,每一個議題都真摯感人,卻也沒有一個明確地結論,因為這些爭辯永遠也沒有結論,芭比是物化女性,還是女性賦權的象徵?肯尼是現實社會的反轉,還是迷思自我的現代人?疲憊的媽媽想要重拾與女兒的歡樂時光,並且受夠社會強加的期待,但是否真的該推翻所有的期待?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所有的混亂皆來自善意。《芭比》電影講的主題很多,或許可以歸納成簡單的「存在主義」,也就是發掘自我的過程,自於這個自我的主體,可以是家喻戶曉的玩具、可以是還在形塑自我的青少女、是想要對社會怒吼的女性、疲於家庭角色的媽媽,也可以是肯尼。

肯尼就是肯尼,芭比也只是芭比,我還是我,你也還是你。這就是《芭比》。

影評-《芭比》:有趣、瘋狂,關於芭比與肯尼與現實世界的超現實

 

ⓞ延伸閱讀:影評-《奧本海默》:歷史的教訓-美麗的光亮總是先來,震耳欲聾的慘痛代價總是後到

ⓞ延伸閱讀:影評-《靈魂急轉彎》:迪士尼皮克斯寫實又寫意之作

ⓞ延伸閱讀:影評-《脫稿玩家》:不算太新鮮的題材加上滿滿的致敬梗,竟然如此的創新和好看!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