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

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
Your Future Self How To Make Tomorrow Better Today

作者:哈爾.赫許菲德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2024/02/29

實體書購書連結

幸福是什麼?相信是很多影視作品、書籍都會探討的主題。而以「幸福」二字為衍生的關鍵字還有:「成功」、「快樂」,反義詞則當然是「失敗」與「悲傷」。在討論幸福以前,也許有件事從來不會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卻不可或缺的,那就是《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一書想要講述的東西。

「時間」是本書的重點

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
《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的標題幾乎驗證了我想表明的重點,若提到「更幸福的人生」,時間,具有不可抹滅的重要影響,而「現在」與「未來」則是代表時間的重要關鍵字。作者哈爾.赫許菲德以「我們與未來自己的熟悉度」為立論基礎,經研究證明:當一個人若與未來的關係越陌生,就越可能做出較不為以後負責的決定,像是:不忌口、不需要財務管理以及為退休做打算,因為這些事可以交給「未來的我」來擔心。

為了避免每個人都以「沒有明日」的心態過生活,作者因此提出了一個「時光旅行」的概念,這件事確有可能發生,但在這之前,他也拋出了一個哲學的議題…


 

忒修斯之船

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
假設有一艘船,它在正式出航以後,每一段航行都會因為替換掉船上的一些零件,而當它到達目的地時,所有的零件都換新了,那這艘船還是本來的船嗎?

這個名為「忒修斯之船」的哲學問題,其實也適用在我們身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怎麼證實自己還是「以前的自己」呢?作者因此訪問了一位曾經的殺人兇手(該名犯人正是影集《夢魘殺魔》的角色原型),為什麼他能夠在後來突然選擇放棄殺人犯的身份,誠心回改?而通過訪問的過程,哈爾.赫許菲德歸納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過去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必定會有重疊的部分,就是這些相似性,讓我們在遇到久未見面的朋友時,還能保有「熟悉感」卻仍有些許陌生,這是我們在成長階段時必然的改變,「核心觀念」卻往往會留在人格之中。回到殺人兇手的故事上,這個人之所以讓人感到陌生,是因為他過往信奉的價值觀消失,進而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但我們與突然領悟的殺人犯不同,我們還是出航時的那艘船,因為總歸來說,即便身體茁壯或衰老,過去的經驗依舊塑造我們。換句話說,一個人很難在10年之內徹底改變,但改變卻必然發生。


 

時光旅行之前

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
過去的經驗塑造我們,而每一個現在都將成為過去,《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一書的重點來了:要怎麼樣讓現在與未來對話?並且擁有「更好的未來」呢?在一切開始之前,先看看書中的一些研究結果:

- 若無法獲得立即回饋,我們就會重視為來。但當眼前出現誘惑,未來的價值就會貶值。
- 拖延是「過去的自己」傷害了「未來的自己」,但作者建議當拖延發生時,應「原諒過去的自己」。
- 我們總是以爲「現在比較忙」,「未來比較有空」。

研究發現,我們可能會為了現在的利益,而放棄未來更高的報酬,就好比多數人會選擇現在能獲得900元,好過半年後獲得1000元,原因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使我們覺得立即獲得的好處「比較安心」。就好比每個人都知道投資理財的重要,卻還是有人寧可當月光族,把財務狀況留給未來的自己擔心。同理,所謂的「拖延症」,也是「現在的自己」、「過去的自己」將問題丟給「未來的自己」的典型作為,不過,有趣的是,作者此時建議當拖延發生時,比起嚴厲的責怪,我們更該「原諒過去不負責任的自己」,坦然面對會比自怨自艾更有機會改善。

上述的第三點,則是我們對「時間長度」的主觀意識,未來因為尚未發生,時間就變得更長、更難預測。就好比一趟長途旅程,去程的路上因為充滿未知,我們也總認為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但回程同一段路,卻因為看見熟悉的風景而體感以為時間過得更快。同樣的錯覺也發生在回顧過去,作者指出,我們主觀認知會覺得過去的時光,一年與三年的感覺相差無異,筆者有一個親身經驗,那就是每當我回想「COVID-19疫情是幾年前發生的」這件事時,似乎永遠停留在「兩年前」這個答案…

不過,知道這些事情,跟進行時光旅行有什麼必然的關係呢?關係可大了。


 

時光旅行:拉近現在與未來的你的距離

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
本書透過一個鮮明易懂的舉例來描述作者心目中的時光旅行,就像搭飛機到一個未知的領域,到達未來的旅程包含:啟程(定義現在的自己)、亂流(路上的插曲,像是用現在的感覺錯估了目的地的天氣等)、著陸(迎向未來),簡言之,通往未來也需要打包行李、需要不斷驗證是否有預期落差…但筆者更喜歡用一部流行文化電影《X戰警:未來昔日》的劇情討論《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這本書的概念。

這部2014年推出的超級英雄電影,其中便牽扯到「時光旅行」,其中一段是飾演年輕版X教授-查爾斯的詹姆斯麥艾維因為無法領導剛成形的X戰警而氣餒,此時,意識回到過去的金剛狼(由休傑克曼飾演)提議查爾斯透過讀心能力,讓意識穿越金剛狼,與未來的自己,由派崔克·史都華飾演的年老闆的X教授對話,讓年輕的查爾斯「自己領導自己」,進而拯救了變種人的滅絕宿命…

未來的我與現在的自己,如同前述說明主觀意識上的時間感受,回顧過去的我們肯定會覺得記憶中的時間更加扁平,而經歷過更多的自己就更能看穿過往遭遇的困境在哪裡,所以,只要能跟未來的自己對話,我們就不會對那個還活在未知時空的自己陌生,作者哈爾.赫許菲德提到一項研究:當我們能透過科技的方式看見老化以後的自己時,就有更高的意願替「未來著想」,同樣的道理,也發生在想要透過健身改善體態的人們身上,若使用科技將自己的臉移植到想要的身材之上,並將照片放在顯眼處時,就更能驅動現在的我們為自己的身材負責…

也就是說,未來的形象越具現化的呈現,我們就會對將來的自己越不陌生。

同樣能帶來正向助益的方式,則是透過「寫信給未來的自己」(如時空膠囊)等方式,持續與未來的自己對話,也能拉近自己與未來自己的距離,就算現在提筆寫信給10年後的自己,以及10年後展信閱讀的本人有所落差(甚至根據書中一位作家的親身習慣,往往早已忘記10年前寫下的內容),這種差異仍很有幫助,能夠知道這10年間自己「成為了什麼」、「沒有成為什麼」,讓我們的思考更加成熟,也讓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不斷地對焦,維持「個性的連續性」,這艘在時間之河裡的船就算逐漸不同,卻更清楚航行的最終目的。


 

結語:《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一本時光旅行工具書

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
如果把時間拿走,你的一生中每個時刻都會同時發生,每個過去與未來都是「當下」,你想做什麼?這是楊定一《時間的陷阱》裡提到的觀念,正好也可以用來思考《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這本書最終給我們的啟示,當現在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沒有鴻溝、當書中舉例的「時光旅行」不需要整理行李、買票或坐飛機,門一打開就是未來,具現化的未來自己是否讓你更願意為以後做打算?為什麼拖延發生時不要責備過去的自己?因為這種行為會讓你刻意的分化自己與未來自己的關係(把他當成外人,才會責怪他不是嗎?),本書旨在教導讀者逐步消除過去與現在的代溝…

然而,在書本闔上以前,作者卻貼心的提醒我們:反之亦然。

過度的規劃未來、減少現在的享樂,未必總是最佳的策略。就像我們以為「未來的時間比較多」的錯覺,有些事情,當下不做未來可能也不會完成(就像是住在台北市的我,從來沒上去過101觀景台),因此,自我評估時,也未必每次都要省下一筆錢,讓未來的自己去花費,規劃未來固然重要、活在當下亦有必要,《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不只是分享一個觀點,更是推廣一個更成熟的自我覺察方式,我們都想要更好的明天、那就從現在開始執行吧!但若沒有現在,何來可以規劃的未來?

 

ⓞ延伸閱讀:書評-時間的陷阱:每個人各自的「醒覺」機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姓艾的瑞克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