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人生:讓大腦的四大人格合作無間,當個最棒的自己
Whole Brain Living The Anatomy of Choice and the Four Characters That Drive Our Life
平靜只在一念之間,掌握四大人格特質,當個最棒的自己
作者:吉兒.泰勒
譯者:李穎琦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2022/07/28
本書的作者吉兒·泰勒,本身是一位腦科學家,因為一場中風,左腦功能逐漸喪失,本來以為是不幸的開端,但過程中吉兒卻獲得「分開研究自己腦袋」的機會,她認識自己的右腦人格,又隨著左腦找回功能的階段,了解左腦人格如何影響自己…最後,她歸納出每個人都會有的4個人格,而這項研究成果不僅可以幫讀者找到內心的平安喜樂,更與榮格的四大人格原型不謀而合。
認識4大人格之前,先認識左右腦
曾經,台灣坊間很流行「右腦開發」的書籍,認為如果從孩提階段就鍛鍊右腦,可以培養有別於相對理性的左腦的「創意腦」。我們對右腦的印象大致上的方向也許沒錯(雖然,我們不能保證「右腦開發」的書籍是否真的有效),作者指出:
左腦的神經元以線性的方式運作,右腦神經卻是平行處理器。
兩邊的差別在於,線性的運作方式:當我們接收到想法時,會與另一個想法比較,然後再把比較的結果與下一個比較。而右腦的平行處理器,會一次處理多條資訊並同時顯示在一個單一且複雜的經驗時刻。
左右腦各司其職讓我們得以應付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如果少了左腦,語言、過去與未來、甚至感受不到身體的疆界。左腦讓我們保有「個體」,然而,右腦卻具有並傳承人類集體意識,它與廣大的宇宙連結。
4大人格從何處來?
書中提到的四大人格,分別來自我們的左右腦,它們是:來自左腦的一號、二號人格。以及來自右腦的:三號、四號人格。幾個月前我曾經看過一本叫做《伊雍:自性的現象學研究》,內容是關於榮格如何用宗教、心理學的角度去分隔出各種人格的原型,我只看得懂該書的幾個章節,但《全腦人生》透過更科學、且自身經驗的方式,以4種人格的劃分,剛好也對應著榮格提到的:人格面具、陰影、阿尼姆斯/阿尼瑪和真我(也可翻作「自性」)。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試著理解榮格的想法,我就不一知半解的解釋了。
回到4大人格,簡述的介紹如下:
一號人格,等同人格面具。是用來給他人留下明確印象的。由於一號人格屬於左腦,所以當我們所學的東西越多,左腦就會想依循著脈絡學習更多。一號人格是我們賴以學習新事物的人格。另外,作者透過「職場」舉例,在工作環境裡,一號人格是有條有理、能有效執行工作的人,若此人格在情緒穩定的狀況下,它會表現溫和。但如果有更深的左腦情緒出現(二號人格),則會轉為強硬派。
二號人格,來自我們的「爬蟲腦」,就是較原始的大腦。二號人格在乎的是「生存」,因此,由它來掌控我們的生心理健康。也因為這號人格的特性,它更容易關注現實生活中的威脅,二號人格也符合榮格描述的「陰影」,它們是我們未知的黑暗面,在深處,甚至可能代表著過往的創傷,它像是一種防衛機制,因此身邊若有人好鬥逞兇、見不得別人好,那可能就是二號人格上線的徵兆。不過,它也像是一個強大的守護神,因為它就像是內心的警報器,還可以提升情緒深度,創造成長的潛力。
三號人格,套用榮格的阿尼瑪/阿尼姆斯,其實指的是男性心中的女性、女性心中的男性角色。一言以蔽之的話,我會說三號人格代表的就是「當下」,它享受現在的知覺及感受,作者描述:它存在宇宙流的的層次,且若我們的左腦無時無刻關注外在環境的話,右腦的意識就像在左腦焦點以外的背景中流動,它屬於一種無意識的維度。介紹到三號人格時,作者也特別講述了左右腦的差異:
“…我們自覺孤獨一人時,是因為左腦有孤獨的感知、感覺與體驗。不過,我們若放開依附於外在現實的人與物,就會回到宇宙流的意識中,體驗到感恩和喜悅。”
四號人格,它是榮格提到的「自性」,屬於無意識與意識的整體總和。在這個人格裡,我們會充滿感恩、彷彿全知全能,感受得到宇宙能量的流動,好像可以感知到萬物,此時,我們就像是與周遭的一切享有相同的意識,你在意識裡,意識也在你的身體裡。你可以感受到自己既是宇宙中心,又是一顆塵埃。
四號人格會視情況出現,每個人格都具存在必要
書中舉出許多的例子,內容包含:職場、醫病關係、愛情、一個世代的觀點(書中提到每個世代的人,如何共同乘載著那個時代所代表的記憶、人格,以及整個世代的人格如何發展出那個世代的普世價值,關於這點也是相當精彩,想了解更多除了閱讀本書,也可以看《行銷5.0》一書提到「五代同堂」的觀念)。為了加深自己對於四個人格的理解,我這裡也根據自己的想法寫下四大人格在同一件事情下作用的狀況:
上路跑步吧!四個人格如何協同作用
以早上六點起床晨跑為例吧!規劃每天的跑步目標,會是我的一號人格上線,它喜歡規律、愛好秩序,所以,當它規劃我得每天至少跑多遠、早上起來要跑步時,是它的主意。然而,早上根本就起不來!當我躺在床上思考要不要放棄時,腦海有個聲音跟我說,不如就去試試吧!去跑,跑不起來就算了!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這時,或許就是我的三號人格在鼓舞,於是,我上路了。
一步一步跑,一號人格感覺穩定輸出,但跑到幾十分鐘後,我開始覺得腳痠、胸悶,甚至覺得自己跑不完了,喘不過去感覺要死了…二號人格出來了!它開始擔心沒吃早餐的我會不會猝死,這種想像若放任其擴大,我肯定會被自己嚇死。於是我告訴自己,不如撐一下吧!先以下一個路燈的位置為目標、再換下一個,或者偷瞄一下旁邊的人怎麼跑,學看看會不會比較省力,恩!三號人格又回來了。
後來,即使我已經跑到沒力,甚至停下來了,我卻堅持要再走個兩公里,因為墨守成規的一號人格需要達成自訂的目標,走著走著,我又小跑了一下,覺得累了就停、還有力氣就跑,我看著太陽掛在天上、綠葉與藍天襯出美好的早晨,此時我似乎不在意跑多快、跑多遠了,我看見路人時微笑、呼吸時感受存在的喜悅,四號人格此時帶著感恩的心出現。
人格也許不會出現在你想出現的時候,要如何召喚它?
我自覺早在閱讀本書以前,就隱約感受到這四個人格的存在,但我不知道它們各自是誰、什麼時候到來,我也不知道其他人內心也住著相同的四個人格。最後,我不明瞭為什麼有時我感受到自己的豁達,有時卻又小心眼和幼稚,我不知道別人強硬派的一號人格、具有防禦性的二號人格,都有可能會啟動我的對應機制,讓我變成同樣情緒高漲的人格,而不是充滿感恩的四號人格。
因此,《全腦人生》一步步的教導讀者的,不只是「認出人格」,我們可以幫這些人格取名字,像是面對老朋友一般,當它們出現時試著與這些人格打招呼,然後,定期的召開「大腦會議」,讓四個人格坐下來好好討論怎麼應對眼前的狀況。不過,正在氣頭上、正在情緒上的我們,怎麼可能冷靜開會呢?
作者提出「Brain」法則,這包含了五個步驟:
- Breathe呼吸,深吸一口氣,按下暫停,讓情緒暫時中斷,焦點回到自己的感受。
- Recognize體認,認出當下是哪個人格在運作。
- Appreciate欣賞,不要責怪那個人格,應該要感激它們陪伴你。
- Inquire探問內在,此時,請大家坐下來開會,規劃下一步。
- Navigate釐清新的現狀,享受四個人格通力合作,發揮最大實力。
深入的內容,可以閱讀《全腦人生》一書,但回到如何按下暫停,作者表示,大約90秒的時間,我們的情緒可以獲得控制,所以,未來遇到什麼難以克服的難關,先冷靜90秒吧!
結語:打造全腦人生,運用四大人格,生活便處處充滿喜悅與感恩
作者吉兒·泰勒不僅用自身的故事分享四個人格如何轉換,書中也充滿智慧的文句,好幾段話都讓人思考玩味。不僅是她中風的經歷、作者誠實的分享年幼時家庭的關係、母親的教養,以及至親、摯友離開時的當下情緒,我很喜歡作者透過人格的差異,告訴讀者的觀點:
我們遭遇的所有事情,可能會造成創傷(二號人格),但也可能會創造美滿(四號人格),一切端看哪個人格主導,我們的情緒是如此強大,它可以執著、甚至綁架我們的一生。卻也可以在轉念間,感受到宇宙的流動,創造無限的喜悅與感恩。跟著作者一起覺察吧!一起打造全腦人生。
ⓞ延伸閱讀:書評-《決勝視角》:視角轉換、利用盲點,讓目標事半功倍
ⓞ延伸閱讀:書評-《改變現在的你,迎向未來的你》:也許幸福與快樂,都歸因於與未來的自己對話
ⓞ延伸閱讀:影評-《腦筋急轉彎2》:擁抱所有記憶,才能成就完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