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撞到外星人》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本片雖然已經是2011年上映的電影!但近期因為Netflix的上架,讓我有機會完整重溫先前每次在電視台轉到都會不小心看完的科幻喜劇…
在Netflix上觀看《我們撞到外星人》請點我
《我們撞到外星人》電影預告
《我們撞到外星人》裡的演員以及客串角色們
本片的兩位主要演員,早已經不是第一次搭檔喜劇。在本片以前,兩位演員已經與同樣來自英國的導演艾德格萊特,合演過惡搞主流文化的《活人牲吃》、《終棘警探》(兩部電影接可以在Netflix上看到),加上之後的《世芥末日》,這三部互不相關的電影後被稱為「血腥冰淇淋三部曲」,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自行查閱…
簡單來說,兩位主角在《我們撞到外星人》以前,已經有多搭檔經驗,彼此之間的火花跟互動也都自然流露,這次的合作雖然沒有三部曲音樂性極強的特色(畢竟是不同導演),但本片的編劇是兩位演員合編,也不難看出兩位搭檔時特有的笑點。
賽門佩吉和尼克佛洛斯特
雖然我對後者的了解不深,僅知道他多次跟賽門佩吉搭檔演出喜劇,尼克佛洛斯特自己參與的演出倒是沒特別有印象。但是,賽門佩吉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位英國演員在好萊塢的能見度較高,不僅成了《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固定班底(也是團隊喜劇擔當),也在一些商業電影如《星際爭霸戰》演出、在《一級玩家》等片客串。
賽門佩吉這位演員也曾擔任一些電影的主角,曾在ptt上有人用一句話分享這位演員,我認為極為貼切:賽門佩吉主演的電影通常都不差。這倒是,也許天生的喜劇氣質,這位演員主演的《尋找幸福的15種方式》、《求愛馬拉松》,都是喜劇類型電影,但兩部片都給人一種他很輕鬆卻演出很豐滿的情緒,如果你說「喜劇片為什麼要有豐滿的情緒」?確實在單純的白爛喜劇裡也非必要條件,但當一部電影的「喜劇」更重要是在「幽默」、「詼諧」時,演技就是讓角色立體、讓笑話能說到位的關鍵。
《我們撞到外星人》裡的演員們
也許,是兩位身兼編劇的演員的意思,除了主演以外,本片出現的許多演員都是好萊塢電影的常客,有些也具備喜劇底子,以飾演追蹤保羅一行人的探員傑森貝特曼為例,他就曾出演過《老闆不是人》系列、以及《遊戲夜殺必死》等白爛喜劇,這次板起臉孔來搞笑,假正經的感覺也製造不少笑點。同樣是追蹤主角們的另外兩位警探,一位是比爾哈德,曾是美國喜劇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固定班底(後來嘗試恐怖類型電影《牠:第二章》演出飽受好評)、一位喬·洛·特魯格里奧,則是在荒唐分局裡飾演波伊爾的演員…
而說到週六夜現場,本片因信仰瓦解後重新相信「達爾文進化論」的克莉絲汀.薇格,也曾是固定班底,對於各種不同喜劇情境的演出及呈現也不陌生。就連本片裡其他「較爲正經」的角色其實也有喜劇演出的經驗,如布萊絲·丹娜,就在班史提勒的《門當父不對》系列裡演出岳母的角色…
有了「血腥冰淇淋三部曲」的默契搭檔、更有一票對喜劇掌握度高的演員,《我們撞到外星人》拿了滿手好牌,卻用簡單公路電影的形式,讓故事收整成一條明確的主線,一路又笑、又鬧、又有趣,結尾還有一點點的溫馨,而我還沒提到那些「客串」的角色呢!
《我們撞到外星人》還有哪些客串角色
雖然也是主演,但只獻聲不露臉、飾演保羅的是美國喜劇演員塞斯羅根,我很意外他在本片的配音趨向保守,沒有他慣有的沙啞笑聲,這位演員不消多說,曾經跟周杰倫合演《青蜂俠》、以及與詹姆斯法蘭科(後來因性醜聞而斷絕關係)一同主演的多部喜劇,台灣影迷應該不陌生。
另一個第一次看會讓人驚喜的角色,大概就是飾演幕後首腦的雪歌妮薇佛,她則因《異形》系列而被稱為「異形女王」的美國女演員。還有一些眼熟的客串,例如出演餐館老闆的珍.林奇,就曾演出《歡樂合唱團》等作品…這部電影更找來金獎大導「史蒂芬史匹柏」聲演,電影也沒打算遮掩,因為這位導演就是打給保羅詢問要怎麼拍出「好看的《E.T.外星人》電影」…
說了那麼多,都還沒介紹到電影,如果這些演員都不認識,電影會不會就不好看了呢?當然不會,但就像是片中有一些諧音梗一樣,之所以花了大半力氣介紹裡面的角色及其演員,是想要說這部電影真正「核心的意義」是什麼。
《我們撞到外星人》是用次文化「極客」的角度看見主流文化
「極客」(Geek)是在說明一群不善社交但可能具有某種專長的群體,你可以想像成熱愛電腦程式的工程師,或者是如片中喜愛科幻元素、醉心與外星人接觸卻無法與人好好交談的宅宅們,兩位主角坐了趟飛機、包了台高級露營車,只為了參加漫畫盛會「Comic Con」以及朝聖只有科幻迷才能理解的「51區景點」,他們的收入應該不差,卻好像與人群格格不入,連在餐館裡面喝杯飲料都會惹怒別人…
賽門佩吉與尼克佛洛斯特的肢體語言、惺惺相惜的演出讓人覺得可愛,但換個角度看待片中的角色,他們其實飽受歧視跟偏見,儘管觀眾不會覺得他們被冒犯,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們也不是這種人、之二則是他們有彼此的互相諒解。電影中,賽門與尼克坦承:
這是我這輩子最快樂的一趟旅行。
講出來實在有些「基」情四射,儘管我們都知道這兩個人並不是「基友」(儘管片中也是被人類、外星人誤會),然後觀眾在回想這趟「公路之旅」,在沒有外星人保羅的加持下,他們過得真的開心嗎?好像還真的是…去餐館點一杯幼稚的飲料、買一張貼紙、去漫畫盛會見喜歡的作者並遠端合照(對方卻投射出不耐煩)、所到之地都是一片荒漠,兩個人卻可以辦成怪物玩的意猶未盡,是不是這世界上最棒的旅行,並不是你去了哪裡?而是你跟著志同道合的哪個人,玩的盡興?
回到名為「保羅」,滿嘴粗俗的外星人身上。這個「充滿智慧」的外星人,事實上就像是主流文化的縮影,它當然代表著主流!因為從塞斯羅根的口音中我們知道,現今所有外星人的長相,都是源自於他!我們基本上把他的臉放在各種商品上販售,而最明顯與「主流商業文化」的連結,正是那通看似「梗」的:史蒂芬史匹柏致電保羅詢問「電影怎麼拍」,如果你看過史蒂芬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也對這部電影的製作與發行略通一二,就會知道這位導演如何讓這部電影的logo變成標誌性的商品,以至於影響到千千萬萬的影迷(我正是其中一位)…
如果,你認得雪歌妮薇佛的臉,那這也是另一個證明,因為將她在《異形》系列「雷普莉」一角推上商業高峰的《異形2》,也是一個號稱「商業電影之王」的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執導過《鐵達尼號》、《阿凡達》,事實上,本片也在台詞裡開了《鐵達尼號》的玩笑,就在男主角畫了上圖的卡通插畫時)。如果你在觀看《我們撞到外星人》時,會有一種從沙發上跳起來表示:我知道這是誰!我了解這個梗!的感覺,那正證明你對這些商業文化有所共鳴。
所以,極客文化與主流商業文化真的毫無關係嗎?被排擠的少數族群,難道就不是催生這些影史經典的推手嗎?當然,我不覺得本片有必要超譯成「對於極客文化還是主流文化的分析」之類的程度,但某些層面上,它確實說明了,無論是哪一類人、極客還是一般人,只要「相信」,就會有回報,無論你相信的是「友誼」、「信仰」還是「外星人」。
《我們撞到外星人》之我要相信
你相信外星人嗎?還是你相信什麼?本片「大事化小」的把「第三類接觸」變成好像是一個長得像外星人的生物,用嘴砲的方式、用實際的行動證明:為什麼外星人是外星人。片中有一段有趣的爭論,是本該要躲好的保羅,因為實在受不了從小被灌輸信仰的露絲高談闊論「進化不存在」而憤怒現身,這種「信仰之爭」其實不單發生在「外星人與人類」,它幾乎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撞到外星人》有一隻真的外星人可以拿出來「贏得論證」,這種大快人心的時刻,可不是時刻都有,然而,即便如此,片中仍有執迷不悟的角色,就算在看到外星人展現高科技時,也只願意相信這是「上帝顯靈」,但有關係嗎?似乎也沒什麼毛病…
以理性面對保羅的,則是暗中幫助保羅的佐爾,有趣的是,他知道外星人的存在,卻反而對於科幻極客的文化一竅不通,他不懂什麼是ComicCon、不了解極客最愛的偶像,也似乎不感興趣。
而片頭的小女孩、成了片尾的老婦人,她代表的則是如宗教信仰的反面,她深信自己看見外星人,卻成了其他人的笑柄,最終,保羅也帶她到另一個世界,當作是此生被誤解的賠償,這怎麼聽起來,也像是進入某種地球以外的永生?換言之,也許這確實也是某種類似宗教的救贖?
然後,焦點再回到兩位主角身上,科幻極客的一生也充滿異樣眼光,但環顧ComicCon裡的每一個人、榮耀登台獲獎的兩位,也因為信其所愛而獲得幸福,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使電影用兩個非主流的角色當作開端,最終,它仍然收攏成每一個人對於信仰、對於所信之物的反應與投入,只要相信,就能幸福。
結語:《我們撞到外星人》是一部有別以往、高明且溫暖的公路電影
我印象中的公路電影,總要有一些人因為某個目的而出發,途中一定得發生意料之外的事情,然後片尾可能會讓觀眾思考:也許目的未必重要、沿途的風景以及陪伴的人們才是重點。《我們撞到外星人》始於一個「一般人難以理解」的科幻極客朝聖之旅、遭遇到超級誇張的意外:遇到外星人、最後,他們的目的成了「送保羅回去」,看起來照著既有公式進行,但兩位宅宅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體驗,因為「送保羅回去」與「科幻朝聖」,基本上是同一件事,這是何等幸福!
編劇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讓這段旅程從少數人的角度、演變成多數人可以體會的感受,而片中其他「正常人」角色對於意外之物的互動,也讓觀眾會心一笑,我認為厲害的電影劇本,不特別說大道理,卻會讓觀眾思考每一個拋出來的梗背後代表的意義,就如同少數極客文化及主流文化的差異,就是潛藏在故事底下的暗線:
其實,「文化」一直都是一種「約定成俗」的概念,主流與非主流從來沒有明確的界線,但我們卻能明顯感受「哪些人很怪」,就像是片中的主角與相對應的其他人。另一方面,從「科幻極客」的角度,觀眾也能看到「程度之別」,就如科幻作家其實也不想與仰慕自己的極客有牽連(當然,後面發現對方紅了又想裝熟)。
同樣的「約定成俗」,當每一個人看到「三個奶頭」的插畫時(事實上,沒記錯的話,三個奶頭的女人曾出現在科幻名片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1990年《魔鬼總動員》,2012年翻拍成《攔截記憶碼》由柯林法洛主演,所以又是一個致敬)都表現出「讚喔!」的反應,但當另一個也是極客的探員說:「為什麼不畫四個奶頭?」時,兩位主角的反應卻是:「那也太變態了!」好像「奶頭數」也是大家莫名之中都知道最多要幾個的規則。
電影把討論留在「事物本身」但演員的演繹及角色的反應卻是文化級別的差異,這也是為什麼本片的介紹我一定得先從演員本身開始介紹、又必須要提到片中有多少商業電影的引用。因為這正是電影下足功夫的原因,甚至於,觀眾都可以花時間思考為什麼這兩個極客那麼像「極客」,我相信任何電影的開頭都應該讓觀眾以主角的立場出發,在隨著結局迎來時給出每個人心中各自的結論,有別於「扮醜就代表宅男」的方式,賽門佩吉和尼克佛洛斯特確實從裡到外都像是個宅宅。
至於電影真正的主角「保羅」,一開始我們認為他只是一個有著外星人外觀、骨子裡卻像個嘻皮,但電影到了中後期,我們發現它代表的其實是打破主流、非主流的界線,說著兩邊的語言、真正具有大智慧,卻操著一口「狗屎尿屁」的高智能生物,更何況誰知道人類與外星人的相遇會是如何呢?唯一知道的是:那肯定是一場意料之外的體驗。
而《我們撞到外星人》也確實真的成了觀眾意料之外的第三類接觸。
延伸閱讀-《血腥冰淇淋》導演作品!
ⓞ延伸閱讀:影評-玩命再劫Baby 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