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黎明》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近年好萊塢不乏電玩改編電影,有兒童導向的《音速小子》、有殭屍動作片《惡靈古堡》系列,想想好像單純恐怖遊戲改編的電影並不多?除了《直到黎明》,《沉默之丘》是另一部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中的電影,不過我看的恐怖片少、玩的恐怖遊戲就更少了,因此,介紹本片時我不會提到遊戲,單就電影本身的評論...
《直到黎明》電影預告
《直到黎明》當你一但接受它的設定後...
觀看本片時,第一直覺想到的電影是《詭屋》,當年這部讓克里斯漢斯沃早早就領便當的科幻恐怖片可是收穫不少正面評價,它讓恐怖片迷叫的出名字的經典鬼怪一口氣全上,透過一種惡趣的方式去暗喻眼前追求刺激的觀眾就是片中的神魔,年輕男女的冒險加上彩蛋滿滿的設計,幾乎可以說是恐怖片的「跨界合作」。《直到黎明》的開頭充滿既視感,雖然很像《詭屋》但哪一部恐怖片不是到了一個與世隔絕之地?只是觀眾預期本片也會有滿滿充滿惡意的機關,不知不覺就會將兩部電影聯想在一起。
當第一個靈異現象開始之後,《直到黎明》的「電玩血統」也逐步顯現出來,有幾個鏡頭好像電影裡的過場動畫,幾個道具擺放的位置也像極了第一人稱視角的電玩遊戲,坦白說,這部電影在前期的設定完全合我的胃口,它就像一場解謎遊戲,可以是第一人稱的電玩、也可以說像是要從手邊線索了解規則的密室脫逃,令人欣慰的是,本片並沒有太多解釋性的對白,觀眾跟片中角色一起摸不著頭緒,然後我們也像主角群一樣,逐步開始接受它的設定,一步步走進不斷輪迴的死亡深淵裡...
《直到黎明》的角色們都是真正的冒險者
另一個我喜愛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裡面的角色雖然長得都是典型的「蠢年輕人樣」,就是觀眾會預期他們在叢林裡尖叫竄逃結果被一斧砍穿腦袋、無力反抗的可憐蟲,但《直到黎明》的年輕人們可真不簡單,在第一個晚上遇到面具殺手時,就有人敢拿椅子砸對方的頭、有人決定拿刀自衛,也許得歸功於「電玩改編」?讓本片的角色在對抗邪惡時的反應異常淡定,而也因為角色「積極地找尋反抗的方式」,觀眾可期待看到不同的死法,其中,最惡趣的大概就是喝水會爆炸了吧!雖然不確定是否真的是電玩的設定,但這項特性竟然也成了最後主角逃出生天的關鍵...(雖然有點蠢就是了)。
在看這部電影以前,曾看到有人評論《直到黎明》內的死法單調,中間過於沉悶。但我必須以一個膽小業餘影評的身份分享,我認為它的表現其實已經相當不錯,甚至,我感覺導演是有「意識地」在改變整部電影嚇人方式的走向,最一開始的死亡是符合B級片類型的血腥暴力,到了中後期,死亡開始變成單純的「跳嚇(Jump Scar)」,雖然聽起來很廉價,但當劇情「難免還是要推演」時,我認為把恐怖成分變成最不重要的追逐戲碼是必要的犧牲(當然,也可能我為自己的膽小找開脫的藉口),不過,後面的鬼怪以「溫迪哥」為主之後,《直到黎明》也確實變成了《活人生吃》類型的殭屍片,也許就在這個時候,本片終於惹怒了玩過遊戲的觀眾,認為它少了遊戲的精彩,但對我來說,簡單的設定、主角們的冒險旅程,才是我期待能完整收線的結局。
結語:《直到黎明》在各路「前輩」面前,交出了一張寫完的考卷
或許幾天前看了《恐懼大街:舞會王后》太過不滿,我對《直到黎明》的喜愛甚至比預期的還要來的高,尤其它有意識的自清自己與其他「前輩電影們」的異同,它不是《詭屋》、不是《13號星期五》或其他虐殺片,不斷復活過著同一天的設定也不是《忌日快樂》或《今天暫時停止》,不知為何,當這些似曾相似畫面讓我們聯想到相應的電影時,本片好像就做一了些小動作澄清:我們很像,但我不一樣!我是《直到黎明》同名電玩改編的電影!
而最後主角很罕見的「全員歡樂脫逃」,讓電影的調性不像它畫面呈現得如此黑暗,而黎明到來以後伴隨著下一批遊客的到來,是常見的伏筆,但因為《直到黎明》未交代清楚的故事背景,就像電影的輪迴一樣,只要票房夠好應該就會再拍下一集,也許等到下一部出現,《直到黎明》就真正會了無新意,但對一個沒玩過遊戲的觀眾來說,一旦決定接受它的設定以後,好就好在沒人跟我說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