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號稱是女兵日記走紅的本土女星「劉香慈」從影以來「最大尺度」的演出,《乳房》這部電影探討的是一名患有乳癌的年輕女性,如何走出陰霾。
《乳房》這部電影,在開頭就先下了一劑猛藥,我們看見面容憔悴的劉香慈,將一頭美美的長髮剪掉,然後再將剩下的頭髮,一併「擼」掉…,雖然身為一個男性,但好歹也曾經歷過當役男的一年時光,看到擼掉的頭髮不免也會感到一陣心疼,更別提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年輕女性,同時,雖然對劉香慈過往演出的角色相當陌生,但這場戲中不難看出演員一定程度的戲劇底子,情緒轉折自然,從不捨到難受、難受到痛哭失聲,可圈可點。
然後電影開始走下坡…
畫面回到了剃頭前的某個時間點,也就是整起故事的開端,片中劉香慈的角色是一名保險業務員,而後會邂逅的男性,則是一名房屋仲介,同樣身為「業務」的設計並不突兀,畢竟這是個業務滿街跑的台灣現況,劇情設定合情合理。然而,接下來的角色對白、配角深度、故事場景、甚至其他想要談論的議題,卻一直有種與現況格格不入的感覺,以下是歸納出的幾個「重點」:
對白/走位/剪接
這部電影在某些時刻的走位,看得出導演的用心,試著呈現出左右對稱、角色對立等等的心思,但心思太明顯、畫面也取得不夠精確,這讓走位顯得相當不自然,明明是一部人物可以輕鬆「進出鏡頭」的電影,卻好像變成了某種「擺拍」,給人一種硬是把角色塞在這個鏡頭裡、又硬是搬出去的感覺。另外,戲劇化的對白也加速了觀眾出戲的速度,角色的抑揚頓挫太過刻意,即便導演曾表示自己刻意設計了「日常化的對白」,但這種表達方式,卻一點也不日常,搭配不太自然的演員走位,整部電影給人一種正在看「舞台劇」的錯覺,更有甚者,隨著各場景之間難以串連的剪接,這齣「舞台劇」,更像「鄉土劇」。
演員/故事/導演
根據我非常不專業的評論,我總認為,故事是否好看,其實跟故事的好壞沒有絕對關係,是跟說故事的人息息相關。這部電影說故事的人就是「導演」,即便影片播映結束後,導演一再強調故事的核心概念以及真實性,但呈現出的電影卻有些心不在焉,或者該說「放錯重點」。
例如:1.本片「沒有任何一個重要配角」,無論是男主還是女主,他們身邊的角色深度都相當平板,無論是他們最好的朋友、還是親密愛人,都是一樣,這讓這兩位「業務」的生活看起來比我這種邊緣人還要孤單以及缺乏交際應酬,如果導演不是因為聘請演員會有的成本問題(顯然不是,因為很多客串並非素人),就是在編排上沒有用心,或者是說,他使用了「八點黨」的角色介紹:流水帳式的進來,又流出去,反正本土劇的角色下集隨時都會出現,但電影以及坐在戲院的觀眾卻無法接受這種形式。2.劇情缺陷,本片還有一些很嚴重的劇情缺陷,像是「剃髮」的片段發生在確診為乳癌之前,讓人不禁納悶女主角是否過份悲觀,在還不到化療的階段就先認份了?其他缺陷則是跟演員的神情有關,例如發現兩個人的客戶重疊時毫無驚訝、女主角2個星期內不斷換髮型(假髮),常辦女裝反串的男主角卻不覺有異樣等等…有些太不自然的地方,也許是演技,但更多的可能就是本身設定不合常理,讓人怎麼看怎麼怪。3.雜訊太多,第三點就是筆者所謂的「放錯重點」,本片要討論的議題很多,有癌症、同志議題、愛情的定義、台灣的高房價、熟齡女子的生涯規劃等,這些話題交給有經驗的導演也不見得能夠同時處理,更別提《乳房》這個初啼之作,許多主題最後濃縮成:一個畫面、一句對白、一個說到一半的故事等…,可惜了《乳房》這個具有衝擊以及話題的命名。
置入性行銷
如果只有上述的東西,那電影其實尚可被挑嘴的觀眾接受,但「置入」卻像壓倒駱駝最後的稻草(好啦!挑嘴的觀眾跟駱駝都是我)。與其說本片有許多「放錯重點」,不如說有些被模糊的焦點,根本是商業介入造成的。舉例來說:不段出現的統一布丁、牛肉乾條,還有鉅細靡遺的保險名稱、理賠規則、房仲抽成等等…都讓人不禁納悶這到底是哪些公司贊助了這部電影,也許這樣的置入在觀影的時刻確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卻一竿子打翻了所有探討「乳癌」議題應該要有的一絲感動。儘管,礙於成本或其他考量,不難理解導演需要各界的協助,但這種粗劣的置入方式,仍然讓人懷疑導演是否有最低限度的堅持?
結語
本片無論是想藉著「劉香慈」還是《乳房》這部片名挑起話題之作、還是以探討癌症為主題來喚起健康意識,都未能達到如期效果。倒是片中調亮的畫面跟片尾的劇照、以及台北101的縮時攝影,很有攝影展的感覺,劉香慈很美、台北很美、生活在裡頭努力奮鬥的人們也很美,電影卻差了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