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iLORbvlHhDYfMpaXAfK-1955x2792.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昨天終於看完了傳說中的《寄生上流》,跟我在觀影前接收到的訊息有點不一樣,我並沒有感受到推薦這部電影的朋友口中說的「相當震撼」,也許是期望過大,我反而覺得電影走勢有些零散,不過,可以想像本片備受推崇的原因,這種刻意挑逗社會貧富差距、道德邊界的電影總不乏好討論的話題...

film_20190517021.jpg

何謂《寄生上流》
電影的概念簡單直白,片名說明了一切,台灣翻譯《寄生上流》英文片名就是「Parasite(寄生蟲)」。換句話說,本片道出的主角一家人,住在半地下室的房屋裡,過著貧苦困難的生活,就好像是社會的寄生蟲,又或者當他們親門踏戶走到有錢的朴社長家時這種依附共存的關係,本片其中一個場景,媽媽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我們就像是蟑螂一樣,只有燈關起來之後才趕出來狂歡,其他時候都隱身黑暗,其實算是道盡了本片中「貧窮」一家的無奈,他們最終也是這個社會裡的蟑螂,在高級住宅裡生活著卻永遠見不得光(尤其本片「另一個」寄生朴社長家的夫妻跟後來「爸爸」的處境,更是說明猶如害蟲一般的生存方式)。

其實「寄生」這個意象形容的非常到位,本片最佳的隱喻也正是如此。此外,本片中看似現實但又抽象的另一個概念:「味道」,也算是一個很好的鋪陳。觀眾可以感受到,即便再怎麼努力這家人就是見不得光、無論再怎麼遮掩全家人都還是散發著揮之不去的窮酸氣味(霉味),而這個氣味最終竟也演變成貧富對立的導火線,在生死之際,因為男主人的一個不經意的動作,讓假扮成「金司機」的爸爸理智斷了線,社會底層的人禁不起嫌棄因而起了殺機。

形容到這裡,不難看出這部電影述說著社會底層與貧富差距懸殊所造成的悲歌,也因為這個原因,我相信推薦給我的人大概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內心久久不能自已。我不能否認導演的意圖明確,也看得出他欲激起觀眾內心餘波盪漾的動機,但我認為導演除了「意念」清楚外,本片的劇情走勢人物鋪排,都大幅度地降低了本片應該要給我的衝擊,以至於看完電影比較像是抓癢,而且還抓不到癢處。

film_20190517025.jpg

劇情進展太快、過場人物太雜
不知道是導演趕時間(為了後面的故事),還是為了要表現出「寄生蟲」依附宿主的迅速,本片開始大約不到10分鐘,貧窮的金家一家人幾乎全都進到朴社長家裡來了,其實看到這裡,我內心有兩個不同的聲音,一來是充滿無限佩服、欣賞他們的精心巧詐、不擇手段,一來卻充滿擔憂,因為片長兩個小時多一點,前10分鐘就演完了我預期的80%,後面的劇情走向難以想像...,然而這應該要是「好事」,在奈沙馬蘭的《靈異第六感》裡說過:一部好的電影或者是一個好的故事,「難以預期的轉折」會是最大的亮點,觀眾的「不確定性」很好操弄,但《寄生上流》的導演卻沒處理好...

首先,過場人物。從推薦金家長子進來的那位「大學生」到前管家阿姨跟她的老公,這些人的背後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大學生回來之後看到自己的哥們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心情?前管家夫婦與金家的恐怖平衡,都是可以大書特書的「支線任務」,另外當然還有朴家的故事、金家的故事...這些過場人物也許「一點都不重要」,但在導演如果要鋪陳電影的背景深度時,卻不可或缺,否則故事會很像流水帳一樣,這個來、那個走,沒有「情緒堆疊」,就很難看出龐大的貧富差距背後「真正的原因」,而這個原因正是我接著要提的本片沒有衝擊到我的關鍵之一。

film_20190517023.jpg

有錢有錢,但窮為什麼窮?
本片主要刻畫貧窮的金家,但觀眾卻了解有錢的朴家較多,朴太太不食人間煙火的單純、朴社長則是科技公司的有力人士、朴家大女兒是情竇初開的高中女孩、小兒子則有些過動。反觀金家,我們卻不知道什麼...兒子重考四次,剛好是個稱職的家教老師,但為什麼非首爾大學不念?是為了獎學金?讓人不甚理解。大女兒美術一百分,photoshop修圖也難不倒她,但卻沒有學校念也沒有工作?爸爸媽媽好似過著做家庭代工的生活,但兩人過去的工作經驗豐富,又是為了什麼變成打零工的日子?本片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就是金家人並不只是「厚顏無恥」,而是各個身懷絕技,但卻沒有一個人有能力在韓國當代社會找到一份穩定收入的工作?我的一個朋友說:「本片是寫實的描寫了社會的殘酷。」但稍微認真思考一下,會發現這樣的人物設定是「不切實際」的,當然,你也可以解釋成這一家人就是好吃懶做,他們要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例如「寄生」)來維持基本生存,行!說得通,但下一個問題就來了...

film_20190517024.jpg

寄生:一種片利共生的關係
回到「寄生」二字,在自然環境中「共生」有分兩種,一種是「互利共生」也就是宿主跟與之共生的物種關係是互相幫忙。一種是「片利共生」,也就是宿主與寄生者的關係是只有一方獲利,最終在宿主死亡或寄生轉移之後離開宿主,既然金家一家「寄生」了朴家,那他們就成了一隻牛背上吸血的水蛭,偷偷摸摸地把資源一點一滴得到手,但故事在「前管家」回來時被模糊了焦點,一瞬間成了兩派蟑螂的主權爭奪戰,那一刻間「宿主」被消失了,本片的大主題也被拉走了一些,一直到後來朴家夫婦在沙發床上的親熱時,口中說的「毒品」、「奇怪的性癖好」...,又讓焦點更模糊了一些,看得出來導演意圖用這些對白暗示豪門生活其實也不僅有表面的光鮮亮麗,但這樣的鋪排其實多餘,宿主的「單純愚蠢」是必要的,但他們見不得光的生活卻不該被提到,導演意圖將「富有人家」的道德感拉到下流社會差不多的水平(就像是導演試著描述金家其實「各個身懷絕技」且「其實內心都不壞」這件事)反而丟失了一個社會,兩種極端階級的「對立感」。

應該要取消雜訊
其實我認為這部電影會給我這個感覺,還有一個原因是我無法看出導演的「想法」,可以感受到導演想了很多,但卻說了很少,本片開始到結束前埋了無數的伏筆:金家長女用手機拍下自己的爸爸跟弟弟拍下的手機畫面(本來以為會成為未來險些穿幫的伏筆)、金家長子受朋友之託去家教(本來以為回來會揭穿金家)、朴家小兒子一歲的時候受到創傷(後來用一個很無聊的原因收尾)、前管家丈夫的摩爾斯電碼被朴家小兒子看到(沒解釋後來怎麼了)、金家長女假扮成顧問公司的人和朴家拿了所有隱密的資料(本以為會變成金家翻身的方法之一)...。這些雜訊讓身為觀眾的我,一直以為會成為片尾的一個大爆點,但看到結局時,卻好像看《權力遊戲第八季》一樣,只是一個程咬金把故事草草的砍了,最後丟一個充滿幻想(是劇中角色幻想,不是給觀眾幻想)的結局,讓我不禁猜想,導演是不是在拍片時其實也預設了不少結局的可能性,但最後只採用了一個他認為可能是最震撼或者是最發人想像的結尾?若是這樣也不成問題,但別把那些想法拍出來啊!與其留下那些不了了之的伏筆,還不如多花點力氣去刻畫角色之間的差異,不是嗎?

film_20190517022.jpg

結語
看完本片,我不知道要同情金家還是朴家,金家錯在沈不住氣,身為「寄生蟲」他們還不是一個很稱職的害蟲,他們的軟弱(指針對前管家夫婦)讓他們失了一個女兒,被人看不起的想法則讓他們殺了宿主。而朴家錯在太笨,這不用說,但好像也沒什麼值得難過,畢竟女兒差點被騙走,詐騙集團一家有本事一點還可以勾引男主人或者是奪下房產之類的,最終換來死掉一個父親,好像也正是一個機會大徹大悟。不過,最後寫完這篇影評,看了自己下的結論,讓我想起有另一位朋友曾經推薦我一本書,關於為什麼窮人會窮,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不過很諷刺的後來她靠這本書翻身了),那本書看到一半我就放棄了,因為我只看見滿滿的為自己找的各種理由。隱隱約約,在看《寄生上流》時我也感受到自己一樣的情緒,好多次我都認為金家一家人其實還真的能靠著有錢人家晉升上流,怎麼就這麼短視近利?得意忘形了呢?不過寫到這裡,是否也代表著我其實過著沒有必要擔心三餐溫飽的環境,永遠不可能看見透明但存在的貧富差距,呢?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