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5BODQ0ZWEzNTQtODI3Yi00MjQyLWI2OGYtZDU5YzFiNjkxYWFjXkEyXkFqcGdeQXVyMTA4NjE0NjEy._V1_.jpg

個人評分:★★★★(★1分、☆0.5分,滿分5分)

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看到克里斯汀貝爾,就知道那部電影是品質保證。而《賽道狂人》正是由他與麥特戴蒙領銜主演,但有礙電影屬於「傳記類」,容易因為對故事本身的歷史背景不熟而提不起興趣,因此我一直遲遲未花時間去看它,直到有天,在Fox Movie轉到了這部電影,只看了後半段,看到正在狂飆的克里斯汀貝爾    (飾演賽車手肯·邁爾斯),不知為何減慢的速度,貝爾那張五味雜陳的臉讓我對電影開始感到真正的好奇...

故事背景
本片其實是在說一段關於汽車產業的歷史,主講的是福特與法拉利汽車之間的競賽。1963年,福特已經是美國相當規模的車廠,然而,沒有對手的福特卻陷入創意枯竭,亨利.福特二世始終無法超越父親創立汽車產業的成就,而就在因緣際會下,福特的行銷團隊打算進軍賽車界,參加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並利用「追求極速」、「追求第一」的形象,重振福特汽車。不過中間出了一點變卦,本該收購有財務危機的法拉利的福特汽車,不但沒有達到目的,反而被對手狠狠羞辱一番,一氣之下的亨利.福特二世,決定網羅最好的車手,自己打造冠軍車隊...

MV5BNmU2ZTBkYjMtNjMwOC00MThhLThlZTktNDg3ZjQ4ODllZDQ0XkEyXkFqcGdeQXVyODc5MTI0NjU@._V1_.jpg

雖說「傳記類別」的電影總是讓我無法提起興趣,但有些時候,真正深入去瞭解故事背後的緣由時,就會無法自拔的深陷其中,因為站在汽車產業、行銷層面來看,這段歷史還真是教科書等級的史詩,如果站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以及賽車歷史上,這段追求冠軍的路程亦是一條偉大的探詢。不過,那是歷史的長河,總會被後來居上的紀錄給沖淡,但若站在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賽車手肯·邁爾斯、以及協助他的好友卡羅爾·謝爾比(由麥特戴蒙飾演),這兩個人的心境上,會發現這一路走來的轉變,是多麽動人心弦、引人入勝。為什麼這麼說?

MV5BZDUwMThiOTYtZTBlMy00MTA2LWI3ZjktMGUxMTAxNzk0ZDdlXkEyXkFqcGdeQXVyODc5MTI0NjU@._V1_FMjpg_UX1280_.jpg

想改變卻緩慢的企業大頭
劇中的福特,其實是這場經典故事的緣由,但大公司看著自己坐擁市場最大戶,改變不易。從大方向來看,它等於是投射出從古自今所有的大型公司都會遇到的難題:創意枯竭。而就像所有面臨這項困境的公司一樣,他們所謂的「轉變」,不是洗心革面、徹頭徹尾的改革,而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對新點子冷嘲熱諷、百般刁難的轉變。然而這一切卻因為遇到了另一間個性迥異的公司「法拉利」而有所不同...那個面臨破產卻還是瞧不起福特的同業...

MV5BYzhmOGI4MzAtZWM0MC00MmYzLTk2MmItOTgzMTI3ZDY0M2ExXkEyXkFqcGdeQXVyODc5MTI0NjU@._V1_.jpg

恃才傲物不願妥協的法拉利
「法拉利」,是多少愛車民眾內心的夢幻名詞?我對汽車雖然懂的不多,但這三個字我不可能沒聽過,看這部電影時,才知道原來早在許久之前,法拉利就已經是「勝者的代名詞」,原因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賽車比賽,法拉利車隊挾著其完美的造車工藝,一次又一次的完勝所有對手。然而,很弔詭的是,這樣精工等級的車廠,財務卻面臨困難。就好像早期的賈伯斯為了製造「美麗的電腦」,推出一個又一個不符合實際成本的產品一樣,而也許那些自詡為「製造藝術品」的老闆,都有這麼一貫的傲氣,法拉利看不起福特,甚至羞辱對手,而這一激、就像給了對手沈重的一擊,打不死它,卻打醒了它,福特對上法拉利的賽道「軍備大賽」正式展開。

MV5BYTRjYzc5YWMtMGI4Ni00ZWE2LWIwZTYtOWI5MTdkZDIwNGQyXkEyXkFqcGdeQXVyNjg2NjQwMDQ@._V1_FMjpg_UX1280_.jpg

受歡迎又深具手腕的團隊領袖
麥特戴蒙飾演的卡羅爾·謝爾比,看起來跟克里斯汀貝爾的角色曾經是同袍兄弟,而自己也是退休的賽車選手,他深具魅力、有手腕、行事高明,這也是為什麼福特的「賽車計畫」啟動時,第一個拜訪的便是謝爾比。而這位往日明星,很清楚知道這樣高壓拼搶的比賽,要找誰才會有勝算,其實就算不懂歷史,懂電影走勢的人都清楚,謝爾比最終肯定會和邁爾斯合作,但在這慢慢說服的過程中,觀眾也可以看出謝爾比的掙扎,某種程度,他就像是福特的代言人,必須在福特的公關部門面前妥協,這點,謝爾比就像是福特車廠裡面欲改革的人士,看見希望卻總是綁手綁腳,面對福特的干擾跟攪局,他得想著要如何找到平衡,達陣立功。

MV5BYjM5NTEyNjQtYTFkZi00NTc4LTg3YjQtMWQ1M2VmYWZjMDM1XkEyXkFqcGdeQXVyNjg2NjQwMDQ@._V1_.jpg

脾氣火爆的賽車手
最後提到的,是肯·邁爾斯。邁爾斯的個性,是屬於孤僻火爆的孤狼性格,從電影一開始他因為車廂疑似不符合賽車規則而打破玻璃敲壞車體,到後來為了這些賽車賽的準備,時而失控不聽勸阻的行為,可以看出與他合作不易,但也未必困難,有些人就是適合坐在駕駛座上、而不是辦公桌,因此邁爾斯無法配合大企業愚蠢或緩慢的要求,完全合理。

不過,要吃瀉藥也要有那個屁股。他的火爆個性也讓他的這場參賽之路處處受阻,其中一場戲特別的深刻,當邁爾斯跑去謝爾比討論要怎麼調整才能跑出更好的成績,卻被告知這場比賽上層的人(福特)不想讓他參加,身為一個硬漢男兒,有一展長才的機會卻被阻擋門外,他沒有大動肝火、或者是和謝爾比抱怨,而是默默地離開,然後在比賽當天,一個人默默地在車廠,修著車,卻緊抓著收音機不放,想知道最後的結局、想知道謝爾比有沒有將他的意見轉達,當他的太太帶著酒和小點出現時,他假裝自己毫不在意,就是這個嘴硬又愛面子的神情...讓觀眾可以看出他愛車、愛比賽,卻又無法妥協的個性...然而,我認為這是一個轉變的時機,當車隊輸了比賽,想要邁爾斯回歸時,儘管他表現得依舊依然故我...卻逐漸向團隊靠攏

MV5BZTEzNDk0ZDMtNmQ1Ni00OWFiLWIyZDMtODc1MTVmOThiNDAwXkEyXkFqcGdeQXVyMTkxNjUyNQ@@._V1_.jpg

福特vs法拉利
電影的最後,邁爾斯放棄個人名譽,為了福特、為了謝爾比做了妥協。卻因為它刻意放慢速度一起通過終點線的舉動,被比賽規則認定他所跑的總距離較短(起步距離較近),而失去了「第一名」的頭銜。這樣的結局,讓人難以忍受,尤其在賽中他一圈接著一圈打破紀錄,最後竟然為了團隊失去了獎杯...在「個人項目」裡面,邁爾斯似乎輸了,但在「團隊項目」中,福特獲得了大勝,福特車隊完勝了法拉利,即便法拉利如何跳腳,最後,他只能給邁爾斯一個尊敬的點頭,那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感慨、輸得徹徹底底、了然於胸...但在這個時候,身為觀眾的我才終於看出電影的隱喻。

《賽道狂人》是中文的翻譯片名,英文片名只是簡單的《Ford v Ferrari》(福特對上法拉利),可是封面裡面的兩個主角:謝爾比跟邁爾斯,其實都是福特車隊的人,今天不去細看的人,肯定會認為這兩個人各自代表了自己的車隊,先不管封面設計的人是否有意無意地誤導觀眾,但這部電影,或許正巧妙的比喻:

謝爾比與邁爾斯,正是福特與法拉利的對比。

具有資源跟財力的福特之於具有魅力且金援的謝爾比,恃才傲物瞧不起對手的法拉利之於熱愛賽車卻因為財務危機必須放棄比賽的邁爾斯。這場比賽,映出兩間同樣身為汽車製造廠的公司的不同、也映出兩位曾經都是賽車手的主角之間的差異。儘管,結果未必雷同,邁爾斯在之後一次汽車測試中意外身亡,法拉利則繼續叱吒高階車款的市場,但滾滾歷史洪流,他們都被記上不會被抹滅的一筆,我記得曾經聽過一句話:

兩個人帶著各自的觀點討論,離開時,他們獲得第三個想法。

一個是你的、一個是我的、一個是交流之後新產生的。這場福特對上法拉利的比賽,在電影裡面貌似有輸贏,但其實沒有,他們競爭、他們交流、他們變成另外兩個更強大的個體。這才是謝爾比在最後要求邁爾斯不要聽他的指示,開他想開的賽車。這也是邁爾斯最後為什麼仍然決定聽從指示減慢車速卻失去冠軍而仍然面帶微笑的原因。

「你答應我要讓我賽車,沒答應我要讓我贏。」

我不確定歷史上邁爾斯是否真的這麼跟謝爾比說,但這句克里斯汀貝爾的台詞,一直讓我很有感觸。第一名也許是短暫無敵的,但所求已經在名次以外的賽車手,才是永遠的。

MV5BYTk1MjdlYmItNjMxNC00NDljLWFhZjgtYTA5MDRiMmFmYmZlXkEyXkFqcGdeQXVyNjg2NjQwMDQ@._V1_.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姓艾的瑞克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