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偽科學.jpg

《餐桌上的偽科學》實體購書連結:https://r10.to/hlSNh3

《餐桌上的偽科學》電子書連結(首購折100NTD):https://r10.to/haQmDB

本書是由林慶順教授撰寫,林教授本身是加州大學醫學院畢業,曾任超過60間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審查委員,並創立「科學的養生保健」部落格(點標題可以進入部落格),試著以科學的角度破解仿間的誇大其詞以及解釋廣為流傳卻未經考證的科學迷思...

讀到這本書的都是一個緣份

照理說,這種「導正視聽」的書籍/文字,應該不難被大眾廣為推崇及流傳,但很可惜的,即便已經接近原生網民的我以及我們的下一代人,都未必曾真的花時間去接觸這些觀念,讀這本書的同時,我也因為好奇查詢了「科學的養生保健」部落格,這個網站的資訊比這本書還要豐富,但在翻閱本書之前,我卻常常聽到仿間的天方夜譚,甚至偶爾信以為真,林教授以及他的文章,倒是不曾有閱讀過的印象,也因此,我認為這本《餐桌上的偽科學》更像是一個激起民眾意識的「敲門磚」,如果你是一個喜愛或不排斥閱讀的人,想必會看過許多市面上流傳的飲食方式、健康指南,那請一定也要花點時間翻翻這本書,對接收到的訊息盡可能保持開放且懷疑的態度...才能確保吃得安全、行得正確。

這種教育大眾的書籍,某種程度上都是一種緣份,就好像去年我讀的一本《電磁波的真相》一樣,雖然我不敢說書中內容百分之百的正確,但當我看見它後,我就會盡力去避免一些「可避免」的潛在風險,身為讀者而非科學家,我無法百分之百的脫離那些「有害的內容」,但也無需驚惶,因為任何東西不過量都不至於有害、過量也一定有害,而這也是林教授一再推崇的主張。

關於本書的內容
由於本書的內容豐富又專業,如果要聽我一篇一篇的解釋倒不如直接去閱讀林教授的文章,因此,我只能大略的說明幾個近幾年常聽到的名詞,這些名詞引起我的興趣,也讓我認為有必要花時間研究訊息來源是否正確:「瘦肉精」議題「生酮飲食」「益生菌的好壞」等等...(注意!這只是我特別提出來的幾個書中的議題,本書探討的議題總共分為4個部分、每個部分皆有大約10個左右的議題,也就是40個以上的議題,相當豐富!)


 

瘦肉精議題

andrew-molyneaux-o_qvA6R7hgs-unsplash
這個議題不用多說,最近在新聞上再次被炒的沸沸揚揚,而林教授很斬釘截鐵的說:其實這個議題多半非「健康議題」而是「政治議題」。在此,我不特別表示任何立場,無論是哪個政黨都與我無關,只對「瘦肉精」一事,分享林教授的見解。

其實在美國並沒有「瘦肉精」這個詞,這個詞其實是來自中國,而這個字雖然概括了該材料的「功效」卻沒有把成分說得很清楚,事實上,主要被拿來當作「瘦肉精」的成分有兩種,一種有毒、一種無毒,指的是該藥劑在肉敏的殘餘量,有毒的例如:克倫特羅(Clenbuterol)無毒的則像是: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萊克多巴胺是合法使用的,可添加在豬隻的藥,也就是說,吵得沸沸揚揚的美豬問題,其實往往沒討論在「點」上,當無論是哪個議員委員在提到「瘦肉精」的毒性、或者是「瘦肉精」的文獻時,用了這三個字,等於是概括了有毒跟無毒的兩種藥劑,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其實並無問題,反而如果本土的不肖業者,若使用了毒性比萊克多巴胺高出兩千多倍的克倫特羅等藥劑,才是真正的「食安問題」...

事實上,閱讀到這段落時,我相當的震驚。因為在我的想法裡,也已經將萊豬與毒物畫上等號,甚至因為某位中研院科學家的一席「蠢話」(他說:糖也有毒,只要不多吃都沒事)而又根深蒂固了這個想法...我一直認為,他犯了「邏輯上的錯誤類比」的謬誤,誤把人體內就有的糖跟外來添加物萊克多巴胺混為一談,但搞不好他的類比並非「錯得離譜」,因為根據林教授的文章以及其引用的科學文獻等,萊豬搞不好還真的沒有高糖飲食那麼毒...

當然,如果您在閱讀我的文字的同時還是認為萊豬「很毒」,我也不能多說什麼,但當展現出質疑的眼神時,我希望我們也能把相同的眼神投向另一個地方:本土豬的問題,換個角度思考:如果美豬需要萊克多巴胺或者是「瘦肉精」,那本土豬是否有相同的需求?那本土的豬肉商又是如何達到同樣的結果呢?我想,換位思考,也許可以幫助釐清爭吵不休的萊豬風暴。


 

生酮飲食

jez-timms-BHD2OxkYGSk-unsplash
前陣子很紅的「防彈咖啡」根本嚇死我這個每天幾乎都要兩到三杯咖啡才能生活的咖啡控了...加了奶油或椰子油(對了!本書一開始就提到椰子油其實「相當不健康」)的咖啡我還真沒喝過也不想嘗試,但它卻風靡了好一陣子,因為據傳它有減肥功效。

而這種減肥方式其實正是「生酮飲食」的一部分,所謂的生酮飲食,在定義上更接近「高脂飲食」,也就是讓碳水化合物被脂肪類給取代,因為我們的身體作用機制會將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葡萄糖,但當缺乏葡萄糖時,身體就會轉而分解脂肪,這個時候就會產生酮體(也就是所謂的「生酮」了!),成為替代的能源...,換句話說,這樣的飲食方式,確實在文獻中能對肥胖者達到一定程度的減肥效果,但依舊如其他較為激進的飲食方式,它仍然有風險,甚至在一些情況底下,低醣的飲食就可以達到減肥效果了,未必要做到「生酮」,另一方面,同樣的文獻中有記載,生酮飲食的方式即便對肥胖的人「可能」有效,但長期要用這種方式維持減肥是有困難的...

也就是說,減肥的最好方式依舊是那句老話:少吃多動,而不是刻意為之,把本來所需的內容給替換掉,在本書的另外一個議題中也提到「間歇性斷食」等議題,其實作者也不全然推薦,如果真的要用生酮飲食或仿間任何一種飲食的方式,除了確定內容的正確性以及對身體是否有危害外,也必須考慮自己的體質或是否有任何遺傳性疾病的高風險,最好諮詢你的醫師,才能確保飲食方式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益生菌的好壞

daily-nouri-D37STEwmyqY-unsplash
這個議題我還真想給我身邊的親朋好友趕快看看,原因是當我說自己腸胃狀態不好時,多數的人都會推薦我要吃益生菌,然後根據他們自行研究相關議題的「深度」,有些人會教我每日要吃的量跟時間、有些則是會強調要吃到哪些菌種才能真正有效,然而作者的這篇文章算是狠狠地甩了這個議題一個耳光,因為在多數的情況底下,吃益生菌「無效」。

而本書甚至針對「益生菌抗過敏」這件事做過深入的研究,經過專家證實,依舊不推薦使用益生菌抗過敏,另外,讓我很震驚的一點是,在一般情況下服用益生菌並未有顯著效果,但在生病的情況時(如服用抗生素),服用益生菌卻「可能有害」,原因在於人體的腸道內早就有屬於自己的「微生物群落」,這些群落是會排斥外來生物群落的,因此,當服用抗生素等藥物時,腸道內的原有的微生物群落會減少並且需要重建,此時服用益生菌,等於是「加入了外來的群落」,反而會影響本來生物群落的重建,也就是說,重生必須靠自己,外在補充並未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另外,就算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定期服用益生菌,專家也建議不能一直吃同一個品牌的益生菌,因為長期下來腸道會因此偏向某些菌株,對腸道也不健康...所以,吃益生菌並不能「真的改善腸道環境」,頂多只是「沒差」,而在一些特殊情況底下甚至會有害...那益生菌,還吃嗎?作者建議,多數的益生菌其實可以在蔬果內攝取,無額外補充,均勻飲食一直都是健康的不二法門,多食未必有益。


 

結語

diana-polekhina-v0ZjnfxnP60-unsplash
本書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有趣題目,如:維骨力是否有效、維他命是否需要額外補充、關於抗癌的偏方跟他們的效果等等,我在這裡就不贅述。但林慶順先生自己身為醫學系教授,我認為他的一項生活準則值得任何人效仿學習:

均衡飲食,就不需額外攝取。

這句話簡單,但做起來也不簡單,它簡單扼要的點醒了讀者:任何東西吃多了也是毒。另外,也不要妄想一步登天的營養補給或者是瘦身法則,穩定攝取每日所需的養分,加上足夠的運動,才能養好健康,照顧身體。另外,我相信無論是我的描述功力不佳或者是多數人其實往往會對「潑冷水式」的專家建議不以為意(事實上,林教授在講到一些議題上有一些略帶「戲謔」的語氣,我相信在一些人眼裡這有點類似「高高在上」的姿態),因此,我僅希望任何看過我這篇文章、《餐桌上的偽科學》一書或林教授的部落格的「懷疑論者」,一定要用同樣的懷疑態度,去面對那些每天在新聞裡、網路上、流傳在長輩LINE群組裡面的訊息,因為有時候,「關聯性」不等於「因果性」,很多人常常忘記這個真理,永遠要讓數據說話,讓專家說話,而不是那些美麗浮誇的藝人或廣告說話,不然再換個角度想好了!這些東西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好的話...為什麼世界沒有越來越好?反而是你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少呢?

(本篇圖片素材取自:Unsplash)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