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一切從依附關係開始,原生

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

作者:高橋和巳
譯者:徐天樂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2024/09/19

《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實體書購書連結

本書的作者高橋知已,是一名專攻母子關係研究的醫學博士。也許身為日本人的他,更清楚相對壓抑的日本社會,如何對小孩成長造成巨大的影響。《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一書,在同樣相對壓抑的亞洲國家-台灣竟也一樣受用。

依附關係是一切的開始

書評-《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一切從依附關係開始,原生
孩子在成長過程,第一個接觸到的是與母親間的關係,母子關係建立在:母親的共感、孩子的依附上。讀者可以預想到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勢必會影響到小孩的發展及性格的養成,但閱讀本書以後,我們會發現也許一切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從小獲得安全感的孩子,在早期的依附關係裡獲得滿足。但相比之下,未獲得滿足的小孩,會形成「否定依附」,相信自己沒有被愛的價值。回想童年時期,班上是否有些同學在面對大人的鼓勵、稱讚、甚至團體活動時,總是慢半拍,過去我們都以為這樣的小孩只是缺乏自信,但作者透露的線索卻告訴我們:也許他們缺乏的是父母的關愛。

書評-《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一切從依附關係開始,原生

而這種錯誤的依附關係則會隨著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演化,高橋博士提到:讓父母頭痛的「叛逆期」,反而是正常心智發展的「好事」,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因為想要脫離而發出挑戰,然而,錯誤的依附關係卻可能造成青少年「叛逆期消失」,個體的獨立性消失,就不知道要如何爭取「自我的價值」。

而成年以後,因為尋找依附關係的「心理必然性」,讓離開父母的個體,也開始想要找到愛與安全感,尋求與他人之間的連結。同樣地,原生家庭的影響之深,也會導致我們選擇的配偶類型或原因,這讓我想起《向上教養》一書中提到:父母之所以固執的想保留自己的方法,也都來自長年耳濡目染的家庭教養。


 

透過自我覺察,修復童年創傷

書評-《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一切從依附關係開始,原生
好在本書所描述的「心理必然性」,是有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透過自我覺察修正。其影響之深,不僅是青少年時期的叛逆、甚至是成年後、伴侶的選擇等,都會因為早期的依附未獲得滿足而出現問題。我相信高橋醫師寫成本書,不單是讓已成家的父母檢視與孩子的關係,更希望成年以後的讀者,在書中找到與原生家庭和解的方式,成長的最後一個階段,我們也終將成為父母,這不只是「實質的父母」而是具備「父母性」,具有換位思考、站在別人角度看事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認知到父母對自身的影響之後,是否能超越父母,找到自由、成為真正的自己。

“我們必須從原生家庭的糾葛中解放出來,接受自己的人生應該由自己負責的事實。這是一種全新的生存方式,傳達人類的尊嚴與愛。” – 艾瑞克森


 

不只是親子關係,還是社會心理

書評-《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一切從依附關係開始,原生

《父母不能選擇,但人生可以》其實還提到一些相當有趣的概念,同樣值得讀者思考。其中包含了職場上與上司的關係如何應對、甚至在看到社會新聞的心理反應…,家庭教養的學問,也絕對不是個人的心理問題。它將影響到與人的互動、甚至是整個社會的氛圍。

有趣的是,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書中的內容自己也會受用,我肯定自己不是受虐兒,卻不能否認書中的一些章節,仍看見童年時掙扎的影子,成長過程中即便是父母無意在心裡打的結,最終也還得靠自己來解。

 

ⓞ延伸閱讀:書評-《向上教養》:今日的父母是未來的你,用正確的方式幫助自己與你在乎的家人

ⓞ延伸閱讀:書評-《全腦人生》:認識腦中的四大人格,在最好的時刻遇見最好的自己

ⓞ延伸閱讀:影評-《腦筋急轉彎2》:擁抱所有記憶,才能成就完整的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的頭像
    ERiC

    姓艾的瑞克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