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繪本的人
作者:布萊克斯波萊克斯、艾娃・林斯特、陳志勇、碧翠絲・阿雷馬娜、克里斯.霍頓、凱蒂・克羅瑟等
譯者:顏銘新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2025/06/07
你對繪本的印象是什麼?是有趣的故事?還是學齡前小朋友牙牙學語的閱讀工具書?這本《做繪本的人》不只回答讀者對繪本創作的想像、讓有意繪圖的讀者了解世界各地創作者如何找尋靈感的工具之外,隨著每一位作者的發想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原來「繪本」不是小孩子的專門讀物,它也可以是成年人尋求生活慰藉的解答。
看世界各地的繪師如何創作動人的故事
精裝的書皮、加厚高磅數的內頁、可打開至180度的裝訂方式,《做繪本的人》本身就像是一本故事書,只是這本書裡,主角是來自世界各角落、不同風格的創作者,他們繪圖的方式各有千秋,有看似簡單的黑白線條、有使用複合式媒介創造的虛構世界、有相對寫實卻夢幻的場景與動物,有簡單的文字,甚至,有些繪本故事完全沒有文字。
儘管看似風格多變,不變的是,每一位創作者在下筆繪圖到繪本出版之前,總有數不清的創作嘗試與概念發想。舉例來說,來自澳洲、知名的寫作與繪本插畫家、曾擔任過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電影概念藝術家的陳志勇,在本書章節內提到,在創作的過程中,他會一遍又一遍地繪製同一張圖,然後每次修改細節直到最後定稿。
另一方面,也有像是來自愛爾蘭的克里斯·霍頓,在自己的繪本《噓!我們有個計劃!》中,思考如何簡化文字達到最大視覺畫的效果,甚至在顏色設定上,僅使用藍、洋紅、黑色三色為主要色系,卻將黃色用在書中角色們想要捕捉的鳥類羽毛上,讓所求之物看起來更加鮮明清楚。
不僅是在圖畫上下功夫,創作者如蘇西.李的繪本《影子》,甚至在書本的閱讀方式下功夫,透過書頁的安排,來呈現上下顛倒的人物本體以及影子世界。而繪本的存在也不單只是「圖片畫的好看」,它也是一種作者風格的印記,本書封面那隻手拿紅氣球、頭戴紅帽子的松鼠,取自加拿大繪本創作者雍.卡拉森的「帽子三部曲」系列,作者表示,他筆下創作的森林動物們,像是被迫擺拍的模特兒,他們僵硬的站在鏡頭前,反而有一種尷尬可愛的感覺。
看似簡單的故事原來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而翻開書的我們,又有著什麼樣的感受呢?
愛上繪本的無限個理由
當我打開《做繪本的人》時,一眼就愛上第一個創作者布萊克斯波萊克斯色彩豐富、看似不同材質的畫作風格,本以為這就是我會愛上的繪本。但馬上我又醉心於艾娃·林斯特在《我的眼淚果醬》中大色塊的留白,同樣的狀況,在每翻開一個創作者的風格介紹以及作品後就會再發生一次,不管是豐富的畫面,或有如侘寂一般美感的圖像故事,都讓人輕易的沈浸其中,我想,愛上繪本可能有無限多個理由,且隨著閱讀的時間、年齡、當下的心情而有所不同。
小時候,閱讀圖畫書享受的是裡面的圖,或者是順利唸出書裡文句的成就感。長大以後,閱讀繪本看見的卻是書裡沒說出來的話,就好似西班牙創作者馬努葉爾·馬爾索筆下的《亞哈與白鯨》描述的是有如經典故事《白鯨記》裡的癡迷與執著,在沒有文字的滿版圖畫中,除了看見執著如創作者想要用圖像表達的強烈動機,也看見自己對於人生事物上雷同的感受
而那份癡迷呢?
也許翻開《做繪本的人》你便能找到自己癡迷於某種風格或甚至是各種繪製風格的種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