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HvEaoc2dEZUDpCyb8I_2wQ.jpeg

今天終於拜讀了《82年生的金智英》這個出版以來蔚為轟動的小說,本書由韓國作家趙南柱,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金智英,這個1982年生有著菜市場名的韓國女性,某天突然換了某種精神疾病:開始扮演起別人,故事倒敘回推至金智英的母親、金智英的童年、成長、唸書、工作,甚至到結婚生子…最後再回到故事的當下,推敲金智英平白無故開始扮演身邊其他女性的真正原因…

其實本書的前後文都有不少人寫了相當清楚精彩的書評,我也相當認同,《82年生的金智英》其實正是假借小說之名,將現今南韓,甚至是全世界的男女地位失衡的狀況用平鋪直述的口吻、加上數據佐證,寫成了一本你我都不陌生但可能從未認真去思考的故事。作者的操作模式,有點像是《追風箏的孩子》運用現實背景衍生的故事,但本書卻更像是一部紀錄片,說穿了!它並不像前者有著灑狗血的劇情、精彩可期的結局翻轉…,後者呈現得更是一種「寫實到冷酷」的描述風格,鐵錚錚的現實、冷冰冰的數據、加上搖曳在現今南韓社會底下受到「約定成俗」不平等待遇的女主人翁,本書並沒有讓我看著看著掉下眼淚,倒是有幾度鼻頭跟眼眶一陣酸,也許就是這樣的寫作風格,在小說最終收尾時,金智英的病情貌似沒有好轉、整個韓國社會仇女的風潮依舊沒變,讀者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徒留下無解的難題供活在現實社會的我們,是否能做點什麼。

最後,我想說點什麼,但不想只針對韓國社會。

其實每一個文化背景都蘊藏著不公不義、刻板印象甚至明顯偏頗的想法,我深信這是一體兩面的結構,越光鮮亮麗的螢幕,就會照出越深層黑暗的角落,述說著現實社會悲哀的虛構故事,無論是《82年生的金智英》、《追風箏的孩子
或者是近期的電影《寄生上流》、《小丑》,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像是在心靈上埋下一顆種子,我甚至沒辦法確切的斷定,這顆種子在每個人心目中長出來的是好的還是壞的果實(也許特定族群看完相關作品之後會出現更佳反動的思想),不過我認為這是一個對社會現象的覺察,肯定有什麼東西在我們觀賞完它們之後在內心深處萌芽,而這些想法需要一些時間發酵、在人群間傳播、在世代中傳承,雖然這麼說有點不負責任,但慢慢地,我們的族群肯定會找到更佳理想的解方…

千萬別放棄去發現,別放棄去理解。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