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0dNj1v7DyVgxYbJv6uGQ

《系統思考》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zeogafy

《系統思考》電子書購書連結:https://tinyurl.com/2fgqgmmd

你有沒有想過:很多時候,同一件事,為什麼很多事情在不同人的口中或來自不同的觀點時,就變成了不同的事?又或者,明明大家看似面對相同的目標,實際執行時想法卻南轅北轍、歧見不斷呢?遇到這樣的「抉擇」時,又要怎麼證明誰才是正確的呢?

這本《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也許可以提供一種嶄新的思考策略及模式…

 

「系統思考」的本質以及要點:何謂系統動力學?

deva-darshan-Jt9syHEhrPE-unsplash
顧名思義,「系統思考」的提綱也許就是「用系統的角度去思考」。但若真的如此簡單,就不會有我們開宗明義提到的意見分歧或觀念落差等問題。而在了解「系統思考」又或者「系統動力學」之前,本書的作者唐內拉・梅多斯先跟我們介紹了許多此領域的專門名詞,其中,任何一個系統都包含三個構建要素:

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

比起後兩者,「要素」較容易被察覺,它包含的不僅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內容。要素包含的範圍甚廣,因此不可能將一個系統內的所有要素列出,也因此下一個建構單位就變得很重要:「連接」,當要素與要素彼此之間有所謂的交互關係,就會有所謂的連接,這些連結點讓要素之間能夠有資訊的交流。而系統的「目的」則需要更長的時間觀察,從各要素的連結跟資訊傳導的方式,也就是「實際的行為」來推導系統的「目的」。

glenn-carstens-peters-RLw-UC03Gwc-unsplash

儘管聽起來容易,事實上,我相信在系統的「目標」上,很容易出現混淆。原因在於當局者往往會遺漏了「行為」,轉而關注「表面的」或者「標榜的」目標。可以想到的舉例包含:一間企業若大家都為了想幫公司賺錢,為什麼會出現相反的行為如:挪用公款或違約的事宜?又或者,每個人都希望身體健康,卻還是不斷地晚睡、不當或過量的飲食來傷害自己呢?

講到最難以達到的最終要素「功能/目標」,作者針對「成功的系統」做了一個簡單總結:

“成功的系統,必須要能實踐個體目標和系統目標的一致性。”

另外,跳脫出過往我們總是認為「個體很重要」的想法,《系統思考》的概念裡,改變「要素」對系統的影響應該是最小的,換言之:

“只要不觸動系統的內在連結和總目標,即使替換掉所有的要素,系統也會保持不變,或者只發生緩慢的變化。”

annie-spratt-FSFfEQkd1sc-unsplash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年輕時總會有的「職場迷思」,就是覺得公司不斷地壓榨員工,如果哪天員工受不了了,罷工或離職,將會讓公司倒閉…這種如童話故事般的「我真偉大」的幻覺。事實就如系統思維所說的,一個單靠「一己之力」達到目標的系統(這裡指的是公司),其實是最不穩定的系統,同理可知,一間公司若能禁得起人員流動,表示公司的營運或整體系統都還在可負荷的範圍內,也就是說…身為一個僱員,別再認為老闆「非你不可」了!反倒是要用系統的角度出發,去思考系統中薄弱的要素、或相對來說公司內較不積極的同事之所以存在,能不能靠著系統的角度來把該要素放到最佳的位置。相反的,系統的「目的」或「目標」的改變,將會改變整個系統的功能,即便內容的要素及連接都不變。其實這也可以輕鬆地找到生活中的例子,如公司若從「賺錢為目的」變成「做公益為目的」,那就算本來的業務、行銷團隊都在,獲利的來源、方式也許都會有所調整。


 

 

「系統思考」中的「動態性」

isaac-smith-AT77Q0Njnt0-unsplash
當我們了解系統思考的主要要素後,還有一個很重要必須要知道的特點是:系統具有「動態性」,也就是它絕對不會恆久不變,反而是不斷地在流動、改變。這裡作者帶出了「存量」的觀念,也就是一個隨時可以被觀察、計量的要素,它同時也是系統中變化量的「歷史紀錄」。

有了存量,就可以畫出系統在某個關聯區的「流量圖」,也就是同時具有「流入量」以及「流出量」跟「存量」的關係圖。最簡單也最直覺的流量圖包含了:進銷存的系統(進貨、出貨、庫存),或一杯熱咖啡如何降到室溫的溫度變化系統…當然,隨著與系統互動的要素變多、關聯變多,流量圖也不會只有一個流入量、流出量,改變系統存量的關鍵因素也會越來越多。

kowit-phothisan-3j1VDlFA08U-unsplash

這裡特別想到一個重點是:存量的改變是「需要時間」的!存量就像是一個緩衝的空間,就好比河川中間的水庫一般,當流出量變大時,水庫不會馬上見底,而當流入量增大,水庫也不可能馬上滿水位…也就是說,過往我們想要「對症下藥」的「急迫問題」,往往不可能馬上被解決,這種立刻要看到成效的「政策」,幾乎可以認定是「錯誤的政策」,在一個有存量的系統裡,改變不會馬上發生。

本書提到的要素、以及影響要素的眾多因素不只上述這些,這裡無法一一列出,然而,真正重要的是!系統思考者可以透過圖表來理解系統的動態變化,了解系統隨時間變化的趨勢或模式,而不是關注在個別的事件上。


 

「系統思考」的陷阱以及侷限

chuttersnap-cGXdjyP6-NU-unsplash
系統思考有點像是拆解一個大架構,為了避免「見樹不見林」的思考困境,系統思考者要找出想要觀察的東西,並且選出幾個彼此關聯的要素來做觀察跟檢測。由此可知,這樣的拆解過程,思考者必須要將「邊界」定義清楚,如果涉入太多要素,會讓系統難以觀察,而框選的要素太少,則會讓系統思考無法發揮作用…

 

為什麼人人都該懂「系統思考」

IMG_1686

上圖為本書針對「喝咖啡增加體力」這件事所畫出的系統思考圖,(本圖從書中擷取,僅供分享用途)我刻意挑一張「沒那麼容易立即理解」的圖給大家參考,一來當然是希望對本書有興趣的人自己去閱讀《系統思考》的重點,二來我也想讓閱讀本篇書評的人且和我一樣在此之前對系統思考都還未接觸的讀者「一虧系統思考的長相」。

系統思考不僅有包含剛剛提到的流入、流出量、存量的概念,還有會影響到系統存量的各種「反饋迴路」,迴路有些可以增強行為、有些則會減弱,了解反饋迴路如何干預系統,就能對整體思路有更全面的考量。


 

結語:發現規則、制定規則、進化規則、超越規則

jehyun-sung-6U5AEmQIajg-unsplash
本書始於一句我認為相當經典的話:

“通往地獄之路往往是由善意所構成的。” - 英國經濟學家海耶克

如果不懂系統思維,我們在做決定時就只會以自我為出發點,這種所謂「有限理性」的個人缺陷,讓我們看不見整體環境,進而演變成如「公共品的悲劇」之類的災難(意即當公共用品沒有限制的讓人使用時,遲早會被大家給濫用而破壞),但有趣的是…本書的結尾卻也提醒讀者不要被「系統思維」給侷限:

“所有的模型,無論是心智模型還是數學模型,都是現實世界的簡化。”

因此,系統思維的最終一件事,就好像劍客的最高境界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一樣,知道系統思維的侷限以及強項,才能讓系統思考者變得真正的全面。

*本書其實有很多專有名詞,包含:「自系統」、「資訊流」、「自組織」、「層次性」等…甚至除了概念的角度之外,也稍微提及如何計算系統的流量變化等資訊。還是老話一句,推薦任何對系統思維有興趣的讀者自己享受翻卷樂趣,本文僅盡「推薦義務」,稍無章法的文字未必能盡推廣之力,還有請見諒。

arrow
arrow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