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_100000000372.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這幾天在Netflix上找到了這部電影,不知道是否因爲前陣子才剛看完《禁入廢墟》有些意猶未盡,看到這個貌似相同題材的恐怖電影,手一滑就點了進去...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438843014-3230013114_wn.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標題的這段話,是《禁入廢墟》電影的一段台詞,也是一個主要角色全場最帥的一幕,電影《禁入廢墟》是2008年的電影,印象中應該沒有在台上映過,我是在幾年後的電視台轉到,然後今天在Netflix的片單裡撈到才完整看完...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getImage.jpeg

《神秘雲商城》實體購書連結:https://r10.to/hykzKs

《神秘雲商城》電子書連結(首購折100NTD):https://r10.to/hVsTIQ

本書是一部科幻驚悚作品,讀起來總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它很像一本書的延伸故事,那本書就是-《四騎士主宰的未來》(The Four),當時閱讀這本四騎士時看的是英文原文,主要講的是四大富可敵國的超級公司,如何改變整個生態以及是否會影響我們的未來,而《神秘雲商城》就像用這本書當作資源庫,一筆一筆寫出那個「可能的未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wThumbnail.html.jpeg

《專業之死》實體購書連結:https://r10.to/hyleNL

《專業之死》電子書連結(首購折100NTD):https://r10.to/hVZARG

《專業之死》已經看完好一陣子了,卻沒時間坐下來好好寫個心得,原因大概也是我對這本書的印象並不深刻,真正深刻的好像也只剩下我在上一篇《傾聽死亡現場》中寫的部分,那是來自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所說的警世寓言...閱讀完本書,感覺是對這觀念的延伸,但並沒有深掘出太多想像以外的東西...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影評-《頂尖對決》:高手過招,誰搶得先機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頂尖對決》是名導克里斯多夫諾蘭出品的電影,找來兩大男神休傑克曼、克里斯汀貝爾分別飾演兩位潛心研究魔術並且都想超越對方的魔術大師,本片已經看了不少次,前兩天HBO重播又看了一次...我相信這部電影應該早就許多人看過,雖然一樣使用非線性的拍攝方式,但話題性不如《全面啟動》那個開放式的結局高,但今天我想討論故事的鋪排,想找出到底在導演心中,誰才是「比較厲害的魔術師」...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MDk5Yzc4NzMtODUwOS00NTdhLTg2MjEtZTkzZjc0ZWE2MzAwXkEyXkFqcGdeQXVyMTA3MTA4Mzgw._V1_SY1000_CR0,0,666,1000_AL_.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2019年的時候,派拉蒙影業推出了《音速小子》真人電影版的第一支預告,結果嚇傻了一票音速小子的死忠玩家,我本人並沒有太大的感覺,畢竟不是影迷,也電影一窩蜂的把卡通人物套成真人動畫電影覺得反感(當時正有一個《名偵探皮卡丘》上映中...),片商接收到訊息後答應觀眾會「進廠維修」這隻藍色刺蝟,給所有人一個交代...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NTk1ZDFmOGMtOGMyNC00OTY5LWI4NGEtNDZhOGNiMDQ5ZGIwXkEyXkFqcGdeQXVyNTAyODkwOQ@@._V1_SY1000_SX675_AL_.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懶散的週日的中午,在餓著肚子扒著麵包的同時,在電視台轉到這部在大學時期被我一位文青朋友推爆的電影《落日車神》(Drive),我常說看電影也要看心情,這天心情對了,我大概是從電影開始後5分鐘開始看,一口氣看完,真的好看!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01.jpg

本書一樣是在Overdrive上面的台北圖書館借閱的,說穿了是被書的標題給吸引,無論是我人生的哪個階段,不免對這種「幾歲以前...」、「想要...前,必須學會的...技巧」這類型的主題感興趣,平心而論,誰不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更成功?生活更順遂?不過,即便每次這類的標題都優先的吸引我的注意,但我已經不再購買這類型標題的書籍,這背後有一個關鍵原因...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Y-gbZIG-jalogI7dfbI8Q.jpg

《傾聽死亡現場》實體購書連結:https://r10.to/hVZQjt

《傾聽死亡現場》電子書連結(首購折100NTD):https://r10.to/h6SOfi

買了一本叫做《專業之死》的書,但一直沒時間看,不過倒是先看完了另外一本《傾聽死亡現場:頂尖法醫病理學家的非自然死因調查事件簿》,然後,我打算用《專業之死》看到的一段引言,來評論我對這本《傾聽死亡現場》的感想...

本書讀起來相當過癮,足以讓人一窺驗屍官、法醫的神秘工作,然而,書名雖然用了相當酷炫的「調查事件簿」當作標題,但本書卻沒有任何神秘色彩,事實上,實際閱讀的感覺是完全另一種風貌,而這也是我特別推崇本書的原因之一。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YzU2YTI3NjQtNmE2OC00Yjc1LWFhNmYtMjJiOWU2ZDY0YTNlXkEyXkFqcGdeQXVyMTM2ODk1OTQ@._V1_SY1000_CR0,0,706,1000_AL_.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不知道是否是因為疫情影響到腦袋,最近發現自己看的電影都意想不到的精彩,納悶自己為什麼當時會錯過這麼多值得一看的好片,深海終劫站便是其中之一,當我津津有味地看完,想要上網找國外網友對本片的評價,卻收到了完全兩極的反應,而很詭妙的,討厭本片與喜歡本片的,竟然都是差不多的原因。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MDAxMzFhODgtNGNlZC00OTAyLWE2ZGMtYTNlNWZiZmUyMGU5XkEyXkFqcGdeQXVyMzc5ODkzNDE@._V1_SY1000_SX700_AL_.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終於把真人版的阿拉丁給看完了,在此之前我一直對迪士尼經典翻拍沒有太大的興趣,對我來說,無論電影特效怎麼展示、多少大牌演員加持或者是編劇導演在結局放下什麼翻轉巧思,對我來說都是一種炒冷飯的方式,而這部由蓋瑞奇導演,找來演戲唱歌雙棲的「威爾史密斯」來扮演精靈的真人版《阿拉丁》,雖然上映前獲得我的關注,最終還是沒有因此走進戲院。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0b8d7d9-198a-406b-aa4c-87b7099600e5.png

我竟然誤信了文宣上說的-本書為「燒腦神作!」,只花了大約一天多一點點的時間讀完,並不是因為本書令人愛不釋手,而是我一直期待有什麼「動腦」的地方,看到結局一場空…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台灣的確診人數從農曆年後還會持續增加,請民眾在密閉空間或者是人多的場合,還是戴上口罩以策安全…」

2020年2月,武漢肺炎(後來更名為新冠病毒)從中國境內流行,然後逐步影響鄰近亞洲國家包含新加坡、日本、南韓,當然還有台灣,這波疫情被認為在不久之後會造成全球大流行,歐洲國家雖還未有大規模的傳染,但也逐漸浮現出零星的案例。

此時的台北捷運,已經有大約8成的乘客自主戴上口罩…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磁波的真相.jpg

自從有了Kobo電子書後,我就竭盡所能地想要發揮它的完整功能(沒辦法,客家本色),後來發現了內建的Overdrive程式可以借閱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電子書後,找到了這一本…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問妳有看出什麼來嗎?」眼前的大學生怯生生地問。

預言家坐在他的對面,桌子的另一頭,她皺眉看著眼前絨布上的水晶球,什麼也沒看見,其實她已經好一陣子看不見任何東西了,有某種時候,她甚至懷疑自己是否有任何預知未來的能力,還是功力退步了?有時候,她認為自己是察覺到求卜者的心理狀態,因而給予相應的解釋,她就像某種神秘力量支持的心理醫生,順著別人的心導引出正確的方向,不過她的收費可比心理醫生便宜許多...恩,如果不考慮卜卦的周邊開銷的話。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MTY1OTA2MjI5OV5BMl5BanBnXkFtZTgwNzkxMjU4NjM@._V1_SY1000_SX700_AL_.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由於當時在電影院看完《異裂》實在太失望,並沒寫任何想法,時至今日,突然心血來潮想要闡述一下為什麼我如此「討厭」這部電影。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x_0004.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去看了環球影業全新的科幻驚悚片《隱形人》,西門日新威秀IMAX早場10點的電影院內,總共只有12位觀眾,還真以為都隱形起來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_HvEaoc2dEZUDpCyb8I_2wQ.jpeg

今天終於拜讀了《82年生的金智英》這個出版以來蔚為轟動的小說,本書由韓國作家趙南柱,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金智英,這個1982年生有著菜市場名的韓國女性,某天突然換了某種精神疾病:開始扮演起別人,故事倒敘回推至金智英的母親、金智英的童年、成長、唸書、工作,甚至到結婚生子…最後再回到故事的當下,推敲金智英平白無故開始扮演身邊其他女性的真正原因…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45991ba-9b02-41ed-ab5c-525060c3ead6.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今天終於看完傳說中「叫好不叫座」的《黑暗宿命》,本片是由推出第一、第二集神作的大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監製,甚至找來前兩集的女星,現年已經63歲的琳達·漢彌頓以及系列招牌阿諾史瓦辛格「回鍋」,本片開拍時就充滿話題,但電影上映後票房卻受到了莫大的考驗...市面上也出現了兩極化的聲音,有一說是認為本片「繼《魔鬼終結者2》之後最佳」,第二派卻認為本片根本不該重啟,而第二派的聲浪也或許跟本片慘澹的票房有著絕對的關聯...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_Snowman_(Nesbø_novel).jpg

《雪人》電子書連結(首購折100NTD):https://r10.to/hMgSSZ

《雪人》這本推理小說,是挪威作家尤·奈斯博所著,是哈利·霍勒系列的第七本小說。

當初會看這本小說,單純是因為2017年上映的電影《雪人》惡評如潮,心想:男主角-麥克法斯賓達那雙憂鬱堅毅的眼神,怎麼可能會把一部推理片拍爛?後來在電視台上斷斷續續地看完電影,嚴格來說可能只看了電影後半段,也覺得不算太差,但youtube上只要是這部電影的預告,底下都有人說「原著相當精彩」...讓我這個半吊子的推理小說讀者產生了興趣...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ZMVZ_giOoSk-tgAo1pxZgA.jpeg

“The Things you own, end up owning you.”
(你所擁有的東西,最後會反過來擁有你)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l_fbcn27931333_0004.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昨天終於把返校看完了,當時被炒的沸沸揚揚的電玩改編電影,為了搶搭這股潮流我還特別把遊戲給玩完,《返校》的遊戲一開始誠意滿滿,氣氛營造跟畫面都可圈可點,但到了後來卻有一點虎頭蛇尾的感覺,故事還是在說,只是敘事的方式卻變得有些許的混亂,遊戲開發團隊也似乎把心力都放在前半部了,遊戲到了後期的可控性跟互動程度都變得很制式..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ightburn.jpg

每個人都有黑暗面,那超人是不是就有「超級黑暗的那一面」?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iLORbvlHhDYfMpaXAfK-1955x2792.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昨天終於看完了傳說中的《寄生上流》,跟我在觀影前接收到的訊息有點不一樣,我並沒有感受到推薦這部電影的朋友口中說的「相當震撼」,也許是期望過大,我反而覺得電影走勢有些零散,不過,可以想像本片備受推崇的原因,這種刻意挑逗社會貧富差距、道德邊界的電影總不乏好討論的話題...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0225.jpg

實體書購書連結: https://r10.to/hwtB7A

電子書購書連結(Kobo首購折100元): https://r10.to/hlEB8a

這本書強調的概念並不新鮮,事實上所謂養成習慣的「複利效應」,相信在還沒閱讀本書之前大家都略知一二,然而本書還是值得推薦的原因在於:養成習慣的「做法」,如何貫策一個好的習慣?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7045.jpeg

他們跟我說謝謝。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雖然還沒看過目前上映中的《MIB星際戰警:跨國行動》

但正巧今天下班看見HBO的強檔頻道正好重播的《MIB星際戰警3》,也就重新溫習了一下這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一直都不算是寶可夢迷(或者是之前的翻譯《神奇寶貝》)迷的我,當年「精靈寶可夢」手遊推出時,我甚至連下載都沒下載(也有可能是當時的手機版本太舊)

但當《名偵探皮卡丘》預告甫推出之時,我就被這隻毛茸茸且大叔聲線的皮卡丘給深深收服...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AmLegend25028.jpg

威爾史密斯的《我是傳奇》於2007年上映

當時還是學生的我自覺孤單,深受電影中的角色啟發,至今那張電影票還護貝放在錢包裡...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r.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那天睡前,一邊畫圖一邊看完了時隔30年後重啟的《禁入墳場》,正好前陣子又重看了30年前的版本

因此決定寫寫這兩個版本的差異,以及30年的光陰是怎麼樣改造了這部電影...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jpeg

本篇文章為速評,因此內容會略微簡略且省去介紹細節...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jpeg

本來想將《流浪地球》的書評跟影評寫在同一篇文章裡,但後來發現兩者可說的內容實在太多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c5e2baea3106c65fff906b8.jpe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最近終於有機會一睹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初次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卻是在我看《三體》的時候...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徹底坦率.jpg

本篇是書店大略瀏覽完成後寫下的「速評」,是新書分享,未來有其他推薦的非小說類書,歡迎推薦!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V5BYTAyNGJkZWItMzEyNi00NTg5LTg4MGEtMzM0ODdkYzdhM2VlXkEyXkFqcGdeQXVyNzI1NzMxNzM@._V1_SX700_CR0,0,700,999_AL_.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喜歡玩密室脫逃嗎?《密弒遊戲》就是以「密室脫逃」為發想,創造出一個會「色香味」俱全的遊戲空間,唯一不同的是,這場遊戲的籌碼就是玩家們的生命...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186.png

本篇是書店大略瀏覽完成後寫下的「速評」,是新書分享,未來有其他推薦的非小說類書,歡迎推薦!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s-New-Poster_1200_1500_81_s.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我們》,以Key&Peele (台灣普遍翻譯:黑人二人組)聞名的喜劇演員-喬登皮爾斯,繼《逃出絕命鎮》之後又一自編自導「懼」作...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0187.png

因為早有耳聞電影《127小時》會有許多血腥畫面,所以決定看書來體會一下這個驚人的「真人真事」是多麽的不可思議...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囉,我決定為這個沒有什麼人閱讀的部落格,創造一個新的主題,就叫做「走走聽聽」,主要記錄一些心思以及想法。

我盡可能的主題化每一篇想要寫下來的內容,希望每個人也能從中獲得益處。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穹頂之下.jpeg

《穹頂之下》是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科幻作品,也是一篇作者「正常發揮」的超長小說,故事大略如下:

一個平凡的小鎮,突然被一個看不見、聞不到卻觸得著的「立場」給籠罩起來,而這個在書中被稱為「穹頂」的立場出現時瞬間切開了所經路線所有生物,除了立即性地造成的天上與陸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更麻煩的是...這個不明原因引發的災難不知會持續多久,隨後而來的混亂、恐慌,以及政權爭奪,才是真正致命的開始...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乳房_poster.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號稱是女兵日記走紅的本土女星「劉香慈」從影以來「最大尺度」的演出,《乳房》這部電影探討的是一名患有乳癌的年輕女性,如何走出陰霾。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299.jpeg

就在韓國首爾的街道上,一尊快樂的上班族雕像。

這跟他聽聞的韓國上班族不太一樣,走在街上的人沒有笑容、辦公室內的氣氛愁雲慘霧。來這裡開會也讓他不小心比較起自己公司的狀況,快樂、但未必有效率。

這條街上,繁華但空蕩。也許是來的時間不對,畢竟是週日,一個類似重劃區的地方沒有上班,沒有上班就沒有人潮,沒有人潮就沒有生氣,但那尊雕像還是自顧自地笑著。

也許,也就是猜測,這個雕像的用意是告訴著在這裡上班的人們,要回憶起真正讓自己開心的事情,那個單純的初衷,但一不小心,卻雕成了嘲諷。

而他身為外地人,不得不照像的衝動成了隔岸觀火,他沒有跟著笑,但也用不著哭,就這樣冷靜的比較著韓國與自己的國土的差別...

這種比較,也像他職涯裡兩段短短的工作經歷,要選擇在大企業裡夾縫求生,還是小公司中佔地為王?

又或著他心裡面早已經在想著跟工作不相關的事?

像那尊微笑的雕像

發自內心或者虛假的笑著,為了工作還是生活的笑著。

背後的霧霾漸漸掩蓋了一切,那象徵著更當務之急的事情,卻沒有人在意。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r.jpg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蒙上你的眼》(以下簡稱《蒙》)這部由Netflix出品的驚悚/災難電影,在網路平台上映之後獲得不小的迴響,除了誇獎奧斯卡影后-珊卓·布拉克,失去「視覺」這個感官恐懼以及與之前幾部災難片如:《噤界》、《破天荒》雷同的概念,也讓電影增加話題。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看完水行俠好一陣子了,還是看IMAX的震撼版本,但碰巧身體不適,一直到今天才提起興致寫影評(結果就是又拖了好久了…)。

寫在開頭的三言兩語
本人並非DC或者是Marvel的超大影迷,對片中的彩蛋、片尾的畫面,劇情過去與未來的走勢可說是一竅不通,因此,本篇並不會介紹任何能和動漫迷共鳴的細節,而是回歸到我個人對電影的理解,單就導演心思、畫面、聲光特效做一個綜合性的評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雖然這個時候寫這部電影,似乎晚了許多,也就不算是什麼第一手消息了,說片中有多少好聽的歌也遲了,兩部最具代表性的歌曲《Shallow擱淺帶》(註1)《I’ll Never Love Again我不會再去愛了》(註2),早已經在Youtube、Facebook分享貼文、廣播中曝光好幾十次,遲進場的我,到底要寫些什麼呢?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這本書出版了好一段時間,我一直遲遲未讀。最主要也是因為已經有好一陣子看了不少心理層面的書籍,對「界限」的概念自認略通一二。

實體書購書連結(樂天書城):https://r10.to/hzUTBW

電子書購書連結(Kobo)-首購可抵100元(只要79元):https://r10.to/hzuQFG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今天要介紹的NETFLIX節目《崔佛諾亞:媽媽的孩子》感覺是我積欠已久的,怎麼說呢?去年我的書單裡有一本原文書:《Born a Crime: Stories from a South African Childhood》,就是這位脫口秀喜劇演員的個人自傳,當時我在Amazon上下載後在我的電子書上讀完,內容既有歡笑又有淚水,因為太好看了,中文版書籍一推出,我也買了,中譯的書名是《以母之名:她教我用幽默與微笑對抗世界》。兩次看完內心都激動不已,甚至想要用英文跟中文各寫一次書評,但廢才如我,最後竟皆不了了之…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藉著iTunes特價,在apple TV上買了這部當時上映在我印象中評價及票房都差強人意的《縮小人生》。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有時候,讀書就像讀人。看對眼了,才翻開、透過介紹,才認識。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OHH_cover.jpg

本集頗有懸疑推理風格
靠著「鬼怪」之名來做深度的探討。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NG 影像-5B0905A03E6A-1.jpeg

我這個朋友不太好相處,偶爾會消失好一陣子,自從上次聯繫到現在一個多月後,我們終於又相約一起打電動,開了語音軟體:「你知道嗎?有時候嘴硬的男生內心最柔軟。」他在耳機的另一頭突然開口說。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OHH_cover.jpg

延續第一集的劇情

但卻換成了家中大姐雪莉的視角...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HH_cover.jpg

網路上爬了一下評價,發現Netflix最新的恐怖影集《鬼入侵》評價不錯

於是決定在萬聖節的當日開始慢慢追起...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undefined

牙醫給了患者一個建議:將上顎兩側畸形的小門牙做個貼片,看起來更加整齊。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影評-巨齒鯊:它是一部怪物片,不是一部驚悚電影

《巨齒鯊》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我記得這部電影剛出來的時候,預告讓每個人為之亢奮,因為驚悚氣氛營造非常成功:一個在水底通道跟著機器人走的女孩,在玻璃的另外一頭看見一頭酷斯拉等級的巨大鯊魚…

結果第二部預告一推出,所有人的期待變成謾罵。第二支預告不但出現了華裔演員「李冰冰」,俏皮輕快的配樂加上角色之間彼此嘴砲,「水深火熱」驚悚等級的海底電影瞬時間變成「毀滅大作戰」風格的怪物片。電影上映後,也收來不少的負評,「不夠驚悚」首先被拿出來大書特書,然後砲火延燒,影評的目標轉向這又是一部「中資」搞砸一切的電影…但,真的有那麼糟嗎?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24號的奇蹟》是由幾個短篇故事集結而成的小說

故事中的角色遭遇各不相同,卻同樣發生在聖誕節前夕,而按照書名字面上的意思,這個神奇的晚上,發生了不少動人的暖心奇蹟...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Something just like this”
其實不過是上上星期的事...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他沒想到一直到了人生的30幾個年頭,才對這件事有了一點概念: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朋友的關係,最近交換來的書都是日本小說家/作家所寫的

而我因為對日本文學沒太大的研究,心裡面都一直只有幾個曾經看過的作家:東野圭吾、宮部美幸、乙一等...也因此我的書評就是用那些我看過的書來當基底作為評論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脫口秀喜劇演員:比爾伯爾(Bill Burr),根據他兒時的經驗所編寫的Netflix原創動畫《福是全家的福》(原名為:F is for family,因F開頭的字通常讓人直接聯想到Fuck..也因此片名其實不言自明的表達了這是一齣諷刺喜劇),本片故事設定應在比爾成長的年代,儘管爸爸法蘭克由比爾伯爾親自配音,但在觀眾眼裡,劇中嬌小沒有自信的Billy,似乎就是Bill童年的化身...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截圖 2021-09-15 上午8.44.35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終極戰士掠奪者》(以下簡稱《掠》),是一部你可以說是舊片重拍,或者是終極戰士系列的正宗續集。故事的架構就如20幾年前阿諾史瓦辛格主演的《終極戰士》一樣簡單,一群人遇上了兇殘的外星生物,人類對上「掠奪者」,鬥智鬥力、敵死我活的殊死戰就此展開...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undefined
最近因為Netflix的緣故,

可以每天複習這HIMYM,《追愛總動員》這個輕鬆浪漫的都會愛情小品

也在此做個紀錄,盡量不要過度解讀的情況下,討論一下劇情的流向跟角色的心路。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評-時間的陷阱:每個人各自的「醒覺」機會

其實買這本書前並沒有太多的思考,

只因為某平台力推、折價券沒花完、加上隱約有看到提到「心流」這個我有點感興趣的主題。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年閱讀書單

以下為本年度的閱讀書單,心得及書單持續更新中...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由於電視台不知道已經轉到多少次了,好奇心驅使下,終於是找了時間完整看完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在我小的時候(分級制度未落實的年代),就彷彿聽身邊的同學提過一百萬次了,那些自認為比較早熟的同班同學,會討論一堆關於「腦蟲」、「吸腦漿」、「心電感應」等等的劇情,而懵懵懂懂的我,只能邊皺眉頭、邊多問一點內容,滿足自己沒辦法看到這部電影的乾癮。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程先生白手起家,經營成衣業30年。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有一天,男孩遇到女孩,他們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下班時間,在這間好樂迪門口的公車候車亭。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在丁丁被打瞎一隻眼睛後,牠決定離開。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雖然離這部電影上映到下片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但昨天跟父母「溫習」一次之後,仍然決定拿來當作回鍋評論的寫作練習。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原刊登於:《影劇圈圈》-一個優質的電影分享網站,可惜已關站
heroimage001.png

你有想過你最符合哪一個漫威的超級英雄特質嗎?(圖片來源:Kolotv

 

近幾年超級英雄電影當道,漫威(復仇者聯盟系列、鋼鐵人、美國隊長等)跟DC 宇宙(蝙蝠俠、神力女超人、超人等)都各有各的擁護者。這類型的電影之所以成功,除了酷炫的特效、扮演英雄的演員們獨特的個人魅力,隨著續集電影不斷推陳出新,挑嘴的觀眾對「劇情」也有很大的要求。刻劃出的角色往往需要一定的深度,才能真正受到影迷的捧場。不過話說回來,意猶未盡散場之後,每一個步出電影院的觀眾可曾和我一樣幻想過自己是否有一天也能成為「超級英雄」?如果是的話,又是哪一個超級英雄最適合我?在電影《黑豹》上映期間,就讓我們用漫威的角色為例,談談不同的「英雄特質」吧!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原刊登於:《影劇圈圈》-一個優質的電影分享網站,可惜已關站

dystopiaimage001.jpg

 

也許日子過得不差,但你是否在平淡的生活中感覺到一股壓迫?在唾手可得的自由裡感受到無形的桎梏?或者是在言論自由的網路當中感受到一雙犀利的眼睛正監視著你的一舉一動?

 

「反烏托邦」主義的其中一類,大致上就是形容這種感覺,一種藏於虛幻美好底下的腐敗、自由幻夢裡的真實枷鎖。此類型的作品在好萊塢中並不罕見,也許可解釋為科技高度發展、網路過分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內心忐忑不安的未來課題,不過在介紹「反烏托邦」之前,先來介紹何謂「烏托邦」。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原刊登於:《影劇圈圈》-一個優質的電影分享網站,可惜已關站
 

image001.jpg

《金錢世界》(以下簡稱《金》)即將在台上映,本片在北美可是未演先轟動,不過並非是因為本片為名導雷利史考特的新片、也不是華麗的演員陣容或者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讓人驚奇,而是原本本片的主要演員「凱文史貝西」因為被捲入性醜聞風波,讓雷導決定「快刀斬亂麻」,直接刪除所有凱文史貝西的戲份,並且在電影上映前緊急找了克里斯多夫普拉瑪重拍,用了短短天的時間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淪多時後的我,終於拾起書(其實一直都拎著),終於是閱讀完了一本書,並且打開電腦(其實一直都開著)著手開始寫起讀書心得。

我想這就是這類型的書籍帶給我們的「正向助益」,它提醒了我一直以來想做的、該做的事情,我想這就是閱讀比起其他習慣還要迷人的地方,文章看多的人,自然而然就會想要自己寫一篇。

實體書購書連結:https://r10.to/hlNvV3

電子書購書連結(Kobo首購可折100元): https://r10.to/hwkFRa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聽說2018年版本的古墓奇兵會讓有玩過電玩的人興奮,因為片中不少場景跟橋段都取材自遊戲畫面,而奧斯卡影后艾莉西亞薇坎德的精湛演出年輕的蘿拉,也讓角色更加人性化及層次。

 

---以下有劇情雷---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想寫些什麼?

你拒絕的理直氣壯,好像本來就有什麼規劃,但實際上也漫無目的的躺了一會兒。

社會化讓我們say no時帶有罪惡,在獨處時愧疚。冷淡過後總是殷勤地問候,好像正彌補著什麼主動勾破的缺口。

但沒有什麼人真的在意什麼,在意的人都病倒了,徒留你奄奄一息的焦慮著。

什麼叫做自信?是在人群裡舉手發言、在台上揮霍想法還是單純的高高抬起頭?對我來說,也許,自信是不會意「自信」。

那是對眼前事物的專注,讓你忘記人的眼睛、耳語的聲音,讓心流貫徹整身,對自身行為的肯定。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Z6U6ocHtYGWh2cyVRDwt-2400x3426.jpg

在過年連假期間,終於又開始看起了電影。

說來也是蠻奇怪,開始寫專題之後,看得新片反而變少了,倒是常常翻翻找找各本看過的書,絞盡腦汁聯想看過的電影,分門別類湊出一篇專題。

《水底情深》這部在觀看前被各個網友洗腦相當「獵奇」的電影,本來提高了我的不少期待,但到了結局卻讓我有些小小失落。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兩天才剛看完科幻之父所寫的「鋼穴」,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甚至有些濫情,但看到結尾時被深深的感動。

故事背景設定在未來人類生活在有如蟻窩的鋼鐵巢穴裡面,城市的運作都靠著配給的方式進行,而在那個高度發展的社會裡,許許多多的工作也逐漸被機器人給取代,這是人類的世界。但同時,故事裡也有著一群來自「外世界」的人,他們從遙遠的星系而來,他們有著更高度發展的科技,且更佳發達跟成熟的機器人文明,外世界的人一直都和地球人保持距離,且不斷地推崇著機器文明的好處,而人類則對外世界文明充滿敵意,對機器人更是恨之入骨,認為它們不但較為低等,機器人的存在甚至威脅到地球人的工作機會,讓許多人失去本來的行業。而故事的起頭,則是起始於一場「外世界人」的謀殺案,外世界希望能與地球人一同調查這個驚天的案件(因為一起疑為地球人犯下的案件,可能會讓地球與外世界的關係降到冰點)。被指派調查任務的地球人探員以利亞·貝萊,經局長的要求,必須與一位來自外世界的機器人「機·丹尼爾·奧利瓦」一同破獲這起「不可能」的犯罪。

科幻的背景搭配懸疑的題材,本書要歸為科幻或者是推理小說都不為過,但這本書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贏在「想法」,鋼穴底下一群迷戀「中古世紀」的民眾,對更早的地球社會充滿憧憬,朝思暮想著「窗戶」、「眼鏡」等等,那些在我們的世界中稀鬆平常但在鋼穴的宇宙卻沒有效率,甚至是淪為「飾品」的東西。而這種對舊日生活的情懷,也深深的根植在作品之中,它的遠大影響也甚至是整起「謀殺案」的動機。另一個讓讀者感到新鮮的地方,則是外世界的人和地球人對「機器人」的看法,原則上,兩個族群對機器人的定義沒有什麼差別:幫助人類文明的工具,但在接納度上卻大相徑庭,外世界的人將機器人做的幾乎與人樣一致,認為這樣才能達到最高的效率(因為多數的機具都是以人的習性來設計),且越符合人類的外表代表著更方便融入社會。而地球上的人類的想法卻不同,雖然機器人都已經安裝了「三大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的法則),卻仍然對機器的存在充滿懼怕,甚至願意冒著犯罪的危險發起暴動,攻擊機器人服務員。而思想上的「差異」,也讓外世界的人在暗中想要推行的拓荒計畫裹足不前,在外世界的人眼裡,與機器人和平共處的心態,可以加速地球文明往外拓展,早日脫離「鋼穴」,這個一切靠配給的鋼鐵城市,但守舊派的反彈聲浪卻始終不滅,書本到了末章,提供了一個解答:那就是守舊的浪漫派雖然渴望著改變,卻對於外世界人的存在感到不安,反而是外世界人主動退開,放棄協助後,人類才會有想要開展的慾望,而這個結局也宣告著被殺害的外世界「博士」的犧牲,雖然是一起謀殺,但外世界的人卻選擇用這個人的性命當作讓地球人走出去的籌碼,乍聽之下冷血,卻合情合理的做法,告訴著讀者還有在鋼穴底下的眾人,這是一個高度發展並且開闊視野的文明,所存在的格局。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渾渾噩噩的也邁向了2018年

這裡特別來記載一下今年度的閱讀計畫,由於表格形式的統整在後來文章更新時會出現載入太慢的現象,進而影響到更新的速度跟準確度,今年度開始每篇評論都會在文章底下放入已完成之書單的文字連結,來減少耗時的編輯。另一方面,由於閱讀的重點在於記憶跟回饋,從今年度起也會盡量做到讀十本書做十份記錄,並且有望在接下來重翻相同書籍時可以於原文下方加入新的註記。

 

回顧2017年

平均每兩月的閱讀書量為8~10本,也就是單月約為4~5本書,希望能在今年增至單月6本,並且陸續增加英文書籍及雜誌類別的閱讀。由於本閱讀計畫僅從2017年後半年開始實施,所以並無法確定哪幾個月較有空閒時間閱讀(並且還需要寫下評論),這也是新的年度預計要明確觀察的目標。

 

2018年閱讀目標

-單月平均6本書

-每本閱讀書籍皆做紀錄

-加入英文書籍雜誌閱讀

-找出空閒月份,以方便未來規劃閱讀月

-降低閱讀成本,每月花費降至700元購書

 

單月平均6本書

實行方式為盡量用各種瑣碎的時間、不同的裝置,閱讀實體及電子書籍。

每本閱讀書籍皆做紀錄

因為記錄需要時間及比單純閱讀更強的專注力,遇到書本值得紀錄的內容應該優先花時間寫下或記下。

加入英文書籍雜誌閱讀

英文書籍可先從已看過的原文小說及已購買還沒看完的原文書籍下手,由於非中文書籍的閱讀速度較慢,需另外規劃完整的時間閱讀此類別。

找出空閒月份,以方便未來規劃閱讀月

閱讀月,其實就是沒錢做其他娛樂但空閒又剛好很多的月份。預計該月應該要累積閱讀超過10本,實行的方式是遠離電腦。

降低閱讀成本,每月花費降至700元購書

目前購書成本約為每月800~1000,為了降低購書成本除了逛二手書店以外,小說類別可以用線上資源或者是家裡還未看過的書籍著手。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_Secret_Life_of_Walter_Mitty_00.jpg

因為在某個機緣下看到一篇關於「白日夢冒險王」的影評,是負評。決定在這部電影上映後好一段時間寫一篇正評來平反。由於本人秉持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心態,這裡也就不分享該影評連結,不過,會在文中討論幾個我「印象中」在影評裡看到的論點所做的解釋跟反駁。

The_Secret_Life_of_Walter_Mitty_01.jpg

這是部讓人心曠神怡的電影
我不會忘記那一年帶著父母去看本片的心情,有鑑於現在的電影常常「踩在線上」,保守家庭下的我們總是擔心給父母看見太多腥羶色的內容。所選的這部電影我有很大的信心肯定會恰到好處。雖然可歸類為喜劇,但本片營造的是一種心靈的成長,造化弄人的幽默,絕不單單只是屎尿屁的玩笑流水帳。進了戲院,大螢幕加持下的景色優美、環繞音效的背景音樂,我的父母通常評論的話不太多,但出了戲院他們的臉上,我很清楚我看到了想見的反應。

The_Secret_Life_of_Walter_Mitty_02.jpg

誰是魯蛇了?
不知道是片商的包裝方式、廣告的剪接,還是觀眾慣性對這類型電影主角抱以的同情目光。部分負面的評論甚至我一個也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都點出了一個問題:他不失敗啊!
這個問題的本身是另一個原生問題:何謂失敗?誰失敗了?為什麼失敗?無疑地,本片的男主角確實在情感上並不成功、他的背影總是孤單、腦中總是神遊,有心思做夢卻沒勇氣開口...。「白日夢冒險王」在電影的開始確實烙下了這個影像給觀眾,卻也在故事進程中慢慢地扭曲第三者的視角。

首先,華特米提的害羞不是「不敢開口」而是「不敢要求」,仔細想想這個差別,會發現這是天差地別。面對心儀的女生不敢開口,那表示遙遙相望、偷偷暗戀,可在公司中算是老鳥的華特,卻仍能跟身邊同事正常溝通,更重要地,跟他心儀的新同事-雪莉搭話。在人際關係上,華特遇到最大的障礙不是社交,而是面對據理力爭或者是自身利益時不敢伸張。

再者,一個我認為很重要很重要,卻也在跟朋友討論中發現的問題。那就是「財富」,也許薪資跟待遇,在台灣的年輕族群中,往往是一個無法圓夢或者是完成說走就走的旅行的原因,但請看華特的年紀,稍微年長的觀眾便能理解真正的挫折來自於:華特不敢跨出冒險的那一步,而非受到金錢的阻礙,依照這個年紀這個職位的人,出國的恐慌往往不是經濟,而是探索未知、遠離安逸。

說到遠離安逸,第三個要講的就是「動機」。是什麼讓華特踏上冒險之旅?難道單純是為了一個女孩?我認為雪莉確實是華特欲卻步時的寄託,卻不是跨出冒險的主要動力,真正的動力還是來自於「大環境的改變」以及舒適圈的破壞。從新人接管公司跟即將面臨的裁員到弄丟了首席攝影師的底片,華特米提的安逸環境遭遇了全面瓦解。我相信,在大鬍子接管的一開始,華特米堤肯定認為自己不會是被裁員的首選,因為身為尚恩•歐康諾的御用底片沖洗師,他對他的工作感到驕傲(也因此不會想要有所改變),可今天這個驕傲被無情的踐踏、工作上的失誤,最後是雪莉的鼓勵,他才會選擇頭也不回的踏上前往冰島的飛機,開始他的冒險之旅。

The_Secret_Life_of_Walter_Mitty_03.jpg

這部電影一直沒有忘記「現實」
進電影院觀看的那天,我一直以為這場歷險會不間斷地延續至劇終,實則不然。本片在到了冰島以後、跳出了直升機、被火山追著跑之後,故事的主人翁坐在冰島的速食店記帳,然後回到公司。雖然電影名稱裡挑明了「白日夢」,卻時時刻刻地提醒著觀眾「現實」。而那些現實包含著青少年時期的創傷(父親過世後獨自打工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及工作、親情上的壓力(換新房子、照顧家庭跟弄丟底片)。故事說到了這裡,回想起許多的橋段,你會發現其實華特米提這號人物,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安靜木訥,甚至曾經有這麼一段時間,他不怕冒險勇於挑戰跟叛逆反骨。

「重拾」比「獲得」更可貴
最後帶入我想說的大主題,那就是「重拾」。到頭來,「白日夢冒險王」要闡述的是重拾熱誠而非「得到」熱誠。這兩個動詞的差異,相近卻不相同。「得到」往往是一場意外,一個新的體驗,像是「沒問題先生」裡面的金凱瑞,在得到say Yes的能力之後,發覺其中的好與壞。「重拾」卻更跌跌撞撞、戰戰兢兢一些,那些曾經甜美的東西,因為一些外在因素讓擁有者選擇放棄,把這些散落一地的技能撿起來需要更多的勇氣,因為你不知道是否還能擁有、也不清楚會不會因此二度受傷。還記得電影前半段,華特米提在公園等待時露兩手的滑板技巧嗎?那你是否也記得當他得不到交友網站上的眨眼回覆時被網站的客服人員說他的自介「不夠酷」呢?觀眾如果稍做比較,會發現劇情一直散發著矛盾的訊號,告訴觀影的第三人,其實華特米提對抗的是他的「自信」,是一個心理上的空虛與不足,絕對不是簡單的單身及職場生涯搖搖欲墜的中年大叔。還需要另一個佐證嗎?看看最後一期Life的封面吧。在尚恩•歐康諾的眼裡,華特米提,這個默默為雜誌付出的員工,一直都是真正的英雄,而這張平淡無奇的照片之所以充滿意義,是因為它攝於冒險之前,這張照片代表的並不是整部電影的冒險精神,相反地,它讚揚的是一個人用一生做的努力,而這份肯定要在華特肯定自己之後才能受到鼓勵。片尾,華特米提失去了工作、未來都還是未定,但他已經不在意,因為他得到了「自信」。

The_Secret_Life_of_Walter_Mitty_04.jpg

後記
很掃興的我還是要提一下本片的缺點,除了一開始白日夢的內容有太多的特效,我朋友的一句話倒也讓我蠻認同的。那就是華特米提怎麼可以那麼快(毫無預警的)牽起雪莉的手!不過我相信這可能還是為了大眾口味而做的妥協,過多的特效是為了大螢幕的臨場感,牽起手則是為了普羅大眾定義的Happy Ending。本片的影評雖然時隔多時才又拾筆書寫,可能就如電影中的那句台詞吧!

"有時候,當我看見美好的東西,我不會把它拍攝下來,我選擇靜靜欣賞,不要去打擾這個時刻。"


剛看完電影的那幾天,我確實是秉持著這麼的感覺,享受電影帶來的幸福,什麼都先別說。

 

本篇文章的圖片來自:Yahoo奇摩電影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忌日快樂

個人評分:★★★★(滿分五分)

忌日快樂,一部有笑有推的懸疑驚悚片。

 

故事

本片的架構非常簡單,也飛快地進入重點。女主角在生日那天早上醒來,在入夜的時候被殺害,然後莫名其妙的又醒來,又被殺害...。這個無限輪迴的生日死劫,似乎只有找到兇手能打破迴圈。

 

先說兩大元素

一、恐怖元素:忌日快樂,在電影海報甚至預告的宣傳上,似乎是將本片的基調設定在「驚悚」層面上,但本片的分級卻是普普通通的「輔導級」。根據級別,似乎不會有太多的血腥、裸露畫面,而不出所料的,本片的恐怖元素頂多只停留在音效等級的「驚悚」,並沒有太多血漿噴濺的畫面。而這份驚悚的程度,給我的感覺也大概觸及到「驚聲尖叫」系列殺人魔現身及殺戮之前的級別,不足以嚇垮任何人。二、喜劇元素:相對於「驚悚」,這部電影的喜感緊接在女主角前幾次的「被謀殺」之後,當她漸漸理出輪迴所代表的意義後,電影變得更像是青春校園喜劇,甚至有些惡搞。電影中這十幾分鐘的時光,像是2017年版的「牠」裡面,魯蛇俱樂部在夏日炎炎的湖邊戲水一般的輕鬆自在。

 

關於女主角的成長

這部爆米花電影很罕見的醞釀著足夠水準的「教育意義」,從一開始女主角對於周遭人等的態度,多數觀眾應該跟我一樣先入為主的認為她罪有應得、死有餘辜,身為破麻一個,複雜的交友、性關係,好像被面具殺人魔捅死也只是剛好而已。而隨著電影一步步的導引,一開始的嬌嬌女炎氣,被死亡的恐懼、無盡的輪迴給取代,每次醒來漸漸變成了煎熬,每天的等待成了可怕的倒數,同樣的畫面、時間和人物,卻伴隨著女主角每每不同的心境,也因此她開始與身邊的陌生人交心,也一點一滴的揭露了身邊人的謎底。故事的尾聲,反而讓觀眾開始了另一種思考模式,即便是故事本質上根本沒有改變(女主角還是女主角,每一天還是一樣的一天),我們卻看見了有血有肉、有感情需要被保護的年輕少女,破麻隨風而去,相對的,卻是滿滿傷口血肉之心。

 

關於男主角的畫龍點睛

本片畫龍點睛的大概就是女主一覺醒來第一眼看見的男主角,這個一開始一直被女主角認為是藉她酒醉時佔她便宜的純情男孩。相較於女主角每一個生日醒來時的改變,男生這邊難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因為他必須得有著相同或者說相去不遠的情感表現,然而,因為他對女主角無微不至的關心,跟身為一個局外人的角色,當他提出「輪迴的終點可能是查出兇手是誰」的論點時,恰到好處也不突兀。電影也靠著他的「理論」恰如其分的繼續演下去,一點也不打算解釋這個劇情緣由及設定。

 

巧妙的台詞及暗喻

本篇評論的標題即是女主角醒來時貼在男生宿舍門上的標語:"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

這句標題點出了本片的重點,而電影中也處處都藏著巧思,從第一天醒來找不到止痛藥到好像熟門熟路的自己翻出了止痛藥來吃、男主角室友白目的開場白在每一個情境底下都適用、為了維持身材拒吃杯子蛋糕、到後來一無反顧的拿起了高卡路里的食物大吃特吃...所有的小細節都被故事牽動著滾動。實不相瞞,我喜歡這樣的電影,在一個粗獷的架構下隱藏著每一個有趣的事實,再透過劇情跟角色對白的觸發來一一揭開。也因為每一場戲的心境不同,每一個暗示性的標語在當下氛圍裡展現出了不一樣的趣味。當電影結尾男女主角擁吻時牆上一閃而過的海報字樣:"We live",道出了電影結局的同時,也提供了一個不同的角度,一個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朗視角,怎麼說呢?每一場女主角醒來的戲,她的雙眼在屋內一陣搜尋後(找止痛藥、褲子、手機等),下一束的目光總是停留在那扇就要被男主角室友打開的門上,也就是"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your life."這句標語所在的地方,可當小情侶翻滾在溫暖的床上時,一個沒被看見的床角視角被看見了,原來這間房間從頭到尾都暗示了結局:"We live",但卻沒有被注意到。

 

補充說明一下導演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克里斯多福藍登。雖然我對這個名字也很陌生,但卻對他的另一部電影相當不陌生:「殭屍教戰守則」。本片雖然是活屍類型電影,卻是一部像「活人牲吃」一樣的惡搞電影。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只是惡搞,而是尺度無下限的裸露跟低級趣味,千萬別會錯意,這裡說的「低級」是帶著滿滿的讚賞,既然都是限制級電影、既然都要惡搞了,那何不來點「重口味」加菜呢?「殭屍教戰守則」就是一部秉持這個理念的喜劇恐怖片,「忌日快樂」的收斂在「教」片中完全不見蹤影,導演的大膽風格也讓人烙印在心。

殭屍教戰守則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腦使用手冊

因為某平台前陣子促銷,加上書名、封面的吸引力

我選擇買了這本書。

 

「大腦使用手冊」,主要是講解一個叫做NLP(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 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技巧,簡言之(事實上本書也確實是一個「簡介」的概念),NLP的技巧就是透過改變五感、改變語言方式、改變心態等等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也就是說,熟知NLP的人可以轉換心態,同時也可以利用這種能量來「轉換目標者」的心態,以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

仿間這類的書籍其實不勝枚舉,尤其是講到「話術」、「讀心」、「操控」等等的話題,總是標題聳動內文普通,或者是過於玄妙,讓人不禁懷疑形容的是心理學還是魔法。

這本「NLP大綱」給我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但因為這個fancy的「神經語言程式學」名稱,本書還是列舉了一些關於「心理學」的論點來做佐證,但看完本書,卻讓讀者有一種「帶著結果去找理論」的感覺,就像是一天你頭痛,便上網找關於頭痛的各種解釋,然後挑一個你認為最符合的原因當成你的病因。

當然,書本中關於自我心態轉變的地方仍有許多可取之處,例如在某些情況下,將自身情緒抽離,達成「一般化」的態度,也就是用一個旁觀者角度去面對自己的問題。然而,書中對於「影響他人」的技巧我卻覺得較難認同,其原因也未必是方法有誤,而是提及「有用」這件事。書中部份的章節可能為了展現「效果」,並沒準確的描述前因後果,例如:故意問錯問題以得到更多答案,這樣的方式或許可行,因為對方可能下意識糾正錯誤問題然後提供更多資訊,但這樣的方式卻也可能招來對方的漫不經心甚至不願做修正的反應,而這樣的對答不但對發話者沒有任何好處,甚至可能會讓彼此之間的溝通破裂。相同問題也出現在本書其他的章節之中,太過精簡的內容,將書中的「方法」讀起來更像是一種「小聰明」,也許在一些特定的人身上有效、或者是說根據心理學的角度確實會導出想要的結果,但是再次強調,這些技巧在沒深入了解「為何有效」前,得到結果未必代表「增進關係」!

 

相較之下,本書的「自我調適」章節我就比較喜歡,因為個人心理的轉變並非與外在人士互動會有直接關聯,改變心態確實有助於行為的改變。

 

最後,用一部電影裡的台詞「壞掉的鐘,一天也會準時兩次」,來做結尾。這本書有這麼一點點歪打正著的感覺,然而,因為讀者並未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整套「NLP」的運作,根據一開始的大綱,這門科學涵蓋的理念相當廣遠,而這樣的「教義」反而讓人擔心,在我的單純想像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很直覺但也很有效,我不單純相信一個方式NLP可以改善人際關係、造就未來成功,相反地,如果輸在不了解人,可以看心理學、行為學,如果失敗來自無效的溝通或者是錯誤的時間管理,就該閱讀談判、溝通技巧、時間管理術...,神經語言程式學,充其量是所有學科的最簡單入門,當目錄看可以,但深讀,我建議還是從書中提及的有趣現象或者是學門中,實際找該領域的書籍來做深度理解會有更佳的效果。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控的同理心

挟著前陣子很熱門的「正義魔人」話題,這本書的封面無疑可以吸引住眾人的眼光。

本書購買的很早,看完的卻很晚。

不算是太大篇幅的讀物,但因為我購買了博客來最近推出的電子書版本,省了一點錢,卻沒有換來預期的方便性跟易讀性,也因此,本篇稍後會稍微介紹一下使用博客來電子書的心得

 

失控的同理心

同理心為何不好?

其實稍微花一點腦筋思考,這個問題馬上便有了解答。但不管是因為從古自今的過分讚揚,還是社會風氣的影響,回答「不好」的人,成了眾矢之的,是「冷血」和「無情」,而說同理心「好」的,也總是那套陳年論調:因為人唯有有同理心才跟動物不同、我們有所謂的「共感」體驗,同理心促進社會進步等等。

如果您也花了時間思考好與不好,那便同樣陷入了二分法的邏輯困境,更有甚者,其實從頭到尾都沒看穿事件的本質。同理心並未不好,而失控的同理心卻會帶來災難。就像是火能是創造也是毀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謂的「同理心」,在倡導或者排斥它的同時,一定要真切的去體會,何謂「同理心」,它的本質是什麼?什麼時候,該發會它善意的一面,又是什麼時候,該抽離出個人情緒,以大局著想、讓數據說話。

 

同理心的明顯缺點

比起宣揚好處,本書既然名為「失控」,更多的篇幅,書中都在描寫為何同理心不好,跟較為理性的分析事情原委的好處。而其中最淺顯易該的論述即是「聚光燈效應」。也就是當人們意識到一件事情時,會自動忽略了身邊其他相同處境、或者是較與我們不相干的「雜訊」。舉個例子,當我們看見與我們較為相干的人遇害(例如相同種族、相同教育或成長背景等等),會更容易產生情感連結,而這個連結也會讓我們同時忽略了遠方同樣受苦的族群。這種同理心本身並非壞事,但若論及捐款或者是軍事行動,則鋪天蓋地的關注則有可能變成潰堤的水壩,淹沒合理的行動,變得意氣用事。

如果是某個罕病兒童的悲情故事,受同理心影響的人可能會將這份「同理」轉化成捐款,而這份善款如果全數捐贈個體上,則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因為同樣的款項,照理說應該捐給相關機構來做善款的分配,才是資源的最大利用。另一方面,像是戰爭,當我們看見相關種族的人受迫害,自然而然會將憤怒投射在共同的敵人身上,而這份「恨意」的火種便是「同理」。很意外嗎?拿書中提到且也紛擾美國多年的「種族議題」來說,白人至上、黑人迫害等等,除了少數幾個發起人刻意的引發爭端,那些「積極參與」的圍觀者,難道不是為了自己的族群爭一口氣嗎?

當然,要對不同種族的人有「同理心」,這樣的話,就能有效避免上述情況了吧?理論上是,但卻沒那麼簡單。

書中另外一個舉例:知道遠方某個人某一天會死,跟知道自己明天會斷一根手指,哪個較讓人不安呢?當然是斷指的恐懼讓人難以接受。即便以整個人類族群來說,損失一個人,跟你損失一根手指比起來,少一個人的損失大多了。人卻不能不為自己的損失而輾轉反側。同樣的道理運用在這些社會議題上,就因為人不可能做到完全不偏頗,所以以同理心為出發點的行為就會失去公正。而這時,也許另一個問號又浮現腦中:那既然知道人無法不同理,那又要怎麼不同理呢?(好饒口)。

那就是意識到「同理心的存在」這件事。書中某一個章節也做了「同理」跟「憐憫」兩種心態的區分。

 

同理VS憐憫

作者提到「憐憫」的重要,這我較難認同,不是認同作者的觀點,而是翻譯。在我的國文教育裡,「憐憫」、「同情」二字的意義更趨近以上對下,有一種施捨的感覺,反而覺得「同理」更有作者想要表達的意識(我想這也是不該「濫用同理心」的論調較難被廣為接受的原因,因為文字的強度總會跟隨著人們的不同理解而失去準確性)。而所謂的「憐憫」,就是「我知道你的痛苦,但我未必要跟著你痛苦」,這樣的心態,是幫助人們在眼見負面事件發生在別人身上時,可以在心情上「抽離」在知識上理解。而這也是作者想要推廣的「正確觀念」。換句話說,一個具有憐憫心的人,可以同時了解當事人跟旁觀者的想法,並且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角度來判斷身為一個「旁觀者」該如何針對事件反應。不過說來容易,怎麼做到呢?

 

有效利他主義及降低「自我」

書中提到一個名詞讓人深深著迷,那就是「有效利他主義」。提倡這個主義的人認為:在理性思考之下,將幫助別人的資源利用最大化。

換言之,假設今天我們看見某個個案,例如虐童。我們可以對事件的受害者表示哀悼之時,也「有效的」開始注意虐童問題,並且與其將錢捐給個案,轉而將善款或者是關注投射在協助受虐兒的機構上,或者是督促現成法規的修改(然而修改法規也要注意是否有失控、矯枉過正的問題,最血淋淋的例子:洪仲丘虐死案件的無限上綱)。這就像是愛屋及烏,但是卻用一種邏輯化的方式去做延伸。像是一種網狀思維,當你關注個案的同時,你的知覺觸角也同時往個案周遭的事物去做蔓延,如果不懂得換個角度看,就看同一個角度但是看得更廣些。

另外一個方式則是:降低自我的重要性。這個方式對於自尊心低落如我的人應該簡單,但對於多數人卻可能是個盲點,是一個與從小教育背道而馳的方式,也就自主性的察覺。降低自己的重要性,是在於如果人們在面對受害者時無法不將受害者縮小,那就把自己縮小。本來所有事情都重要,但現在站遠了一些,把所有的事情都變得「不重要」。不管是ISIS對歐美國家的恐攻、還是歐美國家對ISIS的侵略,都看成同樣的程度,同時,也將自己看為一個不重要的小角色,書中論及的方式很有意思,乾脆就把相關的當事人、國家都換成代號或者一個你毫無感覺的地方,同樣的事件,變成天王星侵略火星,火星人突擊天王星,(好吧!我的例子比較荒謬些),但名詞的代換確實會將情緒發散,進而轉向邏輯性、理性的思考路徑。

 

還是很難成功

本書討論的東西雖然實事求是,並且旁徵博引。但讀者總認為所謂的「意識到同理心」這件事,徹底激起多數人的共鳴仍然是一大難事。而其實書討論的「東西」就已經說明了它的難度。

它就是「同理心」就是「主觀意識」。試想閱讀這本書的客群,會是怎麼樣的人?是對同理心抱持著懷疑態度,還是深信同理心是世界真理的人?這讓我想起之前閱讀了尼采的「反基督」,雖然內容不乏激進的論調,但也確實有些據理力爭的條列值得討論,不過,這些想法會有辦法深植教徒內心嗎?或者是從小便深受基督教影響的人的思考中嗎?「失控的同理心」也是,我相信閱讀本書的人已經多多少少發現同理心的「缺陷」,卻沒有一個深刻的理論來證明缺陷的存在。而那些深深認為同理心好的人,則可能壓根不會閱讀本書,認為同理心是一個「從小到大便已經存在的真理」為何還要花時間去「學」呢?

我認為,每一個推翻既有想法的書,都是一個個烈士。它們的出版代表著無數反向意見者的批評(或者是漠視),而就像洛西可夫所寫的「誰在操控我們」(書中介紹今天媒體的濫用如何綁架消費者的感官,作者表示,他的前一本書所提到的「病毒式行銷」的概念,反而成了有心人想學來加深對大眾控制跟荼毒的工具),當真有人意識到這股潛在力量後,正面的意圖卻也帶動了「邪惡勢力」的蠢蠢欲動,總會有人利用這股力量來設下更深層的陷阱。一如方才說的:洪仲丘事件,或者是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社會議題」,都不乏有在一般人眼裡「聰明理性」的年輕人參與,先不論社會議題或者是起點的好壞,相信所有參與運動的人士都清楚自己的意念是依循著邏輯而為,但,誰知這股「自覺」背後是否有更強大的政治意圖在掌握或控制呢?

說到這裡,扯遠了。不過我仍堅信自己「打游擊」的原則,而今,又多了一個「有效利他主義」就如「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一書提到的:今天如果你參與的運動在你明天一覺起來沒有立即性的改變,那這樣的運動便不值得參與。我相信助人、施展同理心也是。我相信有能力的人應該要為同時間受苦的任何人負責,也堅信身為一個思考者,應該「不斷地移動」來保持思路的暢通,就如叢林戰中的勇士,或者是情報間諜,時時刻刻懷疑偉大議題底下的意圖、不讓自己掉入既有的思考窠臼。所謂的「同理心」,可以不是壞事,但習慣以「同理心為前提」思考,則有可能落入陷阱,看不見潛在的效益。

 

補充

台灣人同理心氾濫的情況也非常明顯,除了前陣子「不讓座風波」到更早之前的許多社會案件,其中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那就是「小燈泡」事件。

當時,小燈泡被慘無人道的殺害,其母面對鏡頭時的冷靜態度,竟然變成社會大眾的攻擊對象(我父母認為這個母親太過冷血,心理不正常)。這是一件相當荒謬的事情,我們的同理心大到甚至替別人的父母難過別人家的小孩,雖然其母表現堅定的原因不得而知,但誰知道鏡頭下的她有多少痛苦沒有展露?(或者是延後悲傷...在面對死亡的五個階段中,其中一個便是「否定」,也就是相關人士未必會感到悲傷,反而是否定身邊親人已死的事實)又或者某些原因驅使,讓她認為悲傷並不是那麼重要。事實上,以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悲傷跟整個案件有什麼關聯?法官會因為受害人的母親不落淚而輕判兇嫌嗎?或者是她的冷靜代表著其與兇嫌的共犯之疑嗎?類似的事件還不只一件,在無法阻止媒體惡意煽動民意的情況下,台灣的「同理心」訓練確實有待加強。

 

博客來電子書app、網頁版初體驗

「博客來」,我想大概是台灣最廣為人知的線上購書平台。近期,為了覆蓋各種虛擬跟實體的通路,當然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電子書平台」也催生成功。但,是否有些操之過急,火侯不夠呢?

 

關於電子書的方便

先不說博客來,所有電子閱讀器、app通有的好處就是:方便好攜、隨時可看,自動記憶也能在各個平台之間轉換閱讀。而這次博客來的電子書櫃,很罕見的在電腦版裡面是使用「網頁版」而非自己有的應用程式,也就是使用者購買以後,只需要上博客來登入自己的帳密,即可在該帳號該瀏覽器上閱讀購買的書。一開始,我對這件事充滿期待,因為網頁版等於是任何一個聯網的電腦都可以輕鬆閱讀,無需額外下載多餘的程式等於是幫電腦減輕了一些負擔,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公有的電腦,例如:公司電腦、他人電腦上,都可以輕鬆閱讀,可說比自有的應用程式來的便捷許多。而app的概念則大同小異,包含我目前用的Kindle app、Kobo應用程式,都是同樣的使用方式,此時,勝敗優略就在「使用者體驗」上面了。

 

關於電子書的不便

為何電子書還是無法取代紙本書?很多人說是拿起來的手感無法取代,現實一點的人說3C的螢幕比較傷眼。而以一個還算是有在閱讀的讀者我來說,我要說的是單純的「不方便」。在閱讀故事時,也許電子書跟書本的差異不大,但當書的內容牽扯到需要「重複翻閱」、「筆記」時,優劣立見。其實從上面的書評就可以看出這本書的心得全憑記憶寫出,因為當想起某個章節之後,想要回去翻找相當困難,即便我已經多少在上面用「電子」的方式劃下重點,卻還是很難像書本一樣輕鬆擷取資訊。

 

關於博客來電子書的缺點

以上是電子書上廣義的好壞,而接下來則單純是博客來平台上的缺點了。不知道是衝忙上架還是先試水溫的緣故,博客來的使用者體驗奇差,差到使用者甚至可能懷疑這些設計師是否真的看過書。多餘的按鍵太多,版面也留的不夠大方,在閱讀時,像是出版社的標點符號等等的,偶有出錯。另外,網頁版的閒置一陣子後,總會出現說不上來的問題,有時候是頁面似乎跑掉、有時候是畫線沒有反應,講到畫線,手機app的畫線常常出錯,不是一口氣畫了太多、不小心翻了一頁,就是畫下去的重點沒有顯現。綜合以上原因,單買了「失控的同理心」後,我便對博客來推出的書籍有些忘而生卻,台灣的電子書市場還算是一塊待開發的田地,隨著越來越多的平台、出版社的加入,比起電子書app,我更期待的是電子閱讀器的上市,目前有在使用的kindle,可說是複製書本閱讀經驗的最強大裝置,博客來本該如Amazon一般帶動整個電子閱讀產業跨進新的領域,可惜這位老大哥,一出門就摔了一個跟斗,身為潛在使用者,當然不會幸災樂禍,可也幫不上忙,只能期許早日康復,越挫越勇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厄夜車諾比

個人影評:★★☆

 

我習慣在運動的時候看不要太恐怖的恐怖片,因為聽說腎上腺素分泌的時候力氣會大一點...

 

由上可見,我其實是一個沒有「看恐怖片基因」的人,所以太過令人驚嚇的內容都會讓我心臟停止。換句話說,只要我認為「不恐怖」的恐怖片,它肯定就不是部稱職的恐怖片。但沒吃過豬肉,好歹也看過豬走路。恐怖電影也是電影的一種,電影該有的劇情走勢恐怖片也該有,用這個角度去評論,厄夜車諾比,算是有一個相當好的「開始」。

 

這個開始叫做鋪成

故事不囉唆,一開始便表明了一群年輕人遊歐圓夢,並且男主角與他住在歐洲的哥哥重逢。這樣的開頭很有效果,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展現年輕活力、簡單的兄弟對話之間也展現出兩人的個性南轅北轍的差異。哥哥的冒險精神跟弟弟的想要求穩。而同行的兩個女孩(弟弟女友及其女友的朋友),也在兄弟倆的對話之間讓觀眾有一定程度的瞭解,女友聽弟弟的意見,也在意好姐妹的想法。而她的好姐妹則是因為還在情傷復原中,遊歐除了療傷,也想要來一點不一樣的體驗。迅速帶入角色之後,劇情接著迅速進入重點:遊禁地車諾比。哥在隔天的早餐便說認識一個可以帶眾人光臨車諾比的前海軍陸戰隊隊員,簡單的投票表決之後,到了這個簡陋的旅行團辦公室,跟著兩個晚到的情侶黨,開始了這趟不歸之旅。

很快進入重點,但是卻不趕著嚇人,這是我對這部電影最大的讚許,車上一行人的感情也算是自然流露,在面對檢查站的緊張神情、面對未知環境又愛又怕的態度,都很到位。很難想像這個明顯低成本製作的電影,可以看見及格的演技。雖然這系列「地獄無門偏要鑽」的劇情不勝枚舉,但「車諾比」卻還算聰明的把不安單純埋在「檢查站拒絕入內」、「導遊表示:從沒看過這種現象」上,故事在「熊出沒注意」之前都是一等一的表現。

 

到了晚上一切都亂了

然而好景不常,本來以為「熊」的特效做得還算真,代表電影在經費上應該還算充足,有很大的可能可以玩不同的驚嚇體驗。但隨著車子拋錨、夜晚到來,來自觀眾內心的「不安」也油然而生。

電影到了此時,明顯看到受限於成本,很多所謂的「怪物」跟一開始鋪排的「變異」,都沒有在電影的後半段表現出來,除了熊,剩下的就是一般的野狗跟人,別說是車諾比,這些生物在都市近郊都不難找到,神秘感大打折扣。而更令人擔憂的,「角色」也出事了。本來主打安全牌的弟弟竟然變成沒頭沒腦衝出去瞎忙的「傻B」,而強出頭的哥哥,在危機當前卻除了中二以外,沒有任何幫助,這裡所謂的幫助有兩個:對劇中人物的幫助及對劇情推動的幫助。過了「那一夜」,故事變成單純的拖時間,更別提後來又有了「第二夜」,搭配走也走不完的叢林,跟很明顯在「躲避特效」的懸疑效果,越到後頭,本來的鋪成所加的分都扣完了,後面的失敗甚至變成了倒扣。

 

如何見好就收

其實仔細思考整個架構,不難猜出電影為了避免特效成本,所做的「懸疑效果」,如果單純的懸疑,其實也有步入鬼屋的驚奇感,但所謂的節省成本做過了頭,反而失去了現實感,例如:被翻過來的車是誰幹的?沒說。被攻擊的傷口,都只是單純的皮肉傷,沒有斷手斷腳或者是撕裂傷,更別提連那些所謂的「核災幸存者」被攻擊時都不見血跟傷口。其實,要「見好就收」,單純只需要把故事縮短成「一個晚上」,再車內遭到攻擊之後,到想辦法找出一輛可用的車逃出車諾比,濃縮至一個晚上,讓劇情後半部緊湊,更重要的,讓電影可以「節省成本」,首先,一個晚上可以讓特效專注在這個晚上發生的事情,不用到了後來還請一堆光頭臨演來幫忙拖戲。另外,越到深夜,特效穿幫的機率就越低,現今電影也不乏這種「規避責任」的做法。可惜了這部虎頭蛇尾的電影,有著還算新穎的題材、還算漂亮的開頭,卻乏善可陳的結尾。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猴子.jpg

上圖是博客來2012年推出的再版的「石猴子」書衣。

老實說,我更喜歡皇冠原版的半寫實封面風格。

 

神探林肯萊姆

林肯萊姆絕對不是你想像中「典型」的偵探,因為一次意外,他全身癱瘓,其餘的日子都在病床上度過,然而,限制住他的行為卻未必代表囚禁住他的思想。在每次的辦案中,靠著如電腦一般精準清晰的頭腦、一絲不苟的科學鑑定,還有底下得力助手(同時也是他的情人)艾米莉雅的協助。讓林肯在面對任何奸狠狡詐、手段兇殘的對手時,可以化險為夷,將犯罪繩之以法。

 

電影VS小說

也許在台灣看書的人不多,看偵探小說的又只佔了一部分,更別提要特別看過「傑佛瑞.狄佛」小說的人。但我相信大家常看電影,也時常在各電影台轉換間,「偶爾」有看過一部由「丹佐華盛頓」及「安潔莉納裘莉」合演的「人骨拼圖」,劇中,丹佐華盛頓所飾演的便是癱瘓的神探林肯萊姆,而安潔莉納裘莉姣好亮麗、有勇有謀的外型,當然就扮演了書中、電影中的女一:艾米莉雅。可以說兩位演員的詮釋傳神,或者是這系列電影至今都還沒有太多莫名其妙的翻拍,他們的形象也深植在我接下來閱讀同系列小說中。跳過人骨拼圖,之後看過的系列作包含:「棺材舞者」、「妖術師」跟今天要介紹的「石猴子」。「棺材舞者」算是我小時候的最愛之一,原因卻相當膚淺,單純是覺得書名很酷、封面女人與死神共舞的圖像很帥,而跟劇情有關係的,大概就是書中奸詐的殺手讓人著迷。事實上,在閱讀完棺材舞者之後,我甚至為殺手有些打抱不平,總覺得這麼「神」的殺手,應該不能被逮才對...。而「妖術師」就比較尷尬了,因為我現在竟然絲毫記不起任何劇情,記得這本書是我在看完棺材舞者的一個月內興高采烈買的,原因同樣膚淺:因為這本的封面看起來也很帥!然而,書本開開闔闔,總提不起勁看完,直到長大的某一天,書櫃中翻出來才認真看完..,可能是因為反派沒有棺材舞者迷人、可能是因為林肯萊姆看膩了,跟這系列的「緣分」在幾年前就止於這裡了。

 

石猴子

幾年後的今天,終於又翻到了這本「石猴子」,有一種老朋友找回來的感覺。這系列的小說總讓我有種「看電影」的感覺,一方面可能是真的已經有系列改編的電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電影的開場鋪陳、逆轉結局跟重點整理的方式,總有一種好萊塢式探案電影的編排。「石猴子」也不意外,從書本開頭的乘風破浪偷渡,到尋獲生還者、進入正題,獵捕蛇頭「惡鬼」。故事都不負所望的精彩。然而,可能也是對作者「套路」太過了解,這次的大轉折竟然出乎意料的好猜,它甚至大喇喇的寫在書名裡。也因為對於反派的「懷疑」,從一開始讀者就在猜自己的推理是不是正確(結果只對了一半)。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很有趣的設定在中國的走私問題,其中大多數的故事也跟「中華文化」有著重大淵源。作者的用心反映在書中總總細節,其中不乏引用道儒家思想、風水、中醫等等的細節。其精確的程度讓我這個「華人」都自歎不如。不過總覺得,過度辯證的結果,讓人不禁也懷疑是否真的華人或者是中國人,會懂那麼多文學典故嗎?不過,其中許多「習俗」的描述則非常有趣,像是砍掉魔鬼的尾巴、地獄判官,而書本利用這些「習俗」巧妙地推動劇情也相當的高明,最後的「圍棋讓子」跟一開始的規則說明相呼應,也做了一個相當漂亮的收尾。

 

東西方偵探

最後, 要說一點我認為這本書討喜的原因。一個好的偵探故事,故事的性質應該要跟他的警探有著一樣的個性,林肯萊姆的「就事論事」也展現在故事的毫不偏頗上。理性的脈絡並不會讓書讀起來沒有溫度,相反的,並不會過於矯情且過分英雄主義。書中對「中華文化」並未批判,對其中的「關係」也只是平鋪直述,而東西方警探的辦案方式,也各有千秋,無關好壞。說實話,這次的較量,我反而認為林肯萊姆佔了下風,因為一開始不了解文化的緣由,造成了部分事件的誤判,而同樣套入像是好萊塢電影的套路(「關鍵報告」的感覺),最早發現事實的偵探也想當然耳地成為了「烈士」。

 

本文封面來自:博客來(目前本書已絕版)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銷4.0

身為行銷人,對行銷幾點幾其實不是特別的熟悉,總覺得不太好意思。

 

行銷4.0.jpg

 

最近,因為工作加上個人興趣的緣故,看了這本言之有物的「行銷4.0」,終於依稀把一些曾經學過的行銷概念串在一起。行銷,對我來說一直都是淺學,沒有太高的門檻,可以說是人人可學、還算簡單易懂。然而,另一方面,在閱讀完本書之後,也發現行銷是「累加」的學科、是不斷日新月異的技巧,正所謂:「一日行銷人,終生行銷人」,這項相對簡單的學問需要不斷地更新、不斷地將眼睛擦的雪亮,看清楚每一個趨勢及現有的科技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客群及新的行銷工具。

 

文中「行銷生產力指標」的計算方式也讓人大開眼界(或者是我知識短淺),利用公式將行銷的轉換率「量化」,科學化的表示讓「行銷人」可以確切地把理想中的產品換算出來,增加行銷工具的說服力,也幫助改善產品、或者是行銷的推廣策略。

 

再來,「全通路行銷」也是行銷邁入今天4.0的一大重點。現在的市場將不只是把重心放在產品、跟顧客體驗的本身,而是人本設計、線下及線上通路的結合。網路提供網民、使用者更廣泛、更透明的討論空間,而高科技跟實體環境的體驗則能額外提供:客製化、差異化給購買者。另外,增進社群參與、品牌的社群管理等,也助於監控品牌在網路間的討論度,來做實際的內容改善,並且不斷地調整和修正,來達到較佳的推廣、或者是行銷效果。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Justice League.jpg

個人評分:★★★

 

水行俠、鋼骨、閃電俠、神力女超人和蝙蝠俠。自從「自殺特攻隊」和「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曙光」的影評失利後,難道DC還沒學乖:一次不要介紹太多角色嗎?

 

事實上,確實學到了。這次的「正義聯盟」很難得的,在各路英雄初次登場的情況下,還能維持超乎預期的表現。每個新增英雄的背景交代的都還算清楚,個性鋪陳也還算鮮明(唯獨水行俠的背景可能還是稍嫌不足,連角色在後期的「優勢」都讓人摸不著頭緒)

 

先從角色說吧!

 

這次出場的角色眾多,卻每個人都在電影前中期有了清楚的交代,撇開眾人皆知的「神力女超人」不提,她畢竟是DC近期電影裡唯一在票房跟影評都獲得觀眾正面回應的女英雄。

鋼骨」的出現跟獲得能力的起因,剛剛好的融合了故事的主軸,他的出現不會沒頭沒腦,也很容易融入故事背景中。拿漫威電影做舉例,鋼骨的現身,有點類似「復仇者聯盟2」幻視、或者是「美國隊長3」黑豹的現身方式,因劇情而生、也推動著劇情,介紹起來確實方便許多。

 

再來是「閃電俠」,第一眼看到這個年輕人實在不是很討喜,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電影上映前的預告釋出太多,閃電俠的出現毫無任何神秘色彩,而他的「話多」跟「丑角」形象,有點類似漫威宇宙的「蜘蛛人」,然而畢竟超能力跟故事設定的不同,閃電俠也走出了身為DC宇宙底下的「丑角」的特色。父親坐牢、打多份零工為了生活的背景,瞬間拉長了角色的深度,也似乎解釋了閃電俠「沒有朋友」的原因,介紹方式雖然中規中矩,卻還算是為電影下了一步漂亮的棋。

 

水行俠」,就如一開始括弧描述的:他的出場確實有些尷尬。雖然來自亞特蘭提斯,且他的民族也奉命守著一個方塊,但選擇加入聯盟的動機好像這麼一個小小的打鬥無法醞釀足夠的說服力,更別提電影到了後期,許多的打鬥根本沒有「水」這個因素,飛在半空中的水行俠,像是瘸了的超人、男版的黛安娜。

 

再來說到「蝙蝠俠」,突然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查克史奈德版本的蝙蝠俠其實並沒有自己的獨立電影,也就是在一般觀眾眼裡,布魯斯偉恩的形象其實是黑暗騎士系列裡「克里斯丁貝爾」的殘影,加上正義曙光裡「班艾佛列克」細心堆疊的情緒,就此來看的話,蝙蝠俠其實佔了不少便宜,在正義聯盟的出場跟行動都似合情合理,不會被人「放大」處理(卻不得不說小班的演技在這「正義聯盟」裡真的不行,團隊中的演講不夠有說服力、披著披風說著搞笑台詞又有些彆扭)

 

最後,本片預期的驚喜-超人」,它的出場是我認為電影中最精彩的亮點,除了這次的宣傳保密到家,讓人不會先被破哏他會用哪種形式登場外,開場的一段打鬥拳拳到肉很有勁,也確實有把「超人」凌駕眾生的實力給完全發揮,跟聯盟各要角的短兵相接,尤其是面對閃電俠加速之後從容轉頭的霸氣,這一幕我可以看上一百遍,超人的臉上也終於掛上了自信的微笑,而不是前幾集無病呻吟、皺著眉頭總是宿便未清的囧態。

 

再說...劇情?

 

劇情也就不贅述了,大致上跟「自殺特攻隊」走了同一條路,一個莫名出現的反派又莫名消失,「荒原狼」,電影對他的介紹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刻意忽略了介紹,他的登場先是來一仗動感十足的追逐大賽,後來憑空消失,又久久不見蹤影。「正義聯盟」使用了絢麗的打鬥畫面跟特效來分散觀眾的注意,我認為這不能說是偷懶,該說是「明智之舉」,相信導演也看出來在有限片長跟多角色齊聚一堂的劇情底下,塞不下更多的「解釋」,雖然說也奇怪,可這次的「正義聯盟」焦點從來都不是在反派身上。若滿分100,劇情我給60,這樣的劇情「恰如其分」,不影響英雄集結,卻也沒什麼令人期待的亮點。

 

妥協的憂與劣

 

「正義聯盟」算是DC電影的「真正」妥協。自從「黑暗騎士」成功以後,DC接下來的電影卻沒有因為成功而帶來光明,反而是如電影名稱一般的持續黑暗。根本原因,可說是因為黑暗騎士的陰影太大,不小心籠罩了「超人:鋼鐵英雄」,進而帶動了「暗黑風格」的調性,而緊接著「蝙蝠俠大戰超人」卻證實了觀眾看膩了這種風格,或者說,觀眾只要諾蘭的暗黑,不能接受史奈德版本的暗黑(當然,另外一部分還是跟劇情還有角色安排有關)。緊接著,在排程裡的「自殺特攻隊」,雖然有了威爾史密斯的個人魅力、加上小丑女的性感,卻也因為調性、故事設定,甚至再次因為「黑暗騎士」陰影底下的「小丑」太強大,讓電影甫上市便惡評如潮水。

 

然而,曙光真的出現了!

 

神力女超人的凌空飛出,讓DC世界陽光普照,影評的扭轉、票房的空前成功,當時小小聲說要拍「正義聯盟」的,現在可以大大聲的說:「正義聯盟要來啦!!!」,而查克史奈德這次也終於聽到了DC粉的聲音,在「正義聯盟」裡做了妥協。

 

不在只是嚴肅,還有歡樂。來自大衛艾雅的「自殺特攻隊」,雖然在預告裡有著滿滿的歡樂,電影中卻像是純粹打鬧、出遊野餐,失去了真實性。「正義聯盟」的歡樂卻帶著一份「寫實」,主要是角色的「強弱有別」,「自殺特攻隊」裡的惡棍英雄,有著僅僅只是平凡人的能力,頂多加上一些奇異的外表,而「正義聯盟」卻是一群超人類,有著真正強大的超能力,在心有餘力之下釀出的「插曲」,能力的層級不同,創造出來的歡樂也不盡相同。這麼說吧,老百姓走路跌倒未必好笑,超人踩到自己披風跌倒就很有噱頭(本片沒有這幕,不要想太多,它真的只是舉例)。因此,電影到了後半部,超人的重裝復活後,笑點也就自然而然的從角色「口」出。

 

贏了裡子,失了面子。妥協的成功也換來了等量的失敗,在片頭開場的「Everybody Knows」音樂一下,雞皮疙瘩自顧自的掉滿地,滿滿的查克史奈德沈重風格像是搖晃後的可樂爆裂而出,無關乎導演之前電影的成敗,或者是觀眾可曾欣賞過任何他的作品,這是一個赤裸裸的感動,一個沒有超人後的社會混亂。如果刪去中間多數片段,直接跳到超人跟閃電俠的「救人比賽」,我相信一定會有人破口大罵:「怎麼這樣有力的開場最後成了喜劇了呢!」是的,妥協的後半段,讓電影一開始跟結尾的調性不一,仔細想想甚至有些突兀。再加上DC「超寫實」風格,總跟「動漫」風格有些不搭嘎。我眼中所謂的「動漫風格」,是有如近期雷神3中,班納從船上跳下來摔成智障沒有成功轉變成浩客的「愚蠢」(請注意,這裡的愚蠢如果在動漫風格底下,便是一種稱讚),可DC在每一個人物、機械、衣著裝備等等設計上給人與現實有所連結的同時,卻出現了超人跟閃電俠之間的相對「幼稚」或者是「動漫」舉動,瞬間會有一種跑錯棚的感覺。同樣的困惑也蔓延至,後期超人「故作幽默」的對話,別誤會了,亨利李維飾演的超人確實救了這部電影,但那些安排的喜劇片段,卻像是背上的搔癢,不夠惹人發笑,要抓卻也抓不著。

 

好的觀眾應先做功課,但好的電影不該讓觀眾做功課

 

這個標題不代表我針對所有類型電影的觀點,反之,是我認為英雄電影帶給一般觀眾不應是「粉絲限定」的內容。

 

「自殺特攻隊」跟「BvS」都犯了一個嚴重的「粉絲限定」問題。「自」片裡閃電俠的橋段、「BvS」的水行俠、閃電俠、鋼骨伏筆...都是電影在還沒正式介紹這些角色前不該有的安排。畢竟全世界的影迷不全都是DC迷,新角色就像帶女朋友見父母,還沒給他們心理準備前,不可以貿然見面。這次的「正義聯盟」在背景介紹上雖然到位,稍稍抵銷掉了粉絲限定的副作用,避開了本來的坑,卻還是不小心踩進了一旁的小水窪。這個「水窪」就是:超人復活。

 

身邊沒看過BvS的朋友,在電影看完的第一個疑問就是:超人死囉?雖然有部分確實是他不專心看電影的責任,因為電影開頭便說了這是個「沒有超人的世界」,但這樣的一個角色「拔除」跟復活,確實是上部電影的接續。另一方面,由於這次華納宣傳難得「保密到家」,猶如BvS的神力女超人救火成功,這次的「超人」名符其實的成了另一個「打火英雄」。

 

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次的大力宣傳「聯盟」,將超人現身保密到家的同時,還是掉進了「粉絲限定」的毛病。其一,看到眾多英雄集結讓人興奮,可僅僅只有粉絲才會「異常」興奮,這些尚屬默默無名的英雄角色,在一般人眼裡並沒有夠強大的吸引力(神力女超人除外),如果當行銷策略讓大多數人無法引起共鳴,那這些釋出的橋段就成了「單純的劇透」了。很多內容,在電影裡跟在預告中的差異並沒有太多,雖然強烈的節奏跟配樂確實還是讓人熱血,但早已看過的畫面卻難讓血沸騰。而「超人復活」,觀眾若有做些功課、或者是對「正義聯盟」的上映有一些「耳聞」,就會知道亨利李維本來就會出現在這部電影之中,雖然畫面新鮮,但劇情卻仍然在「可預測」當中。

 

總結

 

我相信,這篇影評寫得遠比同期相當精彩的漫威電影「雷神3」多,字語行間似乎透露我是DC粉的事實,實則不是。漫威的電影無疑是好看,可公式化的內容也總讓人有些「好不到最好」的感覺,尤其漫威產業已經終極發展,精明的察覺「大眾化」口味之後,就是強大的複製成功模式,讓近期的電影屢屢獲得成功。換句話說,它已是大眾文化下的產物,好看之餘卻也激不起什麼漣漪。反觀DC,那種極力維持自己風格跟迎合觀眾口味的平衡點拿捏,每次推出都在放大鏡底下被比較的作品,反而給予了普羅大眾許多討論空間。

 

本片圖片取自:Yahoo奇摩電影


延伸閱讀:影評-《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回頭來看,其實不錯?

延伸閱讀:影評-《水行俠》:英雄來自水裡,DC宇宙唯二救星

延伸閱讀:影評-《自殺突擊隊:集結》:又笑又鬧又血腥,但是故事又說得很動聽!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權力遊戲的極限生存法則

死忠的粉絲替權力遊戲寫了一本心理學的書籍,目標是賣給我這種身為心理學及權力遊戲的粉絲。

大綱

這本「極限生存法則」,書不如其名,不完全是介紹如何在亂世中生存,實際上閱讀了書背的簡介跟書本的內容,本書更著重於面對如「權力遊戲的背景設定」,裡頭的人們心智成長、人格養成、家庭養育等等,所造成的影響。貼切一點形容,這是一本介紹「前因」及「後果」的書。什麼樣的環境養成了權力遊戲中各個角色的個性,而這些個性又是怎麼樣的牽動著其他新進或者是淡出的角色習性呢?

雖說故事以權力遊戲的角色為題,但這本書也不完全是本「粉絲限定」的書籍。更多的時候,其實書中大概都在講述同樣的幾個重點:

權力爭奪的動機家庭養育的差異面對創傷後的成長、及性暴力

這幾個重點是權力遊戲的故事核心。可能或多或少也是當今社會想要探討的幾個社會議題。也就是說,故事的角色只是這些心理研究的辯證,對於沒看過權力遊戲的讀者們,大可以把這些來自劇中的舉例想像成發生於某個現實的真實案例。以下,則是關於這本「極限生存法則」的心智圖重點:

 

GOT.jpg

本書其實有一些分類上的小缺陷,依照目錄,這本書分為底下幾個部分:

盛宴舞蹈風暴火焰王冠

這幾個抽象又意義深遠的分類,卻沒有它們應該需要擁有的「象徵性」意義,事實上,書本的這幾個分類之間並沒有清楚的界線,以至於PTSD的主題在不同的分類中都會浮現,而講述的內容也有些大同小異...等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書本到了尾聲,也介紹了錯綜復雜的故事對讀者或者是觀眾有正面的價值,隨著現今的科技發達、獲得訊息的管道豐富,「弗林效應」也就是整體人類智商在夠長的時間區隔下會逐漸增長,也逐漸證實了「互動性」、「參與性」的媒體對人腦發展的幫助,粉絲在追劇的當下、下一季開播前的空擋,會自動自發的上網搜尋及在社群中討論劇情的發展。因為超量的資訊不斷洗禮跟處理,即便是如「權力遊戲」這般龐大、史詩級的設定,也會隨著人腦不斷地消化、觀看、遺忘、想起的過程,而增加觀眾對複雜事物的敏銳度。

 

重點分享

書中提出討論的各個主題中,我最感興趣的大概就是榮格筆下的「大母神」形象這個章節,本章節強調母親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卡莉希」及「瑟西」兩個權力遊戲中最著名的母親角色來做介紹。從榮格提到的母親「原型」,涵蓋所有正面及負面的特性,卡莉希的仁慈剛好對應著瑟西所代表的母親的「黑暗」的一面。原型中負面的特質:秘密、隱匿、黑暗、死亡。與詹姆通姦的瑟西就代表著秘密與隱匿的致命特質。同樣是保護孩子,卡莉希將喪子之痛轉而成為堅強的力量,瑟西卻幻化成憤怒之火,而這個憤怒也展現於瑟西在這場權力遊戲的棋盤上。

 

---

權力的遊戲.jpg

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

身為HBO影集「權力遊戲」的觀眾,雖然對故事深深著迷,實際上拿起原著翻譯小說卻是在第七季播畢時才開始。可是太期待下一季的到來,先後看了「極限的生存法則」這本講述角色心理的書又看了所有故事的開端「權力的遊戲」。書本跟影集在目前的階段似乎沒有太大的差異,故事在書本的第一部也都循著影集的脈絡(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但沒辦法,我先接觸到影集才接觸到書)。然而作家喬治·R·R·馬丁的文字優美也讓人驚嘆他筆下的畫面竟然如此鮮明。書中有一個比較驚人或者說有趣的鋪陳,在於瓊恩雪諾竟然跟艾莉雅有著如情侶般的情愫,由於影集的人物設定,讓人很難想像那兩位在螢光幕上的:艾莉雅、瓊恩雪諾會是一對登對的情侶。也感謝HBO劇組人員的修改,讓我們有機會看到的是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跟瓊恩雪諾的亂倫,而不是純純的兄妹愛情(?)。

權力遊戲,無疑是近幾年來討論度極高的大作,而「權力的遊戲」所描寫的故事起源,在讀者閱畢後會深深的感到敬佩,這確實是一本值得HBO這般大製作盡情發揮的好故事。

 

本文中的圖片來自:博客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or3_poster.jpg

個人評分:★★★★

 

身為非漫威、DC粉,不知道評論兩個風格美漫電影改編不知道算是公正還是不專業。DC除了最近相當受人喜愛的「神力女超人」跟未來將要上映的大作「正義聯盟」,近幾年幾部電影除了諾蘭帶起的「黑暗騎士」系列,開啟了英雄電影的深度,剩下的盡是些影評差強人意的作品,如:自殺特攻隊、蝙蝠俠VS超人。喜歡DC宇宙觀的人,也許更喜歡的是它黑暗寫實的風格,然而寫實久了反而偽善,也硬生生的剝奪了電影的「彈性」,笑點跟特效場面也被這抑鬱的風格侷限。

 

相較於劃地自限的DC,漫威倒是走出自己風格的同時,也正一點一滴地嘗試著不同的風格,儘管漫威的電影走著一貫的亮色調,但卻呈現出不同類型的風情,如蜘蛛人返校日的青春校園喜劇、酷寒戰士跟英雄內戰則又回歸「內心」,復仇者聯盟系列跟全新英雄「奇異博士」的出現,則主打的大卡司、大場面及驚人炫目的特效...相較其他續集和新作,「雷神」系列倒是一直不被看好,從第一集我只衝著娜塔麗波曼而看、到第二集,還是衝著娜塔麗波曼而看...漸漸走入第三集,娜塔麗波曼不在了,電影卻出乎意料的好看?

 

劈頭提到的DC,就是我認為雷神3好看的原因。這聽起來有些弔詭,但不能否定的,我總在超出預期大賣的「神力女超人」跟「雷神」之間看出些端倪。而這個小地方曾被Youtuber講到,那就是「配樂風格」,當然,配樂不能代表一切,卻實實在在的能提醒或者是吸引觀眾在觀賞預告時的注意,這次的雷神3預告那些飆高音的尖叫,曲調就像是神力女超人屢屢出場時的戰鬥音樂,這樣高昂的節奏成功的抓住了觀眾的眼球(起碼有抓住我的眼球)。當然,這只是小小的一部分,雷神3的終極成功,還來自於漫威「自我學習」的上進心。

 

網路上很多人在看預告時總覺得雷神3似乎越來越向自家美漫的「星際異攻隊」看齊了,不但風格像、配色像,選擇星海而非地球為背景也讓人覺得電影中如出現星爵也不會有任何違和。而事實不僅如此,還有一個重大的「學習」,那就是「故事脈落」。

 

如同於星際異攻隊2的套路,仔細比較雷神3與前者的故事走向,就會看見兩部大同小異的公式。

 

公式:

 

打鬥為開場 > 收復開場打鬥小怪 > 從打鬥中得到一些訊息 > 因為這些訊息而遇上麻煩

 

> 進入正題 > 團隊在通往最終魔王前遇上問題 > 沒有太大意義的打打鬧鬧 > 進入正題

 

> 大魔王被迅速打趴

 

好啦,寫完之後發現我自己所謂的「公式」好像也沒那麼「制式化」。不過我想描述的重點是:大魔王已經不是重點。其實漫威電影到了後面幾部,包含奇異博士、英雄內戰、蜘蛛人返校日,其實都沒真正地把重點戲聚焦在「最終對決」上,奇異博士解決了大魔王,用的是「談判技巧」,英雄內戰的反派甚至不是個超能力者,單純是一個內戰策動者、蜘蛛人裡的禿鷹,更多時候反而是在描述藍領階級對於財團具體的恨意。而星際異攻隊及雷神3,則依循著「打打鬧鬧」、「笑笑鬧鬧」的原則,牽著小手蹦蹦跳跳的走到魔王面前,做一場緊湊簡短的打架。換句話說,真正的「對決」在漫威宇宙底下的一些系列中已不再重要,他們似乎發現,「過程」精彩,觀眾同樣買單。而這「過程」就大大的增加了電影的發揮空間,你要笑點嗎?我中間不嚴肅的這裡就都塞給你,你要大明星客串嗎?沒問題,編劇寫一寫也都幫你加進去。這些「強行塞入」的哏跟笑點,很罕見的看不太到「加工痕跡」,因為沒有發生在「主軸」故事線上,並不突兀,而整部電影只要在最後記得拉回主線,觀眾看起來也不會覺得虎頭蛇尾。

 

說到這裡,若要我給雷神3一個評價,我會說豎起大拇指的好!起碼,身為什麼粉都不是的觀眾,我能真真切切地被娛樂到,雖然有不少地方卡通氣息太過濃厚,卻總能在幽默跟愚蠢這兩個差別之間踩在中間線上,美中不足的,大概也是那些別的電影的影子無法大喇喇地用上,用一半的下場並不會毀了電影,卻總在回想的時候看到一些重疊的影子。舉例來說,雷神發威時的背景音樂,雖然給人微熱血的感覺,卻沒有什麼情緒的疊加,那本來可以是雷神出場時代表性的開場音樂,卻成了單純的配樂。而由於雷神3本身並沒有太多足以立足在「音樂」上的背景設定,即便有著如星際異攻隊一樣的繽紛,卻輸在「星爵」頭戴式的耳機裡。

 

如果說星際異攻隊2是我最愛的漫威電影,那雷神3目前大概穩站第二。這個「穩站」是褒也是貶,一來當然是說它好,二來,其實就是那缺少的配樂,跟失去「星際」首開先河的劇情走向優勢,讓雷神3對我來說,還是無法超越異攻2

 

 

 

本文圖片取自:Yahoo奇摩電影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林先生站在病床旁。

 

「你還年輕。」

It depends.

「已經做了決定?」

「是的...

「做了決定可是不能改變的。」

Ok, 我了........可以最後問個問題嗎?」

「你說吧。」

「我能留下什麼?」

「一個故事,你只能留下一個故事,而且不能是你一生的故事,它只能是一個事件、一本書、一個人或者是一部電影給你的啟發,你好好想想...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

千言萬語,卻被人告知只能用一事表白。

有?沒有?

你們想必是沒有,但我有。我向自己發過誓,一年只說一個故事。

 

我知道,你會說一年和一生,那是一輩子和365天的差別,一年精挑細選的故事跟一輩子相比,還算是「稀釋」了許多,但我告訴你,可不然。首先,如果你一生過著一塵不變的日子,那這一輩子的事也就是一天的事,如果你一年盡是吃喝玩樂,那你一年的事也是一輩子的事。

 

你肯定又要反駁:「哈哈哈!究我認識的你,八成一年如一日。」

 

我倒要把問題丟回去給你:沒錯,所以你看出難處了沒有?難是要怎麼把乏味的一年說的繪聲繪影,突破了這個口,一生中提煉出來的故事也就簡單許多。

 

從第一天起便期待最後一天。一年一個故事的我,生活有著非凡的意義。你要自己試試看嗎?我包準你發瘋,就像是跨年煙火的感動、曙光乍現的靈感,一年的第一天,腦中就寫出精采絕倫的曠世大作,那是你的新點子、新想法,尾隨在谷底失落後的絕地反彈,心靈彈射到最高點,即便失去了推力卻依循著慣性,你享受高空中短暫卻又真實的滯留,高海拔的稀薄跟清澈雲海之上的夜空。

 

但你忍著。

狂喜就成了狂悲。

 

無人能說的喜悅是雲霄之上的流星,眾神冷眼,世俗不見。沒人抬頭看著你焚燒的熱情許願,就像你的上升一樣,你的下墜有著同樣的速度,這世界上最殘忍的兩件事都讓你在年初碰上,一是成就無人共享、二是悲傷沒人在身旁。終於,地心引力的招喚跟空氣浮力達成了協議-終端速度。你的墜落雖沒減速,卻也不再加速,你閉上眼睛,祈禱著迎面撞上的地表,有什麼撲在上面緩衝。

 

張開雙眼,原來你掉在一張雙人床邊。

 

你迷迷糊糊的起身,看著令人頭暈目眩的粉紅色房間,四面牆上的壁紙是粉色的愛心加上幾近膚色的底色,你直覺認為床上躺著一個人,於是你戰戰兢兢又色瞇瞇的往床上一看,沒人。還不死心,你輕輕推開白色床單上的白色被單,發現一個其貌不揚捲曲身體的赤裸女人躺在上面飢渴的望妳瞧,這時你注意到潔白的被單裡頭的那面,是污垢和淤泥,像是記憶中某部恐怖電影的情節,這女人八成在哪個夜晚赤腳從墓園爬進被窩裡。

 

你倉皇逃出,這才發現腰部底下竟然只穿著一條單薄內褲。這當然不是個值得提的故事,但逃生的過程卻是你最想說的。你像是逃出魔掌的綿羊,卻氣喘吁吁的在一棵大石頭旁思考那女人也許也沒那麼差。

 

這才過了一年的將近一半。

 

坐在石頭上,數著繩上的結,對過去的一切都心有餘悸、對未來則心神不寧,徒留著當下你漠不關心。在這裡,你找到了一片天地。安安穩穩的行於這片天地之間,吃著地上長出來的水果、喝著天上流瀉下來的水源,你光著身體,害羞的同時卻也在你反映在地上的陰影中看見自己日漸茁壯的背影。影子就像是你的自我,在一些時候高大的像個巨人,在某些情況下,卻又縮的像個孩童。但它不會消失,安安穩穩地黏在你的腳底,它是你存在的依據,如果現在要你說個故事,你會說關於影子的事。它不精彩、不華麗,但你甘願說,也相信有人願意靜靜地聽,然後你摸著那條繩子上的結,竟然過了三分之二。

 

夜晚隨之降臨。

你的影子在拉長到一個極點時和黑夜融為一體。你知道它還安穩的存在,卻因為看不到而感到不安。你試著找尋傳說中妝點影子的妖精,卻不見它們的蹤影。終於,你的恐懼提起了勇氣,你故作鎮定的開始尋找夜裡沒睡的人蹤跡。哪裡有火把就往哪裡去,幾戶燈火通明的村民,笑臉盈盈拿著食物招待你的光臨,有人嘴上笑了,眼睛卻沒笑。有人眼睛嘴巴都笑了,心卻沒放在身上。更有些人因為你的孤單,衝著你來分享他的寂寞。起先,永夜是火把逼不出的寒,後來,在與村民互動之後,你的臉皮終於磨出厚厚的繭,風吹不進去,靈魂卻也滲透不出來。

 

步出玄關的你,不死心的回頭看看,是否有哪個面無表情又安靜的人心卻向著你。

 

有時候,當一件意外發生,你會聳聳肩,故作蕭傻道:「人生本來就會給你驚喜。」可當每年都面對一樣的「驚喜」,你的志氣成了手腕上猶豫不決的刀尖、脖子上死意堅決的鎖鏈。

 

期待的煙火終究沒有劃破夜空,照亮你這一年的努力。慶祝的人在遠方打起了探照燈,卻照不到你的天地。一年的尾聲沒有情緒,一群人的狂歡有個好處,迷惘時只需要跟著人群一起做。一個人的摸索卻總在節慶當下無所適從。想好你的故事了嗎?五味雜成的嗎?一言難盡的嗎?轟轟烈烈的嗎?情色還是暴力?幽默帶著風趣?

 

一年裡精選的故事,最後卻成了一句簡單的祝福:你挑選了一個最接近當天的事情,那是一場球賽、一部電影、一本剛讀完書皮還留有手溫的書裡的劇情。你不打算談論你自己,那個深埋的隱喻就像這一年內所有思索故事如何寫成的時刻,沒有人真心的在意你說了什麼。

 

「你想好這個故事了嗎?」

「我想好了...

「說來聽聽吧!」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一年只說一個故事的故事。」

「不好意思,就我所知,你每年都說著一樣的故事,持續了20幾年如今來到這裡,你並不能說這個不斷重複說著相同故事的故事,因為這是你一生的故事。」

「我知道...,請把同樣的故事屆時再說一次,只是這次加上一句:『我終於死了。』」

 

那天,滿堂錯愕的人,跟照片裡我得意地微笑。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說的一個月吃一次的飯,拖了一年多。

 

是一群稱不上熟的朋友

好歹也活了20幾年,交際應酬多少吃過、朋友聚會也偶爾有過,是說說不出口的事總有隱情,吃不成的飯也一定有個原因。

 

是什麼呢?

 

暗自揣測,還不如眼神的交涉。幾年裡,也看懂了不少沒約成的局。太忙常是無懈可擊的藉口,但沒有藉口更讓人疲弱。事情常往心裡頭去,總認為摔碎的盤子是因為自己,是不是過去挨了誰的悶氣、拆了誰的台階,又破了誰的哏,是誰嫉妒心起又是誰看不起你。

 

但三省吾身之後,終於悟不出別的原因以後,你就開始看起了那些沒來的、來了沒笑的、笑而不答的、不苟言笑的,和如你一般試著炒熱氣氛帶動話題的。

 

終於,我們吃飯還是找了個原因,這一年多後的聚餐,總需要個原因。剛好,大家都有了工作、有了話題,倒是感情被輕描淡寫的帶過。「海闊天空」說得不錯:聽人講話,要聽對方沒說了些什麼。

你眼睜睜看著尷尬的眼神從你眼底溜過,在回家的路上卻不斷重播。

 

以前,你留了伏筆給下個聚會一盞機會,現在,你收了尾,吹熄了自己手上的微弱火焰。沒什麼關聯,但我總想起那個國中老友在同學會上讓人傷心欲絕的總結,他說:

 

「我找不到我來的原因了,大家好像來自不同世界。」

 

說完,他就草草的繳錢離開,留下我無比驚訝卻刻意不追的惆悵。

 

而今,你們開口說著趣事的同時,我看見了國中同學失望的臉,那正是我的臉。

我吞了這口氣、護著這台階、耐心捧著哏,我心甘情願,嫉妒著她的輕鬆發言,看不起自己如此卑微。你們口中的滑稽故事,肯定改編真人真事,因為身為這場飯的聽眾、自個一生的編劇兼導演,竟寫過一樣的劇本,排演過一樣荒誕的事件。

 

我們來自相同的世界,但卻站在這世界的兩個極點,你們嘲笑著冬天裡最北的人們不知道什麼是太陽,我來自北方卻也在黑暗裡跟著哈哈笑著。笑理想、笑現實、笑夜懂白天的明亮,白天卻不懂...總之,你懂這句歌詞,不多說了,說出來破哏。

 

拍了照片,說了再見。我不好意思承認我也擔心起圖片裡自己呆板的瀏海。

這一次,大家是不是很有默契的不說了下次何時見面?還是開心地忘了?無聊的要睡著了?

 

我急著走,卻看大家還坐著。我坐著,卻看大家準備起身走了。

人家說「話不投機半句多」,一聊聊個一百多分鐘,卻也說了很多,可肢體卻跟不上嘴巴上的熱絡。

只有一件事,在我回家的路上越看越明白了,這事...在熱絡的話題中被悄悄地從某個人的嘴角流出...

 

嘿!這飯我也許看懂了,走在路上,我兩手一攤,水落石出讓我解鎖眉頭,但知道這事無從解救,不可避免的,我開始暗自難過。

 

下一頓飯是什麼時候?答案硬生生的刻寫在妳僵硬的臉上。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憂雜貨店.jpg

個人評分:★★★

短評:小說改編電影,小說神作,電影就差強人意。

 

問:

「妳看解憂了嗎...

「我剛看完...

「覺得有點悶,不是特別好看」

 

答:

「我正進戲院中...

 

以上是我跟一個朋友的對話,在我一看完解憂雜貨店的同時,突然想起前一天我給她推薦了看完她覺得挺悶的「人生剩利組」,剩利組也是我一直朝思暮想的喜劇片,卻沒想到捎來這種噩耗。於是我只好轉而推薦她去看看東野圭吾著作改編的「解憂雜貨店」,殊不知,因緣際會,隔天我自己先去看了「解憂」,看完之後心裡悶悶,眉頭一皺...趕緊傳訊息給那位朋友,希望她沒又根據我的指路走進戲院...孰料一切都太遲了。

 

關於原著作者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改編,對日本推理小說有些瞭解的讀者可能都知道,東野圭吾已經在現在日本推理小說界佔有一席之地,他筆下的「荒川學教授」系列推理小說,被改拍成日劇「神探伽力列」由福山雅治主演,而其中兩本「嫌疑犯X的獻身」、「真夏方程式」則雙雙改編成電影。雖然東野圭吾以推理揚名,他的寫作故事卻不只局限於這裡,在我看過的幾本小說中,包含探討殺人議題的「信」還有一本大概就是這本據說前陣子熱銷,最近又因電影挑起注意的「解憂雜貨店」了吧。

解憂雜貨店2.jpg

關於故事

解憂雜貨店,因為之前寫過書評,故事就不贅述了。簡言之,就是一個雜貨店老闆,突如其來的靈感,決定在自己店內開啟幫人解憂的角色。本來只是玩票性質的活動,卻也漸漸受到重視,慢慢的,有些帶著憂慮無法解決的人,都來找這個叫做「浪矢」的老人幫忙,而老先生隨著年事漸高和上門的問題越趨嚴肅,也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解憂」是否真的給了求助的人「幸福」?老人家的憂慮在午夜夢迴後突然豁然開朗,不知名的力量讓他看見了解憂雜貨店再度開張的模樣,即便是他離世的33年後...,求助的人仍可以帶著他們的問題,來這個貌似已經荒廢的小屋,尋求意見和慰藉。

 

關於電影

為了將小說盤根錯節的關係塞入兩個小時左右的畫面中,電影難免掐頭去尾,留下精華部位。幾個故事被縮短了,幾個殘酷被美化了,當然隨著「敘事者」的不同(原為東野圭吾,現為導演),著墨的地方也有了差別。小說裡,伏筆埋得深,角色被描寫的更加細膩,夠寬遠的背景,創造出的景深,讓人物差異清晰、個性鮮明。電影裡,注重的是「平均分攤」卻又「局部對焦」,分攤每段故事的戲份,又對焦闖空門「型男竊賊」的心靈轉折。身為觀眾,我確實聽見身邊幾個人在電影及書中都強力催淚的畫面吸了吸鼻子,而同時是讀者的身份,卻種覺得火侯不夠,雞湯先是沒熟,後是涼了,撈撈底料,除了那包本來的藥材有點味道,其他倒是差強人意。

 

答:

「其實還不錯啊XD

 

看到傳來的LINE,是鬆了一口氣...上網爬了一下文,「解憂雜貨店」確實佳評如潮,我不信邪,再滑了幾下,終於看到幾個失望的短評,看起來都是原著讀者孤單的嘆氣,不能再同意的我,決定用雞湯討論一下,為何部分的讀者在變成觀眾後會有如此反應。

解憂雜貨店3.jpg

藥材: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

導演的這碗雞湯,既然是「東野圭吾」的作品改編,當然是用上選的材料,所以藥材肯定不輸。東野圭吾筆下的「解憂」雖然是心靈小品,卻也不改推理小說的「懸疑情節」,文字的好處在於沒有篇幅限制,細節可以更細節、細膩可以更細膩,與此同時,文字還能創造「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效果,將對白抹去,單純描寫場景,就是無聲勝有聲,反之,則是角色獨白。雖然說用圖像表達未必都能成功抓住觀眾的眼球看往正確的地方,但電影卻「罕見」的無法呈現出這種效果甚至可以說:完全沒有能夠呈現這種效果的功力。很多時候,故事的推動來自角色自己「唸出」內容,其中幾幕尤其明顯,包含臥病的浪矢老人要求他兒子閱讀一篇報導,兒子老老實實卻又違和的把整篇報導「唸出」來,讓人不禁疑惑,一般人誰會把報紙的內容逐字唸出?

 

受到感動的觀眾,想必是吃出「藥材」的好了,但如果還對書的內容歷歷在目的讀者,就自動期待了別的配料...

 

配料:好演員與壞演員

這部電影裡,有著幾乎可以一眼看出鑑別度的演技。舉例來說,好演技,是浪矢老人的腰痠背痛跟執著。壞演技,則是「型男竊賊」擠不出眼眶的眼淚。不難想像,一部暢銷書改編的電影,一定會有一些年輕面孔來迷惑年輕觀眾。而循著原著的方向,故事確實巧妙的以「解憂雜貨店」為契子,實際上卻以孤兒院「丸光園」為根基建立起整個故事架構。因此,電影中的主角明為「浪矢老人」,暗中卻是丸光園內長大的孤兒們。頂著以上兩個原因:一、需要一個偶像男演員當主角;二、丸光園的孤兒才是主角。故事想當然耳的應該要用三個皆是孤兒院長大的竊賊開頭,也以他們作結。循著一樣的脈絡,電影卻不願做取捨,將浪史老人跟丸光園創辦人的愛情故事增加篇幅,具體化的回憶變成了除了雜貨店跟丸光園以外劇情必須繞回來了結的支線,本來的浪史老人戲份雖然多了,卻多在與主要故事不搭嘎的背景故事裡。而三個賊,也因為導演的取捨,讓部分情緒很難聯繫,舉例來說,少了「發現雜貨店的神秘力量」這個「人之常情」的環節,讓演員接受的太突然,又在後來「質疑的太突兀」。再來就是傑尼斯偶像「山田涼介」的浮誇演技,在最後發現千金小姐的莫名憤怒,到後來看到老人回信的擠不出眼淚。先是故事鋪排的吃虧加上演技吃虧,他的出演真的是「長相」吃香罷了。另一方面,電影的配樂在一些場景幾乎全無,考驗的就是演員硬底子的演技,因為五感都集中在他們身上了,就算不論演技,毫無配樂的背景卻也讓雜訊放大,在一些夜晚的場景中,會聽見疑似路人、救護車經過的嘈雜聲,注意力隨著片長減弱,又隨著這些雜訊發散。

解憂雜貨店4.jpg

 

頭髮:掉進湯裡的污點

最後,我要講的是「頭髮」,也就是喝雞湯時發現的缺點。這個頭髮就是一開始提到的「懸疑氛圍」的營造失敗。懸疑這個東西很神奇,用在推理小說,是故事的高潮,驚奇的轉折。用在小品,同樣的高潮卻也是情緒的堆疊。電影同樣催淚,可是卻不是運用了讓觀眾發掘原因,一種吃驚的感動。取而代之的,是較為庸俗的「情境」,例如一開始直接點出,落魄的音樂人所演奏的曲是小沂的歌,然後「自己」推理出音樂人是拯救小沂弟弟的恩人,然後在讓火燒丸光園的場景直接暗示觀眾他的喪生...,最後用一首真摯感人的歌來「催熟」觀眾的淚腺。再次強調,這樣的方式並不是沒效果,事實上我看過的日片「送行者」也是幹這事的佼佼者(久石讓的音樂加上每次來的小事件,都讓人累牛滿麵)。可是,看過原著跟喜愛東野圭吾式鋪成的人,就會對這相對廉價,或者說較粗暴的表述方式感到有些失落。

 

最後,我還是要說這部電影真的讓讀者失望了,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其他失望的讀者,現在正積極的拿著小說推薦給身邊所有只看過電影卻說好看的人,也許只有我一個人太過激動。雖然,看過的日本小說家並不多,可深得我心的都剛好是故事鋪排深思熟慮的,像是宮部美幸的模仿犯、東野圭吾的懸疑推理...,有過一次看了模仿犯被改拍成電影的失落,在東野圭吾翻拍的嫌疑犯X的獻身中找回信心...現在,又被解憂給喚回了一些憂慮。

解憂雜貨店1.jpg

本文圖片取自:Yahoo電影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牠.jpg

 

個人評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體I.jpeg

一時激動作祟,決定每本都做個紀錄。

 

本來想要三本看完再來寫一篇大書評打混的,第二本翻開時只覺得肩膀沈重,又是一本厚厚的三體系列(更別提之後還有更厚的三體:死神永生),不過,三體第一集給人的驚艷跟樂趣確實不小,故事內容也很新穎,唯想到同一個主題要看三遍,就覺得有些疲憊。然而,三體II:黑暗森林卻巧妙地轉向,將故事描述的方向做了更改,看完之後覺得更壯觀、更有娛樂性。

 

三體I.jpeg

書評-三體I

故事內容

故事由科學家不斷地自殺事件開始,原因來自於一個叫做「三體」的虛擬實境遊戲,隨著故事推演,這個所謂的「三體問題」(三個恆星互相交互運動影響的運動,從中必須找出規律,不然在這個環境底下的文明將因為三星同時出現帶來的高熱而毀滅)原來確確實實的反映了宇宙中的某個具備相同天文處境的「三體文明」。而這個世世代代在三體世界觀底下滅絕又重生的「三體人」,因為世代毀滅的不可預期,文明發展更趨向「效率化」與人類對於「藝術」、「文化」的認知南轅北轍。三體文明為了避免下次的滅亡,藉由取得與地球的溝通以後,決心大舉離開居住環境,往宇宙艦隊努力,並且拿下地球成為新的棲地。

 

關於文字

瀏覽三體的描述方式、世界觀跟對人文社會的理解,不難理解作者「劉慈欣」為何被擁戴為中國科幻的先驅。談理論,硬科幻的內容確實扎實難懂,包含天文學、物理學、宇宙學、材料學的描述,每個內容都深具說服力,我一直認為科幻小說的作者有某種程度的賣弄,這個作者倒也不例外,可我相信當三體世界觀在他腦海中建立,並且要完成一本比一本還要厚的三部曲,背景的建立變的事關重大,就像是魔戒跟權力遊戲的背景描述,只是三體的背景建立來自科幻情節,作者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科學理解才能帶來這般宏觀世界,另一方面,還需要有著深入淺出的敘事能力,才能簡化內容描述給讀者聽,並且讓讀者「聽得懂」。

除了對理論的理解,再來就是「文學性」,本書描寫的三體世界每個天體現象,都有如詩畫一般鮮明美麗,很難想像一個宇宙現象要怎麼在沒有影像輔助的狀況下生動。然而劉慈欣確實辦到了,他筆下的世界末日,是交響樂章。從巨大的天體到微小的生命,鏡頭的轉換像是高明的電影運鏡,在對焦細微事物的同時也呈現的繽紛的風景。

接著是「人文」,故事中橫跨過去與現在的時間線,從文革講到近代,然後放眼未來。而這三者之間的交互關係也隱埋在文字後面。從這裡,也可以看見作者對世界局勢、國際政治的體會。

以上三點共同塑造的三體系列,讓人不禁讚嘆作者的想像力跟創造力。

 

心得

三體之所以好看,在於故事的原創性跟作者豐富的想像力。第一部藉著電玩,讓讀者了解「三體」世界如何運行,並且告知讀者這樣的背景下所產生的文明會與地球文明有多大的差異。然而,一個完全迥異的種族也許難以讓人有所共鳴,所以作者很巧妙地用東方西方的歷史科學家在電玩中的「現身」來拉近科幻帶來的距離。通過虛擬實境,可以看到整個文明在一次次恆紀元後的演變,當然,到了遊戲的終點,讀者跟劇中人物看見了結局,另一方面,遊戲外的地球也步向與三體人競逐的生存危機。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不同派人類對於「三體人」意圖的解析。有一派的人決定親向三體人,認為更高等級的物種勢必會教導人類步向更完善的文明。另一派,則對三體人充滿懼怕,認為這些外星生物帶來的是災害性的滅亡。而當最後「物理學已死」的原因被揭發,人類接收了三體人真正的意圖,我們不過是低等的生物,並且被三體物種運用特殊的科技,封鎖了進步的能力。

三體中有趣的解謎,卻在結果出現時望見了末世的風景,不過人類依竊的努力卻沒有因此歸於塵土。就像蝗蟲之於人類,頑強低等的人類對於三體文明,也決定做出反擊。

 

三體II.jpeg

書評-三體II:黑暗森林

心得

除了單講第二部的內容,我更想比較一和二的差異。

如果三體I鉅細靡遺的介紹了三體文明的始末演進,三體II反倒專注在人類文明,而隨著新的身份「面壁者」的出現,讓新的一集雖然沒有歷史事件的加持,卻也覆蓋上一層人文色彩。所謂的「面壁者」是為了要避開三體人天羅地網的監察所創造的「特殊作戰計畫」,由於三體人並不懂得「欺瞞」(三體人的文明演進來自「效率」,所以對欺瞞並無概念),所以面壁者只需將計畫深埋在心,便無法被三體人識破。而就像第一部便有的兩派地球人思考,親三體文明派的人為了幫他們所謂的「主」達到接收地球的計畫,也選出各自的菁英,成了每個「面壁者」的「破壁者」,運用人類之間對戰術跟心理的理解,來破壞面壁者的精心設計。而每一個交鋒的時刻,都是書中最精采的時刻,面壁者與破壁者的攻防,讓人心服面壁者巧思的同時,更歎破壁者的精明。

如果第一部是解謎與科技,第二部就是科技與懸疑。當然,也不乏大場面的壯麗描述,有別於三體I兩個文明還在隔岸猜忌,三體II的正面交鋒,讓壯麗的場面不再只局限於「天文災害」,而是真真實實的「星際大戰」,就像是劉慈欣旺盛的想像力,這場戰爭也是在讀者想像之外,是單方面的屠殺,殘忍現實之餘卻難以否認的壯觀。

故事到了中後半,又如第一部一樣揭曉了謎底,(說實話,看書以前覺得「黑暗森林」這個名字中二的不像話,「死神永生」也是..),而這個「黑暗森林」的描述著實的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即便是懸疑電影,我也很喜歡這種程度的「twist」,揭曉的當下,往往是在「意料之內卻在想像之外」,意料到當然,人類能夠轉圜(當然,不然怎有第三部),而想像之外則是真正高明所在。這類型的轉折讓電影(或書籍)的結局難以預料,而在揭曉後又不致於小聰明,甚至,藉由新線索的提出,將第三部曲帶往一個更廣遠的方向。就像是書標寫的:宇宙就是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拿槍的獵人,套句俗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三體I的轉折在於高低等物種之間本就沒有誰能生存,因為即便人類自認高等,也不可能滅盡害蟲。而三體II則是定義了獵物及獵手,將三體與人類的競爭關係運用邏輯重新定義。

 

地球與三體

也許第一部運用歷史人物來介紹三體文明不只是偶然,儘管兩個文明不同,在彼此交流後,卻也似乎縮短了差異。除了兩個文明橫過世紀的生存方式雷同外,在故事最後的交流之中,三體人認清了人類「愛」的能力,也慢慢地理解這項能力給人類文明不可抹滅的影響的原因,三體II的愛情成份被輕描淡寫卻不容忽視的分散在故事的各個角落裡,人類對族群的共感意識讓人之所以為人,而「新人類族群」的出現,卻消除了這樣的意識,即便有著人類的理性思維,行為上卻更往三體人的方式邁進。還記得小時候歷史課本教過:戰爭會促進文化交流。在黑暗森林中的立場轉換,讓人相信死神永生的精彩可期!(不過也同時代表了更大篇幅的故事要讀了...)

 

三體三死神永生.jpg

書評-三體III:死神永生

從時間寫到空間,從公元紀年寫到時間過後千萬年

死神永生同樣的使用了一個「小」故事為開頭走向一個宏觀的世界。小故事講的是雲天明將天上的一顆星星送給他不敢開口卻崇拜的對象程心,及「階梯計畫」的緣由。其實,從黑暗森林開始,
我就覺得三體故事是一個愛情故事,而且是以作者獨特的觀點所衍生出來的科幻浪漫。這類型的愛情故事更像是嫌疑犯x的獻身中,兇手對受害母女的疼愛,而非單純的男女之愛。這樣的愛情可以偉大也可以自私,偉大在於願意看到自己心愛的對象過著「更好的生活」,也就是不會把自己假想為對方潛在的情人。自私則在於那種難以抹平的自卑感及距離感,對愛人遠遠觀望而不做行動的卑微心態。這樣的單戀關係,在三體世界觀底下,若有似無卻又可歌可泣。

 

關於故事

隨著上一集發現了宇宙中「黑暗森林」的現象,死神永生中描述了新的職業「執劍人」,手拿著「廣播裝置」的執劍人,必須要有足夠強大的威嚇力,讓三體人知道他們的冒然侵略,會導致執劍人廣播出兩個文明的位置,而被黑暗森林中的其他「獵手」開槍獵殺。然而,領略過前兩集的讀者不難想像,一開始鋪陳的階梯計畫肯定是預埋的伏筆,而作者鉅細靡遺的描述也不可能將一個「執劍人」計畫講述的多達500多頁的篇幅。果然,執劍人計畫意外的在故事前中期就結束,隨即而來的是三體的叛變跟地球佔領、地球人的反擊,及更遠大的故事,新的獵手現身。單究娛樂程度,那麼複雜且橫跨幾世紀的時間軸當然樂觀其成,但說起故事的起源「三體」,美中不足的是在「黑暗森林」奠定的恐怖平衡,本該讓人有些期待死神永生中兩大文明的博弈鬥志,卻在兩百頁內的篇幅內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面對更強大而未知的宇宙對手。對於想要了解三體更多的我,在天空異象出現的瞬間確實也感受到一陣心寒跟不捨,而後半段的故事仍然精彩,卻也著實讓我分了一些心在哀悼三體文明上面。

 

更廣更遠的宇宙觀、時間河

「死神永生」相較於前兩部,更讓我有「基地系列」的感覺。雖然至今尚未將基地給讀完,在死神永生中「時間之外的往事」倒挺像基地中的百科全書,以敘事方式,三體三確實沒有太大的創新。但是絢爛的故事跟畫面描述則是更勝以往,從掩體計畫中的太空站描述到後來維度攻擊「三維降到二維」的奇幻畫面,書中的描寫如此的清楚,但因從未親見有任何人提及這樣的畫面,卻也模糊的幻想這到底是怎樣的奇景。就像是書中某段提到「三維空間的人感受到四維空間的寬廣之後,雖然不懂得怎麼形容,卻再也沒辦法正視本來的三維空間,覺得好像變得非常壅擠...」,讀起「死神永生」,就有這番奇異感受,那些文字像是開啟了讀者另外一個新的視野,腦海中出現曾經看過的任何太空科幻片想要模擬場景,卻又模擬不出延綿幾千萬公里半徑的雪花、被壓成二維的人與太陽。讀者闔上的書本的時候,覺得看懂了什麼,卻又說不出所以然。當然,寬廣的宇宙觀及時間長河,也同時代表著「冷酷」跟「現實」,這兩個詞彙雖然不該歸為同類,但是在宏觀角度下,人類的思維卻難以分辨它們的差異,現實在於,以「度世紀如秒」的宇宙中,文明的衰亡跟人物的份量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生命的起源跟滅絕都是必然發生,這就是現實。然而「冷酷」卻是,當其中幾個歷史節點被作者挑出來栩栩如生的描述、不帶情感的表達時,不捨跟難過好像變成讀者自己的事,好像在看著紀錄片卻不帶旁白,只有赤裸裸的畫面不斷呈現。

 

我們的星、小宇宙

難得的,三體一直到了「死神永生」才大膽的將個人情感帶入故事之中,在「黑暗森林」中,羅輯的愛情故事僅佔了短短的篇幅,在幾次冬眠甦醒後,便隨著時間淡入背景。雲天明跟程心的愛情卻隨著時間越演越烈,而這個時間幅度還不是「那些年」一般的高中到出社會,而是幾世紀、幾個紀元、幾個文明衰亡的「千萬年之戀」。更微妙的是,這兩個人之間存在的連結遠不及今天人們說的「化學變化」,程心一直在階梯計畫開始後,都只對雲天明保有的是歉意大於喜愛。而雲天明濃厚的關愛也只表現在遠端的關注。這種宇宙級工具人的單戀,卻也隨著時間的拉長,在幾世紀中緩慢發酵,當雲天明再次現身與程心如牛郎織女的相會,所謂的「火花」還是沒有迸現(故事中的這個場景也不適合談情說愛),讀者卻也隱約嚐出了甜中帶苦的酒味。再來,又要說到作者的殘忍,當故事終於從絕望走向希望,劉慈欣卻又留個讀者一個「遺憾」。當關一帆開口告訴程心「我們錯過了」這句話時...幾個字的「錯過」在三體故事裡卻是千萬年以上的「遲到」。程心最終還是沒遇見雲天明,那個送給她一顆星星的男人,而這個男人卻在她醒來後送她一個「宇宙」,雖然,書本的最後一小篇幅,要嗑下艱深的科學確實讓人有些難以消化,但那份「失之毫里、差之千里」的酸楚倒不難理解。如本章節的開頭,我很意外作者最後還是流露出他科學之外的人文觀點,這份跨越時空的愛戀,是科幻小說底下劃下神話故事一般的句點。

 

「如果要為我們這份愛寫下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我的腦海裡突然出現大話西遊的一段台詞,不只是一萬年,是千萬年。

不只是我們曾經存在的世界,是我為你創造的世界。

 

缺點

很掃興的在最後加一下我認為死神永生相較於前兩部遜色的缺點:

故事太大,被塞進五百多頁的書中仍稍嫌壅擠。

理論太廣,三體一討論的是三體運行問題、黑暗森林則是宇宙社會學,死神永生卻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因為所有的主題都涵蓋在一個大主題之下,而這個大主題的理論太深太廣,以致於難以咀嚼。

漏洞,最後是漏洞...卻是我說不上來的漏洞,感覺故事在一些環節中失去了脈絡或者是明確的因果關係,但不知道是閱讀的過程中遺漏了還是故事本身的缺漏。

530551579.254943.jpg

 

 

更新:2017.11.24

兩天前,上班的路上看到一個女人手上拿著一本書

歪著頭看了一下書名,是簡體字寫的「三體」兩個字,當下就愛上那個女生了

雖然沒看到她的臉,卻已經愛上她的腦袋。


 

延伸閱讀:

影評-《流浪地球》:中國科幻電影的全新時代:改編自劉慈欣同名短篇《流浪地球》的中國科幻電影

本書圖片來自:博客來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醒夢.jpg

我很久沒喝咖啡了。

就算是中午以前,咖啡因含量不足以讓我夜晚難以入眠也是。

---

起因是大學時期的宿舍生活。

大學時,因為我們的學校地處比較偏僻,宿舍環境就是硬比別人高出一個檔次。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因為是私立學校,學費、住宿費自然也比別人高出一截。我們的男宿是4人一間,運氣好的,或者其實該說是父母肯多花錢的,就能擁有2人一間的宿舍。我運氣好,不但大一就入住2人一間的宿舍,還剛好跟系上的「學霸」小銘住在同一房。我們念的是資工,許多需要寫語法的功課都是他替我搞定,其實我差點跟他做不成室友,因為他們家就在離學校車程30分鐘以內的地方,大可以通勤度日,省下四年下來為數可觀的住宿費。不過,就像我說的,運氣好嘛!小銘的父母希望男孩好歹要體驗一下外宿,自己洗衣做飯,打理生活諸如此類的生活。而你也知道,洗衣,宿舍有共用的洗衣機,更別提我們這種空房較多的2人宿舍,洗衣服根本不需要排隊等待,至於做飯,雖然附設廚房,但宿舍樓下就是一家小七,吃不慣的走遠一點,女宿樓下的則是全家,想換個口味或者看看妹,就去那裡。另外,宿舍附近到資工系館的路上,也有一家為了「這間學校」開的西餐館,價位大概200~300元不等,對學生來不算便宜,但一個學期下來我們也去吃了不下10次。我跟小銘大概就是維持在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下,他幾乎足不出戶,宿舍的電腦是頂配的桌機,我幫他跑腿買小七,他照料我的資工成績。

雖然,這並不完全像是我想像的宿舍生活,在這之前,一直以為室友會是個玩咖,天天帶妹回來開趴,然後我能從中撈到一點油水,挑一兩個喝醉的,上一壘二壘三壘。不過,久而久之好像也習慣了,面對從頭到尾看不懂的原文課本,我可能更需要小銘這樣的室友,雖然悶,但是總願意不厭其煩的教我功課,尤其是幾個段考週,常常是兩杯小七大杯拿鐵,徹夜未眠死背到隔天。別弄錯了,兩杯拿鐵可不是兩男兩杯, 而是我一個人嗑了兩杯。 本來就有喝咖啡習慣的我,尤其我這種一睡下去鬧鐘通常難以叫醒的人,在抱佛腳的時候一杯還是有一覺到天明的風險,通常我是開始讀一邊讀時一杯,快讀完,要準備死背跟死撐不睡到隔天時補上第二杯。至於我的室友小銘,他從來不必考前熬夜,他的作息正常,考試前甚至特別早睡,為了要睡飽迎戰,要不是我總扒著他要他惡補我的課業,他可能10點半就上床就寢了(平常他的睡覺時間在12點左右)。

也因為「定期」的晚睡,我發現了小銘的怪毛病:他會說夢話。

第一次聽他說夢話時,我正在背我的資工概論段考,著實被他的聲音嚇飛了半條命。

「你怎麼還在唸啊!」一個比小銘平時高八度的語調突然冒出,乍聽之下像個女人。

我還以為是耳機裡張學友現場演唱會的觀眾聲音,拿下一邊耳機仔細聽,除了電風扇嘎嘎嘎的轉動身,房間裡一片平靜,正當我要把耳機重新戴上繼續「聽海」時,又是一句似問句的答話:

「嘻嘻嘻嘻...念不懂嗎早點睡!」這回帶著一連串蟋蟀叫一般的笑聲。

突然之間我後頸一陣雞皮疙瘩,那個音調聽起來不像是男生宿舍裡該有的聲音,一陣不寒而慄,不過這回我聽出來了,聲音正是從小銘熟睡但是不安分的嘴巴裡傳來。

「靠杯啦!睡覺好好睡!」我往他的腦袋狠狠拍一巴掌,我以為他是睡不著故意裝神弄鬼,殊不知一拍,他驚嚇的眼睛立刻睜開,好像火警警報響了一樣驚覺的坐起。

「發...發生了什麼事?」他驚呼。

原來是說夢話啊,這下換我這一巴掌打下去不好意思了:「我以為你在靠背我!結果是說夢話!」

「我....我會說夢話喔?哈哈哈哈哈哈」就說小銘是好脾氣先生,要是我被這樣莫名叫醒,肯定惱羞成怒。但他只是覺得驚奇,事後他告訴我,這是他第一次知道自己睡覺會說夢話,我問他,父母沒聽過他半夜說的話嗎?他說不知道,沒聽父母說過,因為自從國小後就沒和父母同房過,就算說了可能父母也沒聽著。

說也奇怪,我去過他家,他的舊房間和父母的房間正好門對門,距離近,隔音也不是特別好。有次在他房裡關起門來講了一堆情色的東西,已經壓低的音量還是被在另一間房裡的父母聽見,他爸媽很保守,最後還板著一張臉提醒我就算是年輕人也不該嘗試「3P」,從此我覺得他的父母是否會擔心我這個「損友」是他兒子的室友,好險又隔了幾天,他父母還是請我一起吃了個飯,位置就是那家上課路上的西餐館,不經意提起小銘在宿舍會說夢話的事情,他爸媽也很驚訝地搖頭說不知道。

「可能我會認床吧?外面的床睡得不習慣。」小銘最後自己下了這個結論,而也許就像他說的:認床。有時候我會刻意晚睡聽聽看小銘有沒有再用女人的聲音說夢話,後來發現每個我清醒的夜晚,他的「夢中分身」都會試著跟我聊天。我承認我也是人生過得無聊,每次聽他詞不達意的對答,都會被逗得不亦樂乎。

---

我的幾個學期的學分,就是靠小銘的「cover」過關的。但大家都說的大學必修學分「愛情」,我們兩個人都是死當。雖然自認為還算能看,但個性閉俗,想要認識正妹難上加難,更何況我們這種念資工的,女人就像稀有動物一樣,僧多粥少的狀況下,變成粥有權利選擇給最優的「僧」給吃掉。我都如此,更別提小銘,他熱愛電腦的程度遠大於女人,即便他喜歡女生,卻也從來不積極去追求,我說你只要把你的好成績攤在太陽底下變成魅力,肯定有很多笨腦袋但是大胸部的笨妹子會主動貼來,他笑了,還笑得很猥瑣,卻也沒行動。倒是讓我撿了現成的便宜,在大二那年終於破處了。對方是班上長相還算普通卻很受歡迎的女生,瘦瘦的,但卻蠻有胸部,據說在班上也換了幾個男友,好哥們也變成了表兄弟。雖然還算有異性緣,但是成績不佳,重修的概論眼看就要三修,終於跟同樣修了第二次卻已胸有成足這次可以順利過關的我搭上了話。她問我秘訣,我逮著機會、賣足關子的把她「騙」進了房間,好險我前面哏鋪得夠深,我哪有什麼秘訣?還不是小銘寫給我的那一疊歷屆題型,她倒是不介意題型的來處,先在房裡給了我一個緊緊的擁抱,柔軟的胸部透過內衣在我乾癟的胸膛上壓到形變,「小弟弟」當然也就不爭氣的挺起頭來,我不知道這樣說起來是不是有些誇張,但當下我真感覺我的老二好像有了意識一樣的意圖掀開她膝上長度的短裙。

「啊!」她叫了一聲。

我也嚇一跳,雖然直覺我應該把骨盆遠離,好騰出個空間「擺放老二」,但這種史無前例的感覺太舒服,讓我違背意識的緊緊貼著她的下身。

「對...對不起!」我趕快像A片裡的痴漢一樣道歉。想不到她的驚呼變成尷尬的笑,然後變成大笑...她問我是不是沒有性經驗,我尷尬地點了點頭,臉熱得像個烤盤,她又笑著說她覺得處男很可愛,已經退了一步的她上下打量了一下我,說出了只有在夢中才有可能聽見的內容:「好吧~要是這科真的因為你這本猜題大全過了,我不介意讓你上我當成謝禮喔~」說完,她拿著印好的題目轉身便甩門出去,轉身的同時裙子稍微飛了起來,露出了粉紅色的內褲,應該是粉紅色的吧?肯定是。尷尬低頭的小弟弟又因為幻想而起立。才三秒鐘不到的時間,她闔上的門又立刻打開,當我正以為她回心轉意的時候,小銘冒出的臉把白日夢給破滅。

「立雯找你喔?」他問。我哼哼一笑,「你別問。」我說。

我想這是我最關心考試成績的一次,甚至更勝我的學測成績公布。我記得那天下午我用FB敲立雯:成績如何?她先是已讀了五分鐘,在彷彿隔了一世紀的時間之後回答我: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房間有人嗎?我現在過去。

第一次的感覺很衝忙,雖然視覺滿滿,觸覺卻遠比打手槍差。我感覺自己在瞎忙,甚至很挫折的看著她的身體覺得自己正在「浪費食物」。扣掉一開始的亂摸亂吸,瞎忙了半個小時繳械,立雯意猶未盡的用手指在我垂下的「小頭」外圍繞著圈圈。「爽嗎?」她問。我點點頭...正猶豫著要不要問她同樣的問題,卻覺得沒必要自取其辱而放棄,而她也似乎沒打算留下來聽我的心得,已經起身找起了自己的內褲,粉紅色的內褲,我起身從小銘的枕頭上將它拿到立雯的面前,她淺淺一笑,開始更衣。

「謝謝囉~」她說。

在她離開後的五分鐘,我才想到她是在謝我的講義,不是剛剛那場翻雲覆雨。

---

也許每個男人的第一次結束後都會覺得自己成了國王,認為全世界的女人都是他的選妃,我的這份自信終於在第一次的三個月後,一次淋浴間裡的打手槍裡被消耗殆盡。這段時間內,我的女人緣沒有變好,雖然帶著微笑地跟幾個陌生女孩打了招呼,但那也只是招呼,不會這麼一呼就讓她脫了褲子躺在床上。而立雯,當時已經說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希望我別去找她。心裡面的寂寞確實逼著我LINE了她幾次,那些假裝的噓寒問暖在我還在打字的當下可能就被識破了意圖,她也很有經驗的回了幾個意義不明的貼圖。帶著鬱悶的心情,回房裡剛好看到小銘正緊盯著電腦螢幕,研究新出來的iphone幾的規格。

「我們去酒吧如何?」我問。

「學校哪有酒吧?」他答。

「不知道,不然去夜店!去有妹的地方!!」我說,「我好像交女朋友啊!!」我大叫。

「你不是想交女朋友吧?你是想再跟立雯打一次砲吧?」他突然語出驚人,讓本來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的我立刻跳坐了起來。

「你看到了?」我瞪大眼睛問。

「我猜到了...」他說。

「你那陣子考試前跟她往來那麼密切,我一開始還以為你們交往了呢!不過想想她的前男友們,覺得你應該不是她的菜,後來想想,你可能跟她有交換條件吧~她看起來也不缺錢,不太可能會做性交易吧~」小銘像是自言自語的分析著我跟立雯的這場「交易」,讓我有些不好意思,卻也有不知名的驕傲:看吧!我靠自己的本領破處了吧!心裏想著。

「對啦!我們是做了啦...可是做完有一種空虛的感覺,因為就這麼一次...實在很不過癮。」我誠實以對,突然意識到什麼叫做「我應該不是她的菜」這句話帶著刺而皺眉。

「你不會想要試試看嗎?不要只看A片,而是體驗一下那是什麼感覺?」我接著問。

「哈哈哈...想啊!但是空想沒有用,不過說到實際體驗,你過來看看這個..」眼看他熟練地把本來科技論壇的視窗用幾個快捷鍵縮小,新的視窗也同樣是論壇,但不是科技的那種。

「我需要你來告訴我,這感覺是不是像『真的』。」他接著說。

---

話說,我跟小銘之間有個約法三章,那就是絕對不會在對方面前「自慰」,這聽起來很白癡,可卻是我們認為身為友好室友的必要條件。我們都有各自的需求,所以每當一個人想要好好的「放鬆」一下時,就會告訴對方他要自己來,另一個人就會順從的離開,等到指定的時間過後再回來,我跟立雯第一次的時候,就是我用了「自己來」的藉口,將小銘「請走」兩個小時做的。唯一一個時段是雖然兩個人都在房裡卻可以自由「放鬆」的,那就是其中一個人睡著的時候,我們兩個人的睡眠都是一覺不醒的,而半夜男人總有想要「來上一發」的需求,跑去浴室太費時,還不如在自己的書桌前,剛好,他睡得早,我晚上尻,他起得早,他早起尻。但你也知道,小銘會說夢話,所以我晚上放鬆的時間還不如上大號時順便嚕一管的時間多。仔細想想,跟立雯第一次的晚上我確實忍不住點開了腦海中的VCR再溫習了一次,卻被小銘的夢話嚇到差點不舉,他那個睡夢中如女人的聲音在半夜突然開口說:

「嘻嘻嘻嘻...我躲在床下都有看到喔...」他說。

後來我隔天問他到底夢到了什麼,他聳聳肩,精準地猜:「可能夢到你半夜打手槍吧。」

---

好吧,我對接下來要說的這段往事並不覺得驕傲,可它對我未來決定不喝咖啡有著深切的影響,更何況,年輕人,誰沒幹過蠢事?

小銘拿給我一顆橘子,我傻傻的看著橘子,又看看他,但只見他臉上一抹詭異的微笑,然後我看看他的螢幕,論壇文章的標題頭寫著:

如何用橘子DIY

「DIY什麼?」我問。

「你自己看。」他答。

我順著文章唸下去,大拇指下意識的摳進橘子屁股裡,卻被小銘一手制止。「DIY...飛機杯...」我瞪大眼。

「哈哈哈哈...搞什麼!你自己玩,少噁...」話雖這麼說,眼睛卻很老實的繼續讀了下去,這個原理很簡單,就是用挖了一個洞的橘子,來模擬女生的性器官,再靠著一點點微波爐加熱(剛好我們宿舍有),來模擬現實的溫度。這...這方法真的很噁爛,卻有那麼一點點吸引人,我也知道為何我這個天才室友想要我試試了,因為我是這房裡唯一體驗過真實「陰道」的人,突然想到這籃橘子他買一個禮拜卻沒少過一顆,該不會都在等我受不了爆發出來可以順水推舟地讓我嘗試吧。

「怎麼樣,你要試嗎?」他問。

「幹!無聊,噁心!」我露出嫌惡的表情,起身便往房門走,手卻緊緊握著那顆他硬塞給我的橘子,好吧!試試看吧,我想。

後來有一陣子,我們嘗試了不同的方法,有人說香蕉對半切擠出裡頭的果肉,溼滑的程度很好。有人說用剖半的寶特瓶安裝上海綿...就像我說的,這不是一個值得驕傲的往事。而且後來,我們慢慢發現這些結果根本換湯不換藥,與其浪費那麼多食物,只是一時發洩,還是左右手最可靠。不過,有個方法倒是很新奇有趣,那就是「人造春夢」。玩法很簡單,就是將早上的手機鬧鈴調成女人的叫聲,睡前喝多一點的水,好讓起床時有「下面腫脹的感覺」,然後夾抱著枕頭入睡,聽說只要熟練了幾次,就有機會在快起床的當下,感受到半夢半醒可自由控制夢中情節的春夢。小銘宣稱他成功了,而且宣稱成功的那天以後,他為了每天早上都要在「微笑中」醒來,幾乎每天10點半就上床入睡,連他最愛的影集都暫時不追了。

至於我呢?你可能會問。我試了,失敗了。更慘的是,我失敗的那晚還尿了床。一切還不是都要怪那該死的室友小銘,那天喝足了水,肚子脹脹的本來就不好睡,喝了一杯咖啡又好像擋掉了一點睡意,再加上心裡面預期著女人的聲音「叫」我醒來,期待的叫聲卻變成了一連串細語:「嘻嘻嘻嘻嘻...你想要嗎?我就在床底下喔...」雖然知道是小銘的夢話,可聲音卻像是在我耳邊吹氣一樣的大聲,我一驚,膀胱一縮,尿一擠就控制不住的全出來了。我趕緊睜開眼睛,卻沒急著低頭看著已經浸滿熱尿的褲子,反而是定眼看著小銘床的方向,馬的,那個死王八蛋果然還是安安穩穩的睡在床上。我心裡一陣咒罵,認命起來「洗床單」,這回我沒呼他一巴掌叫醒他了,沒那個必要,清潔先吧。

我本來還擔心會有哪個半夜起來洗衣的人,會看到我在洗衣機裡旋轉的被單床單會猜到了我的處境,但那天晚上的洗衣房空空蕩蕩,剛犯錯的小弟地懸在褲子裡有一陣涼意,旁邊淋浴間裡面誰忘了關的水龍頭滴滴答答...聽起來像是有人踩著濕濕的腳印,在黑漆漆的走廊上來回跺著步...不禁打了一陣哆嗦。

---

「我夢到了!我夢到了!」小銘的驚呼聲讓我從沒有床單的床上彈起,當下以為昨晚床具忘了收就回房休息。才發現那包東西放在乾淨的籃子裡立在門邊,小銘的微笑還掛在嘴邊,卻收了不少得意,他看著我空蕩蕩的床,沒有多說也沒多問,倒是自顧自地說著他的「愛情故事」,我尿床的故事沒傳出去,畢盡小銘是個信的過的朋友,更別提要是問起了尿床的「原因」是為了製造春夢,不知道說出去了是失敗的沒面子還是成功的會丟了尊嚴。

---

雖然沒有「春夢」可做,但是那個論壇裡的另外一篇文章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清醒夢」。作者描述的內容有點類似「鬼壓床」的經驗,就是讓意識醒了、身體卻還在沈睡,此時會有一種「靈魂出竅的感覺」,意識能在熟悉的環境裡閒晃,卻能感覺身體躺在原位,講得很玄,其實就是一種靠著自己的「記憶」玩弄知覺的遊戲。這個遊戲之所以適合我,是因為它的需求是「要喝杯咖啡」,因為咖啡因會在喝下去的半小時後開始發揮「醒腦」的效用,在這之前,如果你先睡去,就有可能在半小時後呈現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或者是文章說的「意識清醒、身體沈睡」的狀況。然後,想像力強大如我,當然會利用這個「意識」,試著淺近500公尺遠的女生宿舍,去偷看大學女生洗澡。那天是下午三點左右,我刻意挑一個平時午睡時間過後,讓自己的精神處在特別疲憊,然後挑了一杯特濃黑咖啡,喝完就躺在床上準備入睡。

「你回來啦?」躺在床上的小銘詢問,可是眼睛沒有張開,他的午休還在睡,這個問句只是一番夢話。

我沒有理會,大字形的躺在床上試著放鬆,電風扇的風徐徐地吹,窗外也有一點風,薄薄的窗簾被輕輕的吹起,舒服,我試著去想像這些空氣流動有多麽的舒服,可我怎麼樣也無法入睡,躺在枕頭上的頭好沉,好像有人在我後腦勺灌了水泥,太陽穴跟眼睛的深處深鎖著,直達眼皮的地方有因為長期看3螢幕累積的酸楚。

這根本是鬼扯,我要起來了。

我心裡想著,身體也掙扎著要坐起,於是我坐起來了,可感覺身體卻還緊嵌在床上,我知道我沒張開眼,卻還是感覺看見了被吹起的窗簾還有規律轉動的風扇,我成功了!我他媽的竟然成功了!這也太酷了吧!

「你成功囉?」一個尖細的聲音突然問起...

我迷茫中趕緊找聲音的來源,忽然之間,我的意識還在房間的半空中,眼睛卻好像回到了躺在床上閉著的眼睛,它們隔著眼皮望向正對著的小銘所躺的方向,可是躺在床上的已經不是小銘,反而是一個穿著紅色洋裝的女人,她半透明的身體隱約可以看見小銘就在那朦朧之後,她臉的位置與小銘的臉重疊,看起來貌似她從他的臉中穿出,她的臉側躺著,眼睛瞪大,塗滿鮮紅口紅的嘴唇掛著一個淺淺的微笑,「嘻嘻嘻嘻嘻嘻嘻...」像是蟬鳴的連串笑聲,從她雙唇中透出...「你看到我啦?你終於看到我啦?」她笑說,我感到背脊發涼,全身寒毛肅立,一陣昏沈,原先在腦後的重量又回到腦後,我已經分不清我是否掙扎著想要坐起,但當那鎮沈重回來時,我穿透了床,掉到了滿是灰塵的床底,我看著自己的床板,在那麼近的距離好似一片漆黑。然後我聽見立雯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你又想要了嗎?我一直都在床底下喔....」

---

「蛤?為什麼要搬走!」

聽到要搬走的消息,小銘並不特別感到震驚,他可能早知道有這麼一天,會少一個室友,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之間的友情,但是當朋友容易當室友難,會不會再遇到我這個那麼好相處的真的很難說。

也許我也不該感到訝異,畢竟小銘家那麼的近,他的父母最近發現他的成績下滑,甚至差點就被當了一科必修,伯母說覺得小銘瘦了,甚至沒那麼有精神。伯父是開藥房的,在一次與醫生朋友打高爾夫的時候偶然聽見「說夢話可能是壓力大」的論調,決定安排小銘回家。他說也許宿舍的環境不好,小銘才會成績下滑,身體變差。不過他父母倒從沒責備過我,說什麼誤交了損友之類的鬼話。他搬離宿舍的那天,我又跟伯父伯母還有小銘在去系館的西餐廳裡面共進了晚餐。

「小銘!要不我們幫你換去有幾個室友的宿舍吧!」伯母對著低頭不語的小銘說。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在頭七天.jpg

最近的日子陷入一陣「喜劇荒」,好像所有經典喜劇都已刷過一遍,新的卻又了無新意

終於讓我在Netflix上找到了這部「愛在頭七天」

(其實一開始一直把這部電影跟「八月心風暴」搞混,結果看了演員名單,「傑森貝特曼」才確定了頭七才是喜劇。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理要在晚餐後.jpeg

晚餐匆匆忙忙吃了碗排骨湯,本來想要把剩下4支商品放上網,誰知道一放就放了一個多小時,晚餐也就隨便吃吃了...

晚餐吃完,理理頭緒,坐定來寫一下今天看完的這本「推理要在晚餐後」心得感想。

 

故事概要

好險書名開門見山就說了它是一本推理小說,要不還真的會以爲看到了烏龍派出所的改編小說。富家女當警察正好叫做麗子,隱藏自己的大小姐身份的同時偵辦案件,但是她的辦案過程卻總不若自己想的順遂,除了要面對自大又帶有性騷擾的警界上司,每當案件纏身焦頭爛額時,又要面對本來想當職棒選手卻轉行當管家的「影山」冷嘲熱諷,但是,這位年輕狂妄的管家,卻有洞悉一切的頭腦。

 

故事背景

老實說,這樣的背景設定很難讓讀者能有所共鳴,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富可敵國的財團之女,就算碰巧是了,也很難符合以「作為警察為志願」的條件。當然,這本書的「嚴肅」程度不高,更著墨於「推理」二字。所以背景設定也就從縝密的人物故事推演到兇案發生的偵探小說公式,變成單純的表述跟邏輯推演。這樣的設定讓故事不拖泥帶水,讀起來一目十行,掃描幾下便能讀片整頁重點,而對喜愛推理的讀者,則也可以精雕細琢每個動作的起因後果,在謎底揭曉前合起書來自行腦力激盪,找尋真相。

 

推理入門

也因為這樣簡單的幾項要素就直接導到推理過程,所以我認為對推理小說的書迷來說,本書屬於「推理入門」,有帶那麼一點點名偵探柯南一般「鼻屎大的殺機」的色彩,由於角色背景較於平板,讀者的注意力當然就會從書中角色身上轉向女主角與管家影山的互動。然而,推理入門說歸說,我可從來沒猜出任何一則故事的作案手法跟真兇,可能也是這種故事形式,讓我較難認真看待每個細節,或者是本人智商偏低,對推理小說的研究不深,很難理出個清楚的頭緒。

 

幽默風趣

雖然我並不是那麼欣賞這種動漫等級的角色設定:身為一個大小姐又擁有一個年輕帥氣愛吐槽的管家。但這本書讀起來輕鬆,我相信後續的幾本也都是走這個詼諧的步調(我甚至相信有人真正在意的應該是大小姐是否會跟管家在一起),工作忙碌之餘,不難咀嚼的書籍也許是最值得放鬆的必備良品。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解憂雜貨店  

因為最近電影強打,才讓我提起信心去看這本似乎已經風行一段時間的暖心故事集-解憂雜貨店

實體書購書連結(樂天書城):https://r10.to/hzi11j

電子書購書連結(Kobo首購可折100NTD):https://r10.to/hwUEDa

文章標籤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ugh_night_poster.jpg

一個錯誤的開頭,接上一個還算有挽回的結尾。

ER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